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明代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代王守仁的語錄和重要論學書信集。弟子輯錄而成,共3卷,是書為王學最重要文獻。正德十三年(1518)薛侃徐愛陸澄和他本人所輯王守仁語錄刻於贛州,書名《傳習錄》,這便是現行本上卷內容。嘉靖三年(1524)南元善在紹興刻兩卷本《傳習錄》,上卷即贛州本內容;下卷是他所抄錄的王守仁部分論學書信,這便是現行本中卷的主要內容。王守仁死後,錢德洪等廣輯遺言,得語錄多條,嘉靖三十四年刻於寧國,題曰《傳習續錄》,這便是現行本下卷的主要內容。嘉靖三十五年,錢德洪將南刻《傳習錄》和《傳習續錄》加以增訂,合為一書,分為3卷,並附以《朱子晚年定論》,刻於湖北黃梅,定名《傳習錄》。至此,《傳習錄》一書內容齊備。隆慶六年(1572)《王文成公全書》刻成,其第一部分即《傳習錄》。此後單行本和全書本《傳習錄》代有刊行。此書在日本流行很廣,重要注釋本有三輪執齋的《標註〈傳習錄〉》(1712年),佐藤一齋的《〈傳習錄〉欄外書》(1830年)。在美國,陳榮捷出版了他的英譯《〈傳習錄〉以及王陽明的其他新儒學著作》(196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習錄
  • 定義:明代王守仁的語錄和重要論學書信集
  • 作者王守仁
內容簡介
《傳習錄》包含了王學所有重要觀點。上卷闡述了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知行合一、存天理滅人慾、“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誠意的功夫”等觀點。強調自己的學說是身心之學,以與朱子學末流的口耳之學對立;強調體悟實行,反對把理學當做純知識。
中卷有書信8篇,在致王學批評者羅欽順(整菴)、顧璘(東橋)的信中,主要回答他們對“知行合一”和王氏“格物”說的問難,闡發了自己的觀點。同時也用相當篇幅說明王學的根本內容、重要意義和自己從事此學的良苦用心。在給當時尚非王門弟子的聶豹(文蔚)信中,這個問題談得更精彩。在致弟子陸澄(原靜)、歐陽德等人的信中,主要指示良知本體,講解功夫切要。中卷還有兩篇關於教育的文章,闡述了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下卷的主要內容是致良知,結合自己純熟的修養功夫,提出“本體工夫合一”“滿街都是聖人”等觀點,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提出四句教。引起王門的分化和明末學術界的長期爭論。
《傳習錄》集中了王守仁思想的精華,行文又易簡直截,生動活潑,因此深受當時和後來士人的喜愛。可以說王學的傳播除了靠守仁師生的講學活動外,主要是靠了該書的刊布流行。因此在宋明理學以至整個儒學發展史上,該書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