儒家文化研究(第九輯)

儒家文化研究(第九輯)

《儒家文化研究(第九輯)》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齊勇 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家文化研究(第九輯) : 明清儒學專輯 
  • 作者:郭齊勇
  •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頁數:425 頁
  • 定價:58.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3808635
  • 叢書:儒家文化研究
內容簡介
《儒家文化研究》輯刊是探討儒家學術、思想、文化的高水平學術刊物,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關註度和影響力,本書是其最新出版的第九輯:明清儒學專輯。本輯收錄中青年學者關於明清儒學研究的論文十六篇,時間範圍從晚明到清代前中期,研究對象涉及王陽明、王廷相、李贄、王船山、顧亭林、黃宗羲、錢大昕、黃以周等人物以及理氣論、政治哲學、女性觀、道治合一論、四書學等問題。這些論文一方面在很多具體問題上有細節的深化,另一方面也有整體精神的提煉,對目前明清儒學的研究有突破與推進之功。 本書由著名學者郭齊勇教授主編,編委會成員多為國內外儒學研究的一流學者,同時,本書作者皆富於學養,所收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收錄中青年學者關於明清儒學研究的論文十六篇,論題廣泛,既有對這一時期人物思想和具體問題的探索、深化,也有對明清儒學整體精神的提煉、總結,對目前明清儒學的研究有突破與推進之...(展開全部) 《儒家文化研究》輯刊是探討儒家學術、思想、文化的高水平學術刊物,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關註度和影響力,本書是其最新出版的第九輯:明清儒學專輯。本輯收錄中青年學者關於明清儒學研究的論文十六篇,時間範圍從晚明到清代前中期,研究對象涉及王陽明、王廷相、李贄、王船山、顧亭林、黃宗羲、錢大昕、黃以周等人物以及理氣論、政治哲學、女性觀、道治合一論、四書學等問題。這些論文一方面在很多具體問題上有細節的深化,另一方面也有整體精神的提煉,對目前明清儒學的研究有突破與推進之功。 本書由著名學者郭齊勇教授主編,編委會成員多為國內外儒學研究的一流學者,同時,本書作者皆富於學養,所收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收錄中青年學者關於明清儒學研究的論文十六篇,論題廣泛,既有對這一時期人物思想和具體問題的探索、深化,也有對明清儒學整體精神的提煉、總結,對目前明清儒學的研究有突破與推進之功,可供相關的專業研究者閱讀參考。 【弁言】 宋、元、明、清四朝的學術與思想,既可以視之為一個整體,亦可以分開來研究。以陽明學為分水嶺,中晚明之後的學術與思想,逐漸走向一個後理學時代,特別是到了明末清初的易代之際,後理學時代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而經過後理學時代的過渡,清代學術的自身獨立性才慢慢凸顯出來。 陽明學何以能成為北宋以後中國傳統學術的分水嶺,這與陽明學自身的特質密切相關。陽明學就思想的動機而言,是要維護官方正統的學術與思想,從其現實的政治目的性而言,與朱子學毫無二致。但他的學說追求達致這一目標的方法論,卻有與朱子學不同的地方。朱子學的根本特色在於強調作為他律的道德規範與社會規範的神聖性,要求人們自覺地以這些規範來約束個人的欲望與情感。而陽明學則通過調動道德主體的內在自覺意識,去主動承擔並踐履這套道德與社會規範。陽明學經過其後學一代又一代的發展,再結合著廣義的江南地區的商品經濟的發展,作為類的道德主體性之挺立,逐漸向著個體主體性的方向發展,進而衍生出中國早期的現代性思想。 後理學時代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他們討論的哲學命題主要是宋明理學的,但對 “追求美色、美味就是人慾”的朱子學命題,給予了批評,提出了 “甘食悅色,天地之化機”的新思想。但後理學時代的王夫之、陳確等人,則不承認氣之外有孤懸虛托之理,理只能是氣理。離開了氣,就不存在理。王夫之雖然有時也說理是氣的主宰,但從來不承認理能夠獨立存在於氣之外。而在理欲關系的問題上,王夫之等人都堅持:欲之正當處即是理,理與欲原則上不是對立的,欲只有過分與不過分的問題。經過後理學時代對理學時代諸問題的重新討論,清代學術在理氣關系、理欲關系的問題上,其代表性人物如戴震、錢大昕等人,基本上繼承了王夫之、黃宗羲、陳確等人的觀點。戴震則明確地提出了 “氣一本”說,而且提出了 “分理”學說,嘗試以 “分理”來取代 “天理”。清代學術中當然也有維護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的一些學人,但這些學人在思想與學術上的建樹大大遜色於戴震、錢大昕、章學誠等人。 清儒的學術與思想的真正確立,當以成熟期的戴震學術為其時代標誌。戴震在哲學理論上以 “氣化即道”的道本論與氣一元論為其哲學的形上學,以 “分理說”作為討論經驗世界法則的實踐哲學。在經學形態裏,通過 “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 的語言學類型的經典詮釋學,再加制度史、科技史、音韻、訓詁等語文學的人文實證方法,還有 “大其心以體古賢聖與天地相協之心”的哲學詮釋方法,基本上確立了清代學術的自身品格。長期以來,清代學術的自身品格處在一種模糊狀態,考據學成為清代學術的代名詞,而清代無哲學成為清代學術的一大缺點。我們希望通過對明清儒學的仔細研究,一方面有細節的深化,另一方面也有整體精神的提煉,使明清儒學的研究既見樹木甚至是枝葉,又見森林,這樣,我們對明清儒學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