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的危機與嬗變——康有為與近代儒學》是現代房德鄰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儒學的危機與嬗變——康有為與近代儒學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房德鄰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分四章,另有餘論。書中指出,康有為早年以研習古文經學為主,在經世思想的影響下,已表現出“以經言政”的傾向,並流露出變法改制的要求。其時,他也站在古文經的立場上研探今文經,並吸收了其中的某些觀點;他還醉心過佛學,鑽研過西學,於是他把《公羊》三世說、《禮運》大同說、佛學和西學揉和在一起,構造起他的社會發展史觀。
他早期的學術思想比較集中地表現在1886年前後撰寫的《民功篇》、《教學通議》和《康子內外篇》中。其中《民功篇》柑《教學通議》還比較清楚地表現了他對今古文經的立場和態度。1888年他首次上書失敗,深受刺激,決心創造一種不“拘常守舊”的新學說,後在今文經學家廖平的影響下,完全轉向今文經學,並站在今文經學的立場上,編撰了《新學偽經考》和《IL子論制考》,為戊戌維新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作者認為,康有為所宣揚的今文經學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今文經學,他用西學對之做了某些改造。作為維新派的領袖,康有為用西方的進化論發明儒學,建立起進化的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進化的道德觀,說明了從封建制度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用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發明儒學,提出了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治綱領一·興民權、設議院、立憲法,闡明了以君主立憲政體取代君主專制政體的進步性;用人道主義發明餚學,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論和天賦人權說,論證了資產階級人生價值觀的合理性。因此,經過康有為改造過的儒學已經不再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而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雖然仍舊保存著濃厚的封建性。
作者認為,康有為的近代儒學是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治理論,在1895年至1898年的維新運動時期,它藉助儒學的外衣,闡發以君主立憲制度為核心的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具有進步意義。但是在戊戌變法失敗以後,特別是1900年八國聯軍之役後,在資產階級革命思潮日益高漲的情況下,康有為的儒學仍堅持庸俗漸進的“三世說”,認定中國只可以從據亂世進入到昇平世即君主專制進入到君主立憲,絕不可以從據亂世直接進入到太平世即從君主專制直接進入到民主共和制,這樣,它就成為阻礙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反動理論。
作者指出,康有為的近代儒學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文化形態之一。在19世紀90年代,在西學“來源淺陋”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新文化的傳播還需要披著儒學的外衣,因此,康有為的新儒學是當時最進步的文化形態之一。但是到二十世紀初,由於西學傳播迅速擴大,資產階級新文化不僅不再需要儒學外衣,面且已經正面向儒學展開批判,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康有為的新儒學就成為一種保守主義的文化形態,雖然也有某些進步意義。
康有為不僅以西學發明儒學,使之成為一種資產階級文化形態,而且進一步企圖把儒學改造成為一種人人信仰尊崇的宗教。並且寫了《大同書》,繼承了古代儒家大同思想,吸收了佛教、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描畫出一個美麗的烏托邦。它是近代中國唯一的一部空想社會主義專著。晚年,康有為因其理想的破滅、頹喪,消沉,最終走向老莊。
出版信息
台灣文津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