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名:傷風嗽吐
- 常見症狀:惡寒發熱
- 性質:病證名
- 含義:小兒傷風咳嗽吐痰涎
簡介,藥方,
簡介
若熱重口渴者,宜清宣和胃,用桑菊飲合瀉白散加減;若惡寒、口中氣冷者,宜溫散降逆,用止嗽散加減。
關於外感病因,《內經》有四氣、五氣、六氣諸說。而以六淫說為完備而通行。咳嗽之因於風、寒、暑、濕、燥、火者,散見《內經》諸篇,雖僅片言隻字,而每項均曾論及,彌足珍貴。金張子和“嗽分六氣,毋拘以寒說。”對六淫咳嗽,各有引證,較僅論寒熱、或四氣、五氣者為備。惟其中火、暑二氣,義常相混,各家論說,亦多不一致。而據《內經》記載“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其性為署”之說,則火、熱實同一氣,僅在天在地分言異詞,如合言則其義無別,故言熱即可賅火,而暑則僅為暑天之熱,陽熱生濕,故暑邪恆兼有濕邪,是其與一般火淫熱邪之異點,姑以此為二者之界說。
藥方
集之七·脾臟部(上)\吐 傷風嗽吐
茯苓濃朴湯
主傷寒傷風,夾痰嘔逆,並吐瀉後喉涎牽響,飲食減少,脾胃氣虛。白茯苓(去皮)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乾。各七錢半)甘草(三錢,炙)濃朴(五錢,去粗皮、銼碎,每斤、用生薑一斤,切薄片杵爛、拌勻,浸一宿,慢火、炒乾用)上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無時服。或加棗一枚,去核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