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戲曲與民俗
- 主講人:劉文峰
- 地點: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 類別:講座
基本信息
內容摘要
世界上任何一種戲劇形態都不如中國傳統戲曲與民間風俗關係密切。中國戲曲是在民間藝術的土壤里發芽生根的,又是伴隨著民間風俗成熟和發展的。民間風俗為戲曲藝術的孕育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戲曲藝術又為民間風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民俗文化對戲曲藝術特點和觀眾的審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劉老師分幾個方面為大家介紹了傳統戲曲和民俗之間的密切聯繫:一是戲曲形成的民俗氛圍;二是戲曲發展的民俗契機;三是戲曲演出的民俗場所;四是戲曲演出習俗與班規。
劉老師總結說,戲曲藝術是在民俗活動的氛圍中形成的,故其藝術風格及審美特點無不受民俗文化的影響。其一,在演出劇目上,適應觀眾的心態,形成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演出不同劇目的規制,使台上台下,場內場外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氛圍。其二,在表演技巧上適應各階層、各種不同觀眾欣賞要求,形成不同地區、不同劇種,同一劇種不同腳色行當,異彩紛呈的表演體制。其三,在表演技巧上適應各階層、各種不同觀眾欣賞要求,形成不同地區、不同劇種,同一劇種不同腳色行當,異彩紛呈的表演體制。其四,戲曲藝術風格和特點的形成,也與民俗活動中人民民眾的心態和審美意識有關。
劉老師指出,戲曲藝術從十九世紀末逐漸由廣場廟台步入現代化的劇場,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電視和網際網路等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人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戲曲又逐步推出城市現代舞台,回到茶園、酒樓和農村的廟台。戲曲高台教化的作用逐步淡化,而它的民俗功能,即渲染和製造節日氣氛的作用則得到了充分發揮。戲曲的這種民俗功能是生來具有的,是現代藝術不容易代替的。戲曲團體應緊緊抓住中國人民數千年形成的這種社會心態,將自己置身於民俗的海洋中,占據那塊本屬於自己的文化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