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樓鎮

僧樓鎮

僧樓鎮,隸屬於山西省河津市。地處河津市東北部,南北長9.7公里,東西寬9.1公里,北依呂梁與鄉寧縣接壤,西連209國道通達南北,東靠化峪與稷山縣毗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至110°50′和北緯35°8′至35°17′。

2010年,僧樓鎮生產總值達52億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743元。耕地54569萬畝(2012年),農業人口50200人,非農業人口1976人(2012年),是河津市面積最大的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僧樓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
  • 下轄地區:李家堡村、北午芹村、人民村等
  • 政府駐地: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僧樓鎮李家堡村委會
  • 電話區號:0359
  • 郵政區碼:043300
  • 地理位置:東鄰稷山縣境,西連樊村鎮,南接趙家莊鄉,北入鄉寧境內。
  • 面積:75.2平方千米(2012年)
  • 人口:52176人(2012年)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呂祖靜養壇
  • 機場運城關公機場
  • 火車站:河津站
  • 車牌代碼:晉M
  • 人均純收入:10245元(2014年)
  • 行政代碼:14088210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鄉鎮建設,衛生醫療,文化體育,特產,鑼鼓,剪紙,轉燈,交通,歷史古蹟,

歷史沿革

僧樓鎮僧樓鎮
夏禹時建古冀國,稱冀邑。
隋唐時期,廟宇林立,僧侶眾多,改稱僧樓。
元明時期稱樓里鎮;
1949年,歸河津縣第三區政府管轄。
1953年7月劃鄉,今僧樓鎮分為南午芹、張吳、北王、僧樓、方平五個鄉。
1956年3月,合併為南午芹、張吳、僧樓三個鄉。
1961年5月設僧樓、張吳兩個人民公社。
1984年9月改人民公社為鄉。
2001年4月原僧樓鄉、張吳鄉合併為僧樓鄉。
2002年4月15日撤鄉設鎮,下轄24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僧樓鎮下轄北午芹、旭紅、忠信、人民、李家堡、馬家堡、劉家堡、東侯家莊、尹村、北方平、南方平、張吳、北張吳、琵琶垣、閻家洞、賀家巷、艷掌、小張、北王、北王堡、郭莊、賀家莊、張家堡、史家夭2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僧樓鎮位於河津市東北部,南北長9.7公里,東西寬9.1公里,總面積75.2平方公里(2012年)。東鄰稷山縣境,西連樊村鎮,南接趙家莊鄉,北入鄉寧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至110°50′和北緯35°8′至35°17′。

地形地貌

僧樓鎮地區由呂梁山區、南北坡高垣階地及黃河汾河河谷等地貌單元組成,境內有一山(呂梁山)、二河(黃河、汾河)、三峪(遮馬峪、瓜峪、神峪)。因汾河橫穿轄區中部而過形成平坦而肥沃的河谷盆地,地形自北向南呈兩端高中向低的馬鞍狀。

氣候

僧樓鎮位於山陝高原,屬暖溫帶大陸性黃土高原氣候,受季風和內蒙沙漠氣候的影響,四季分明。春季溫和,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多風,春季略長於秋季,冬季略長於夏季;年平均氣溫13.5度,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無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128.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28.2小時,年平均風速2.1米/秒。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僧樓鎮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以鋁,鐵,焦炭等資源,其中以煤炭資源最多。
煤:2014年探明貯藏於僧樓鎮東南部,屬鄉寧煤田的延伸部分,面積約68平方千米,地質儲量約6.8億噸。
鐵礦:2014年探明貯藏於僧樓鎮南部一帶,礦體大部分呈窩狀,少部分為層狀,品位35%左右。
石灰石:2014年探明貯藏於僧樓鎮北部的呂梁山,經勘測的龍門山及西磑口一帶石灰岩,儲量約3.4億噸。
另外,還有鉀長石、鋁土礦、輝綠岩、白雲岩、地熱、煤矸石、砂岩等礦產資源,仍在探測中。

水資源

僧樓鎮屬河津市轄區,轄區內水資源年總量3.27億立方米,人均占有近千方立方米,建有禹門口黃河提水大型水利工程和多處機電灌站,年總提水量約4億m3,服務於大型工業企業及河津、稷山、新絳三地數十萬畝的農田灌溉。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僧樓鎮總人口52176人,其中農業人口50200人,非農業人口1976人,人口主要以漢族為主。
僧樓鎮

