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技藝,是滄州吳橋縣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我國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的主要代表。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技藝
編號: 5—8—20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滄州吳橋縣
名錄簡介
吳橋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是伴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吳橋雜技”共生共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吳橋雜技在吳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沿革發展的歷史。唐宋以後雜技走向民間,雜技魔術道具製作開始在吳橋民間興起。至明清雜技走向興盛,其道具製作日趨完善,得到較大發展,並走向行業化。“文革”後期雜技走入低谷,傳統的雜技魔術道具製作也隨之衰敗,幾近消亡,隨著改革開放,吳橋雜技不斷發展,吳橋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業也隨之走向興旺。
吳橋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是根據雜技節目的需求而製作的,從過去的民間製作到如今的專業製作,廠家生產的道具可謂數不勝數,門類繁多,涵蓋了吳橋雜技所有演出道具。從大的製作方面如:雜技大棚、攬架、高空架以及雜技節目《獅子舞》的獅子頭、獅子皮、大球、翹板、梅花樁、繡球,《舞中幡》的中幡,馬術節目《關公劈刀》用的關公刀等;雜技節目常用的道具如:《罩子》(包括套筒、罈子開底“上門子”)、《蹬傘》、《搬倒廂》、《搬悶子》、《二貴摔跤》、《刀門子》、《腦彈子》、《地圈》、《十樣雜耍》道具以及各種服裝等;小到魔術節目的一根針、一段線等等,有著上千個雜技、魔術節目原始道具製作技藝。
雜技魔術道具製作和雜技表演密不可分,道具製作的好壞,道具的“門子”、“托”安裝設計的合理與否至關重要,它也直接影響節目的表演,甚至關係到表演者的生命安全。很多節目尤其是魔術節目,掌握了其節目的道具製作、幾乎就掌握了整個節目的全部。藝人們為了生活,為了好得演出效果,往往在挖掘自身潛能的同時,也賦予伴隨他們演出的道具種種神奇。雜技藝人常說:“把式、把式,張憑家什。”道出了雜技道具製作在雜技發展中的重要性。雜技、魔術道具就是雜技與魔術藝術的基石。保護吳橋雜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很重要的一個支點,就是對雜技魔術道具製作的傳承與保護。因此加強雜技魔術道具製作非物質遺產保護,對推動我國雜技魔術事業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吳橋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是我國傳統雜技魔術道具製作的主要代表。
雜技魔術道具製作材料的選擇、“門子”、“托”的設計直接影響到雜技表演的效果,同時直接影響雜技表演的經營收入。因此雜技魔術道具的製作,尤其在道具的“門子”、“托”部位設計安裝上往往秘不示人,帶有保密色彩。所以直至今天,在全國能專門從事雜技、魔術道具製作的,也只有吳橋有為數不多的十幾家,這就從根本上影響了雜技、魔術事業的傳承與發展,使部分傳統雜技魔術節目的道具製作處於瀕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