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國學沉思錄

所謂“國學”就是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與世界歷史上任何一種文化形態一樣,既蘊含著歷史的特徵,又有著時代精神。

國學的價值與意義毋庸置疑,國學對現代文明的作用無可替代。然而幾百年來,國學卻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其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迅速滑落,長期沉淪在遭否定受針砭的境地。儘管有志之士大聲疾呼重視國學,重建國學,可往往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曲高和寡。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國學被邊緣化的頹勢。

基本介紹

  • 書名:傳統國學沉思錄
  • ISBN:9787535571533 
  • 頁數:276頁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國學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文化的根脈。像流水一樣,滋潤著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向土壤一樣,培育著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儒家所倡導的“德治仁政”的治國觀念,道家所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道法自然”的天人理想,釋家擁有的“普度眾生”的濟世情懷,以及法家所主張的“信賞必罰”的管理方略,墨家所宣揚的“兼愛交利”的文化精神等,均已積澱為普遍的民族心理和寶貴的歷史財富,為中國歷史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國學是中華文明之根,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的人格教育,行為規範、心志理想都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個讀書人倘若缺乏了國學的滋潤,拒絕了國學的教誨,逃避了國學的薰陶,就算技能在多,術業再精,也只能淪為科學的機器。因為沒有人文關懷的科學技術雖然非常強大,但其結果也是非常可怕的。
在人生路途中,能保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能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襟,能心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志向,能懂得和運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大智慧,能表現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驚”的非凡氣概,靠的是一種精神和文化,也就是精神境界和文化定力,而精神境界和文化定力則來自於國學典籍的長期浸潤。
所以國學就是走向新時代的起點,建設新文明的資源,更是與每個人的修養和人生態度相關。所以呼喚國學回歸,重視國學的價值,是眾多有志之士的共識。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保持一種平和,積極的心態,傳統文化會給我們提供很好的典範和啟示。
讓每個有志之士都重新走近國學,認識國學吧!

目錄

變與不變:中國歷史之宿命
——為中國歷史研究提供一種思路
《告別五千年》的五身段說
傳統文化的“三大謎團”
第二章 君君臣臣論到今
流氓與皇帝
士為知己者死”的悲哀——讀史雜感
廟堂與江湖間的大悲劇
——讀長篇歷史小說《劉伯溫》
也談關羽——評李存葆的《東方之神》
第三章 文化魔方面面觀
話說八股文
“厚黑”是非論到今——《厚黑學》及其“讀法”
隱士和隱士文化問題
遊民文化與太平軍
明朝色情文學流行泛想
第四章 憂心忡忡話母語
語文憂思錄
漢語啊漢語,危機,卻在哪裡?
母語的陷落
關於漢字文化的對話
第五章 悵望千秋一涕然
在現代性迷失中反思“封建主義”
沉重的“錦灰”
批判傳統文化仍是當務之急
一種歷史的觀念——傳統與現代化及其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