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愚溪三首

傷愚溪一般指本詞條

《傷愚溪三首》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組詩作品。這三首詩都是寫愚溪柳宗元舊居猶在而人事全非的,借詠唱愚溪景物的寂寞無主,以寄託作者對友人的傷悼之情。第一首詩以溪水、燕子、庭草、山榴等春景襯托“草堂無主”的淒涼;第二首詩寫柳宗元身後的蕭條,並讚揚柳宗元的學問、德行;第三首詩寫草堂風光,借嵇康呂安被害之典,對柳宗元的不幸早逝表達深深惋惜之情。三首詩都著眼於一個“傷”字,哀傷住過愚溪的摯友舊侶,其最明顯的表現手法是借景抒情,情從景出,風格顯得極為蘊藉纏綿深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傷愚溪三首
  • 作品別名:傷愚溪三首並序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劉禹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傷愚溪三首(並序)
故人柳子厚之謫永州,得勝地,結茅樹蔬,為沼沚,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沒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無復曩時矣!”一聞僧言,悲不能自勝,遂以所聞為七言以寄恨
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來,草堂無主燕飛回
隔簾唯見中庭草,一樹山榴依舊開
其二
草聖數行留壞壁,木奴千樹屬鄰家
唯見里門通德榜,殘陽寂寞出樵車
其三
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謫居永州(治今湖南零陵)時更名為“愚溪”。
⑵柳子厚:即柳宗元,子厚是柳宗元的字。謫:指官吏降級,調往邊遠地方。
⑶結茅樹蔬:建造茅屋,種植蔬菜。
⑷為:築造。沼:小池塘。沚(zhǐ):水中的小洲。
⑸目曰愚溪:取名叫愚溪。
⑹無復曩(nǎng)時:不如過去。曩,從前的,過去的。
⑺勝(shēng):禁得起。
⑻恨:憾。這裡指傷悼之意。
⑼悠悠:悠閒自在。
⑽草堂無主:指柳宗元已去世。
⑾中庭:庭中。
⑿山榴:山石榴,又名杜鵑花、映山紅。
⒀草聖:東漢張芝善草書,人稱”草聖“。此處指柳宗元的墨跡,柳宗元是書法家,善章草。
⒁木奴:柑橘樹的別稱。
⒂里門通德榜:東漢孔融為北海相,十分敬仰鄭玄,命高密縣為他專門設鄭公鄉,並將里巷的大門修得很高,使得較高的車馬也能通過,號為通德門。此喻指柳宗元故居里門。
⒃樵車:柴車。
⒄吹笛:據《晉書·向秀傳》載:嵇康司馬昭殺害,其好友向秀為了悼念嵇康,“經山陽之舊居”,“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向秀“追想曩者游宴之好,感音而嘆”,寫了一篇《思舊賦》,以表示對嵇康的深切懷念和沉痛哀悼。
⒅山陽:漢代縣名,在今太行山之南。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即在此地。

白話譯文

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謫居永州,得了一塊好地方,在那裡建造房屋,種植蔬菜,築造了池塘小洲,建起了亭台樓榭,命名為愚溪。柳子死後三年,有一個僧人云游零陵,告訴我說:“愚溪再也不像從前的樣子了。”一聽到僧人這話,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聽到的情況寫成七言詩,以表哀悼。
其一
溪水悠悠地流著,春天自然來了,草堂已經沒有主人,燕子還是飛回。
隔著帘子,只看到庭中長滿野草,那一樹山榴花,依舊爛熳地盛開。
其二
草聖似的幾行草書還留在斷牆殘壁上,當年手植的千株柑樹已經屬於鄰家。
只看見里門上仍是當年那塊通德匾,但是只有柴車寂寞地出入在斜陽下。
其三
當年的柴門和竹籬還依依存在,野草和青苔卻一天天增多。
現在縱使鄰居有人懂得吹笛,但老朋友誰能在從這裡經過?

創作背景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先住在城南龍興寺,後在河西愚溪旁築草堂為家。愚溪原名冉溪,又稱染溪,柳宗元仿愚公谷之名,改溪名為愚溪。隨著時光的流逝,柳宗元去世,他所建置的愚溪景物已不是過去那個樣子了。劉禹錫聽到這些訊息,悲傷不已,於是寫下這三首詩來派遣心中的悲傷。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前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況,點出“結第樹蔬,為沼沚,為台榭”的特徵,與八愚勝景相吻合;二是說明寫詩的原因,聽說愚溪草堂已不像過去的樣子,故“悲不能自勝”,寫詩以寄恨。
第一首詩從愚溪、草堂下筆,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來燕回,主人已去,引起無限傷感。滿樹鮮艷的山榴花開得正旺,對柳宗元的懷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詩先寫柳宗元的遺書、遺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著筆鋒一轉,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鄭玄立通德門之事,讚揚柳宗元的學問、德行。結尾以夕陽之下寂寞過往的樵車,來反襯草堂的淒涼,不平之氣隱含其中。
第三首寫草堂風光,柳樹團團,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離去而日漸增多,顯得更為荒涼。後面用典,借西晉正始年間(240~249)向秀與嵇康的交情來抒發心中的悵恨,指出:即使鄰人善於吹笛,又有誰能夠經過愚溪草堂,像向秀那樣感笛聲而寫出新的《思舊賦》呢?
這三首詩都著眼於一個“傷”字,哀傷住過愚溪的摯友舊侶。詩中所詠景物多是與柳宗元有關的舊物,其最明顯的表現手法是借景抒情,情從景出,風格顯得極為蘊藉纏綿深厚。

名家點評

宋代吳子良吳氏詩話》:詞人即事睹景,懷古思舊,感慨悲吟,情不能已。今舉其最工者,如劉禹錫《愚溪詩》:“溪水悠悠春自來……”又“草聖數行留壞壁……”蓋人已逝而跡猶存,跡雖存而景隨變。古今詞雲,語言百出,究其意趣,大概不越諸此。而近世仿效尤多,遂成塵腐,不足貴矣。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大抵宋人評劉詩多可笑者。如《傷愚溪》詩:“溪水悠悠春自來……”摹寫荒涼之慨,真覺言與淚俱。《詩眼》乃譏其“於子厚了無益,殆《折揚》、《黃華》之雄,易售於流俗。”此詩自因僧言零陵來,豈愚溪無曩時之觀,而述所聞以寄恨耳。非頌非誄,非志非狀,將必欲盛揚子厚之美而後為有益乎?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劉禹錫像劉禹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