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人口是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人口。傳統農業又稱古代農業,是按農業生產力水平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的早期階段。它始於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交替時期。其基本特徵是:較為先進的鐵、木農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相繼發明和推廣了鐵犁、風車、水力、石磨等工具;畜力逐漸成為生產的主要動力;一整套農業技術措施逐步形成和運用。
傳統農業人口是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人口。傳統農業又稱古代農業,是按農業生產力水平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的早期階段。它始於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交替時期。其基本特徵是:較為先進的鐵、木農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相繼發明和推廣了鐵犁、風車、水力、石磨等工具;畜力逐漸成為生產的主要動力;一整套農業技術措施逐步形成和運用。
傳統農業人口是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人口。傳統農業又稱古代農業,是按農業生產力水平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的早期階段。它始於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交替時期。其基本...
中國傳統農業,英文名稱: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體現和貫徹中國傳統的天時、地利、人和以及自然界各種物質與事物之間相生相剋關係的陰陽五行思想,精耕細作,輪種...
農業人口,指居住在農村或集鎮,從事農業生產,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口。農業人口包括從事農業以外的活動,但參加鄉村集體經濟分配的人口,如鄉鎮企業工人,民辦...
現代農業人口是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人口。現代農業是按農業生產水平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的最新階段。它是廣泛套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
所謂農業人口的轉移,就是指農業人口向農業內部各系統的轉移,如種植業轉向養殖業;同時也是指向農業系統外的其他部門和行業的轉移。它與工業、城鎮化和農業機械化緊密...
在開發中國家,還有8億以上人口未達到糧食安全線,還有1.8億的學齡前兒童營養失調...以高科技為基礎的工廠化種養業正在興起,這將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的傳統生產方式,...
農業戶數和人口數是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生產的常住戶及其供養的人口數。以勞動者的職業性質及其供養關係為準進行統計,不論其居住地是在鄉村或城鎮。...
非農業人口是指城市常住人口中除直接參加農、林、牧、漁生產活動以外的非農業勞動者及其贍(撫)養的人口。包括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和...
二傳統農具發展的峰巔三梯山圍水,爭寸奪尺四南方水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的形成和傳統農學的新發展五農業結構的歷史性變化第五章 在人口膨脹壓力下繼續發展——明、...
1985年世界總勞動力21.63億,其中農業勞動力10.59億,占49.0%。1965~1985年已開發國家農業勞動力從 1.07億下降到0.62億,在這些國家人口中的比重從10.52%下降到...
加一倍”(《農政全書·井田考》),所以江南地區日益人多地少,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發展農業生產,尤其是把東南過剩人口遷移到西北,發展土曠人稀的西北地區的農業...
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農業的生產結構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但數千年來一直以種植業為主。由於人口多,耕地面積相對較少,糧食生產尤占主要...
現代農業文明的實現,不僅滿足了人類對能源、資源的需求,同時也推動了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對傳統經濟與社會組織的顛覆與改造。現代農業文明帶給當代人類的不僅僅...
農業勞動力的供給資源主要來自農村人口資源。人口資源的狀況主要是由社會、經濟、文化和歷史傳統等綜合狀況決定的。農村社會的綜合狀況與城市社會相比,存在著極為鮮明...
中國務農人口平均年齡在40 至50歲,再過10年,將達到50 至60歲。出現農民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傳統農業日漸失去競爭力和吸引力。中國絕大部分農村仍然沿襲著傳統...
農業現代化是指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用現代經濟科學來管理農業,創造一個高產、優質、低耗...
到了魏、晉、南北朝,國家又趨於分裂,北方的農業技術隨人口南下。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和農業生產重心則始終在北方,是北方傳統耕作技術形成體系和趨於成熟的時期。...
在持續農業中,農藥、化肥和農業機械等仍占一定的地位。但不像傳統農業對它們的...加強對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2)合理使用、節約和保護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接近9億,占全國人口70%;農業人口達7億人,占產業...小病拖,大病等,促長了農村封建迷信盛行,養兒防老、家族意識等傳統觀念大行其...
中國農業剩餘勞動力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農村人口和勞動力比重大,增長快;(2)人均耕地逐年減少,農業生產資料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量逐漸減少;(3)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