經濟概況

綜述

1949年,僧樓鎮生產總值為416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4元。1978年,僧樓鎮生產總值為1259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3元。2010年,僧樓鎮生產總值達52億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743元。

第一產業

僧樓鎮傳統的種植業以小麥、玉米、豆子、薯類為主。截至2012年,僧樓鎮耕地總面積為54569畝,糧食總產量20090噸,有林木面積11400畝,養殖戶4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養殖戶77家,投資百萬元以上養殖戶9家,存欄豬11000餘頭,雞23萬隻,羊3100餘頭,牛100餘頭。

第二產業

截至2014年,僧樓鎮有規模以上企業18家,其中產值在10億元以上2家,億元以上6家。主要產業以洗煤、焦化、鋼鐵、新型化工、建材、耐火材料為主。年產焦炭180萬噸,鐵100萬噸,鋼100萬噸,線材80萬噸,水泥90萬噸,耐火材料100萬噸,石油催化劑3萬噸。

第三產業

截至2012年,僧樓鎮運輸業年產值近4億元。2013年,僧樓供銷社更新改造完成,新建門面房130家,截至2014年,僧樓鎮第三產業產值14億元,占縣內生產總值的2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僧樓鎮有5所國中,24所國小,其中有4所寄宿制國中,2所寄宿制國小。2011年校安工程結束後,僧樓鎮將保留2所國中,11所國小。2012年,全僧樓鎮在校生5560餘人。

鄉鎮建設

截至2010年,13個村完成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共完成街巷硬化235公里,3個村建設了新農村住宅樓,水、電、暖全部配套,可容納264戶民眾居住,24個村全部通水、通電、通公路、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網際網路用戶2500戶。連年綠化道路70餘公里,綠化校園25所,綠化企業15個,植樹80餘萬株,面積達8000餘畝,累計投資1600餘萬元。
僧樓鎮建設僧樓鎮建設

衛生醫療

截至2012年,僧樓鎮有衛生院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醫護人員40名,病床60張,設有急診、內科、外科、婦幼、化驗室、放射科,能開展骨科、普外、婦科的常規手術。僧樓鎮建設新農村衛生所26個,並已全部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僧樓鎮共有醫護人員100餘名,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醫療預防保健網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9.1%。計畫免疫兒童衛生保健普及率達95%。

文化體育

2011年投資35萬元的鎮文化站建成,僧樓鎮村村都有基層組織活動中心及健身廣場,19個村有舞台,12個村建有圖書室。另外還有鑼鼓、乾板腔、轉燈、剪紙等民間藝術。

特產

鑼鼓

鑼鼓是一種漢族鼓樂。古老的黃河文化,鑄就了漢族民間藝術,它以粗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現了黃河兒女純樸、率直、激昂、豪邁的情懷。

剪紙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紙,發展成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簡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藝術語言。

轉燈

流行於河津市境內,多在每年元宵節前後夜晚表演。系當地民間藝人根據風車原理研製而成,起源於清光緒年間。開始只有單轉或雙轉,以後逐漸發展到幾個、十幾個、幾十個花燈同時在一個燈架上轉動。1985年赴運城地區表演,1992年赴深圳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大賽受到嘉獎,同年參加北戴河全國民間藝術展。

交通

截至2014年,僧樓鎮共有東張、稷西、張柴三條公路穿過,209國道從西而過,在建的吉河高速、河運高速穿過境內。
僧樓鎮

歷史古蹟

名稱
簡介
呂祖靜養壇
鎮政府門前有古樓閣一座,譽稱“呂祖靜養壇”,分為上下兩層,建於大明隆慶元年四月,清光緒二十三年七月重建,1958年8月修繕,2007年10月再次修繕。
郭莊村遺址
以湖泊沉積細沙為主,在距村200米處,崖高20米。在此發現動物化石一節。經1973年普查考證,為舊石器時代遺址。
賀家莊遺址
位於賀家莊村南,1956年文物普查時,在湖泊堆積物中發現有不少哺乳動物化石,屬舊石器時代遺址。
艷掌遺址
位於老村溝澗中,1973年中科院考察時,發現該村四周100米範圍內,在深度1米至2米的文化層中,發現有石斧、石鏟及陶片,系仰韶、龍山文化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