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湯大石棚,位於大連市普蘭店區安波街道(原安波鎮)儉湯社區石棚溝,是遼東半島保存比較完整的石棚之一。該石棚地穴下面鋪著一塊較厚的大石板,再由3塊大石板圍靠而成,一面敞口,上覆一塊長6.03米、寬4.03米、厚0.6米的黑色花崗岩巨石,四面出檐,狀如石屋,坐北向南,立於山崗。在這塊大石棚的周圍,原來還築有類似形狀的5座小石棚,早已遭到毀壞,但仍可見遺址。該石棚的石頭非常堅硬,如果沒有硬度更高的生產工具,是很難加工製成的。由此可以說明當時的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的水平。另外,從石棚建造的規模上,還可以判斷出主人能夠驅使很多人,到較遠的地方搬運石材並進行精雕細作,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只有部落的首領才有權力做到。該石棚反映出私有制和貧富分化在當時已經出現,原始宗教思想已經形成。2003年,該石棚被遼寧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該石棚在東北亞有較大影響,普蘭店市博物館正將它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在石棚溝山坡上,又發現了連片的石棺墓群,大小不一,多達十五六個;在另一山坡上,還發現了一個單獨的石棺墓。這兩處文物,距離石棚溝大石棚均約五六百米,為同一時期特有的墓葬形式。
宋屯石棚,位於楊屯村宋屯西山頂,是遼東半島保存比較完整的石棚之一。石棚由3塊大石板圍靠而成,一面敞口,上覆一塊長2.65米、寬1.85米、厚0.65米的黑色花崗岩巨石,坐北朝南,是普蘭店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房石棚,位於米屯村雙房屯西約1公里的西山南坡,約為商末周初所建。石棚6座,大都遭到破壞。僅有2號石棚尚有四壁和鋪底石,出土形體奇特的陶壺、石紡輪等。該地西周時期的3座石蓋石棺墓僅有1座保存較好。墓室蓋石為圓形,南北兩壁各用一大一小石板接築,東西兩面各用石板封堵。隨葬品有滑石鑄銅斧范、陶壺、陶罐等,出土的寬葉曲刃青銅短劍是遼東半島目前發現最早的一件。該石棚群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重視,普蘭店市博物館正將它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棚屯石棚,位於大連安波溫泉度假村以北約1公里處的石棚屯後山崗上,坍塌於20世紀30年代。早年有人看見,這個大石棚由4塊大石板構築,上蓋1塊,兩側各1塊,底面1塊,每塊石板丈余見方,厚2尺左右。石棚倒塌後,石板被當地人劈開運走,只有其中一塊被製成碾盤,安放在屯子西頭作村民碾米之用。
石棚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古代部落酋長或奴隸主的墓葬,歷經3000多年至今仍然比較完整,表明我們祖先的建築藝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當時人們為埋葬死去的在部落中享有一定地位的人,首先為其選址,然後選用大型的石板,在最底層放一塊大石板作底,再用四塊石板圍起來作壁,把人葬在其中後,上面再蓋上一塊大石板,石板上堆土封頂,以使其遺體長久保存。由於建築形狀像石屋,所以稱其為“石棚”。這些石棚建於臨河的丘陵台地之上,歷數千年而不倒,可見已有較高的建築技術,古人已經具備運用器械運輸搭建巨石的能力。安波多處規模較大的石棚遺蹟,說明該地當時人口稠密,已經形成了有首領、有等級的氏族部落。這對研究大連地區乃至遼東半島古人類分布、變遷和墓葬形式、祭祀活動、生產力水平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安波大石棚遺存,已成為大連安波溫泉旅遊度假區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