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棉紡織技藝(傣族土布製作技藝),傳統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棉紡織技藝(傣族土布製作技藝)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所屬地區:雲南省
傳統棉紡織技藝(傣族土布製作技藝),傳統技藝。
傳統棉紡織技藝(傣族土布製作技藝),傳統技藝。傳承保護2022年6月,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12022年12月27日,入選雲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單。2...
中國傳統紡織技藝歷史悠久,自7世紀棉花從印度傳入後,中國紡織業即由麻紡轉為棉紡。到元代,在黃道婆紡織技術改革的影響下,河北魏縣、肥鄉縣等地的紡織業逐步發展興盛起來,用土布裁製的衣被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2008年6月7日,傳統棉紡織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措施 新華網...
傳統棉紡織技藝(惠暢土布製作技藝),從采棉到上機織布要經過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線、落線、經線、刷線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傳承
《傳統棉紡織技藝》是2022年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紡織非遺傳承人口述系列叢書——棉紡織技藝》採用口述史學方法,對傳統棉紡織技藝傳承人進行採訪,通過錄音、錄像等形式對傳統棉紡織技藝的傳承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尋繹,記錄保存傳承人關於傳統技藝的生動論述,探究傳統棉紡織技藝傳承區域、歷史淵源...
余艷平 余艷平,傳統棉紡織技藝(惠暢土布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人物經歷 傳統棉紡織技藝(惠暢土布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2年9月15日,入選山西省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申報名單。
傳統棉紡織技藝(雷溝大布製作技藝),蘇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雷溝,地處蘇州張家港市金港鎮後塍、南沙一帶。宋元年間,雷溝民間廣植棉花,百姓都紡紗、織布,“家家機聲,戶戶紡紗”。民間自紡自織為土布,這種布,最早為杜經杜緯,故稱雷溝杜布,因為方言“杜...
傳統棉紡織技藝(餘姚土布製作技藝),浙江省餘姚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餘姚曾是全國重要的產棉基地,明徐光啟《農政全書》稱“浙花出餘姚”,民國時期浙棉又稱“姚花”。餘姚土布自南宋後以此為主要原料,因歷史悠久、工藝細緻、花色繁多、實用美觀、用途廣泛而聞名全國。餘姚舊屬紹興...
作為華夏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與豐碩成果,南通土布是中國七百年棉紡織手工技藝保存完整、流傳有序、沿續至今而宗脈未斷的傑出代表,也是見證中國傳統棉紡織技藝的活的歷史標本,其傳承保護有著厚重的歷史研究價值。南通土布染織工藝源自生活、源自自然,與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淳厚秀朴的風格、大膽巧妙的構思凝聚...
王桂鳳(1936年—2022年7月23日),女,漢族,浙江省寧波餘姚市小曹娥鎮人,傳統棉紡織技藝(餘姚土布製作技藝)傳承人。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棉紡織技藝(餘姚土布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22年7月23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餘姚土布製作技藝傳承人王桂鳳...
威縣老紡車粗布製品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12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的保護資格。
陳愛國 陳愛國,女,漢族,河北省威縣人,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非遺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南通百草千花土布研究所 南通百草千花土布研究所是“傳統棉紡織技藝(南通色織土布技藝)”項目保護單位。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通百草千花土布研究所獲得“傳統棉紡織技藝(南通色織土布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劉氏老土布紡織技藝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申報地區是上蔡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技藝,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21年7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中原棉紡織技藝包括劉氏老土布紡織技藝等被...
香錦系香江地區民間的棉織花布(粗布),因織工精細、絢麗多彩,它融合了宋錦/壯錦、傣錦、蜀錦、雲錦等生產工藝,採用傳統的紡織工具和天然顏料/香料與嫻熟的技藝所組成圖樣/花色品種繁多逾越千種,而布局設計、紋路構圖嚴密,絢麗多彩,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成為名揚中外的手工藝品和生活...
德昌縣文化館 2021年11月,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三級文化館公示名單。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德昌縣文化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縣美術館)獲得“傳統棉紡織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李從會 李從會,女,傈僳族,四川省德昌縣,傳統棉紡織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傳承人。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2022年6月,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度傳承活動評估情況為合格(公示)。
扎染用的布料過去完全採用白族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現在土布已較少,主要用工業機織生白布、包裝布等布料,吸水性強,質地柔軟。先由民間美術設計人員根據民間傳統和市場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創作,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蠟紙在生白布上印下設計好的圖案,再由婦女將布領去,用細緻的...
黃道婆棉紡織技術的廣泛傳播,在江南及羅涇鎮形成廣種棉花、民皆紡織的習俗;較之上層達官顯貴使用的絲織品加繡花,土布挑花更符合平民百姓層面廣泛的衣著要求:民間久有在土布製衣上配以花樣紋飾,以色線“游花”,後隨布之“勢流”挑十字形成圖案,這便是“羅涇十字挑花”。據傳說推算,應為明末清初,距今至少有...
餘姚市小曹娥鎮朗海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餘姚市小曹娥鎮朗海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獲得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的傳統技藝“傳統棉紡織技藝(餘姚土布製作技藝)”項目的保護單位資 格。
陶器燒制技藝(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技藝,宜興均陶製作技藝,德州黑陶燒制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 山西省平定縣,江蘇省宜興市,山東省德州市,廣東省潮州市 882 Ⅷ-99 蠶絲織造技藝(潞綢織造技藝) 山西省高平市 883 Ⅷ-100 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傈僳族...
伽師縣文化館 2021年11月18日,伽師縣文化館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三級文化館”公示名單。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伽師縣文化館獲得“傳統棉紡織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魏縣文化館 魏縣文化館,是一個事業單位。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2日,魏縣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四股弦(冀南四股弦)、傳統棉紡織技藝”的保護資格。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三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常張勤,女,漢族,1955年出生,河北省魏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棉紡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河北省魏縣的傳統紡織技術工藝比較繁雜,包括搓花結、紡線、打線、染線、漿線、絡線、經線、印布、掏繒、闖杼、綁機、織布等十二道工序。決定紡織布條格、花紋的關鍵工序是經緯色線的設計排列和...
傳統棉紡織技藝(南通色織土布技藝、餘姚土布製作技藝、維吾爾族帕拉孜紡織技藝) 江蘇省南通市,浙江省餘姚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 884 Ⅷ-101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維吾爾族花氈製作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柯坪縣 888 Ⅷ-105 苗族織錦技藝 貴州省台江縣、凱里市 898 Ⅷ-115 手工製鞋技藝(老美華手...
拜城縣文化館 拜城縣文化館是一個文化館。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拜城縣文化館獲得“傳統棉紡織技藝(維吾爾族帕拉孜紡織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列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公示名單。
[石獅日報]我市首位紡織專業博士後“畢業”[假日100天]天津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首戰2016“CUORI卓力杯”外國留學生時裝設計大賽 [燕趙晚報]土布紡織技藝進大學 第三部分 科學研究 [新華社]我國抗菌抗污染反滲透膜技術獲突破 有效提升水處理技術 [央廣網]天津工大膜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獲批 與國際頂尖科學家聯手...
棗陽粗布製作技藝)保護單位。所獲榮譽 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棉紡織技藝(棗陽粗布製作技藝)保護單位。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納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三級文化館名單並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