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是陶行知所著作品,出自於《陶行知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
- 作者:陶行知
- 作品出處:陶行知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 編者:餘子俠
《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是陶行知所著作品,出自於《陶行知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是陶行知所著作品,出自於《陶行知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者簡介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又名知行,安徽歙縣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及社會活動家。早年求學於歙縣崇一學堂、杭州...
專指與現代教育相對的教育流派。傳統教育分類 ①專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4個階段。後賴恩把原來的第一階段分為兩個階段,發展為:預備、提示、聯想、概括、套用5個階段。19世紀後半葉流傳甚廣,對歐美教育有很大影響。20世紀初傳入中國。美國...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經濟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因而教育傳統也不同。(3)時代性。教育傳統雖有相對凝固性,但並非一成不變。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要吸收符合時代的新內容,從而得到發展。由於其形成的起源不同,形成過程的文化背景和歷史不同,教育傳統的組成是多元的。(4)雙重性。任何一種教育傳統...
《生活中的教育:探究傳統的教育形式》也談教育,但方法不同。人們習慣從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個角度來思考教育。《生活中的教育:探究傳統的教育形式》換個視角,從傳統中汲取養分,將教育還原為與生俱來的綜合性,生活化狀態。節日、儀式和服飾就是這樣的教育形式。它們不僅有娛樂功能,更具備教育功能。他們生動、...
傳統教育 1、全班絕大部分學生同一年齡,分年級 2、由老師帶領,老師決定課程內容 3、幼兒常受到鈴聲或被成人打斷 4、教師矯正幼兒的錯誤,勉強幼兒模仿學習 5、老師指導學生,決定學習的進度 6、幼兒在老師特定的課程中,以老師為中心,被迫進行集體教學 7、老師是焦點所在,並獨攬所有影響力 8、“活動周期”由...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實在論 實在論認識視角中的教育是給它下描述性定義,即把教育當作一個客觀的實體,定義的內容就是對這個實體進行描述,並且總...
1.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的較高水平狀態。2.教育現代化是對傳統教育的超越,是傳統教育在現代社會的轉化。3.教育現代化是一種教育整體轉換運動。4.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實現人的現代化。定義 由於教育現代化的研究僅有短短的30年時間,因此,很多問題尚在探討之中,教育現代化的定義及主要內容一直存在仁智...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教育活動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19世紀中葉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近代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化教育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
杜威的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區別於傳統教育“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舊三中心論”,他提出“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一)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傳統教育社會學(educational sociology),亦譯“規範教育社會學”或“教育的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的早期形態。存在於 20 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產生的主要標誌是美國社會學家與教育學家戴維·斯內登的《教育的社會學綱要》(1917)和史密斯的《教育的社會學導論》(1917)的出版、美國 1923 年“教育的社會學...
主要區別 就目的看,創造教育重運用知識,傳統教育重掌握知識;就教法看,創造教育重啟發,傳統教育重傳授;就學法看,創造教育重發現,傳統教育重接受。創造教育仍強調知識是創造的基礎及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其特點是鼓勵學生主動探索,重發散思維,學有特色。其任務是培養好奇心、創造意識、創造毅力、創造思維能力...
教授在《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教育規律的聯繫和區別中,給教育理念下了這樣的定義:“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他又補充說明:“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徵,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當然,“教育...
”並提出“體驗是教育的本體”的理論命題,奠定了體驗在中國教育中的基礎理論地位和實踐意義。“體驗教育”是倡導以體驗為核心的學習方式的教育派別,它旨在喚醒、開掘與提升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它著眼於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它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獨特需要,...
勞動教育以及 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嚴格落實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和美育課的剛性要求,積極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和豐富的藝術實踐活動,結合各學段特點系統加強勞動教育,吸引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活和學生社團活動,切實培養學生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心理...
文化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勞動創造過程中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確切地說,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統稱。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
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任務雖然主要由學校承擔,但也確認家庭是教育後一代的重要陣地。家庭與學校密切配合,統一教育影響,使兒童青少年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獲得發展。(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第1023頁)在美國通常稱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紐斯稱之為母親膝前的教育。綜觀各國親職教育概念演變過程,參考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