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的魅力:邵培仁談傳播的未來

傳媒的魅力:邵培仁談傳播的未來

《傳媒的魅力:邵培仁談傳播的未來》是2014年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培仁。

基本介紹

  • 書名:傳媒的魅力:邵培仁談傳播的未來
  • 作者:邵培仁
  • 出版社: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7月1日
  • 頁數:27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63822416 
  • 外文名:Media Charm:Shao Peiren Expounding on the Future of Communication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傳媒的魅力:邵培仁談傳播的未來》主張在立足本土、面向未來,弘揚中國傳媒特色、建構中國學術話語的同時,也要積極吸納他者的先進理念、傳播智慧和科學方法,進而與全球傳媒學者共同建構能夠獲得廣泛認同的“整體傳播學”。
著眼於對話與共享,強調中西交融、古今溝通,歷史、現實與未來貫穿,全球化、亞洲化與本土化兼顧。嘗試以清新的文風和散文化的語言敘述和解讀當代傳媒學術,以“去西方化”的本土視角對具有中國文化特色、歷史底蘊、時代風貌的傳播理論和方法進行理性的、誠實的精悍分析和散點鑽探,以立體、多元、移動的鏡頭靈活展現多姿多彩的傳媒實踐,以睿智、趣味、靈動的專業知識豐富和充實全球傳播學研究,向世界傳揚傳播學研究中不同於西方的中華元素、遠古智慧和學術特色。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傳播的想像與期待
讀書與紙質媒介的魅力
讀書是信息接受和精神享受的過程
學術研究的傳媒景象
行走的學術:讓我們健康的學術與生活
傳播觀念支配人的傳播行為
傳播是人類與動物的分水嶺
人類傳播的終點在哪裡
傳播的戲劇性情調與趣味
傳播就是生產正能量
第二章 願景:走向整體統一的傳播學
走向並建構整體的傳播學
中國傳播學的學術坐標
如何追趕和引領傳媒學術潮流
應該在新聞與傳播研究中提倡什麼
學術研究是一副沉重的思維十字架
專家學者,您憑什麼牛
傳播學面臨新的挑戰與抉擇
確立和規劃中國媒體的願景
媒體的當下使命及社會責任
第三章 本土化:中國傳播學創新原動力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嗎
中國傳播學需要學術尋根
本土傳播學研究的進路與策略
傳播學的本土淵源與經典論斷
“和為貴”與本土傳播“四戒律”
平衡與循環:中國文化中的生態理念
集群生態與媒介集群的功能和原則
華文新聞與傳播學正在全球崛起
建構中華傳播學研究的新景觀
亞洲傳播研究的本土路線
第四章 交叉化:中國傳播學創新路徑
中國傳播學研究需要多元視維
學術在歷史轉折關頭的明智選擇
當代傳播學的生態轉向與發展路徑
媒介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堅守媒介生態的核心觀念
遵循媒介生態規律的策略選擇
媒介集群的特點、模式及識別
建立科學的中國媒介生態系統
行走和耕耘在媒介與地理的融合地帶
媒介地理學:當代傳播學研究的新趨勢
地理形勢決定媒介格局與影響
第五章 全球化:中國媒體的挑戰與抉擇
拒絕還是迎接媒介全球化
創建參與全球化競爭的“媒介特區”
關注未來媒介發展變化的大趨勢
媒介經營管理的全球性變化與走向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在何方
傳播全球化、媒體人性化的新格局
世界已經進入全民傳播時代
第六章 批判的媒介與媒介的批判
警惕全球新聞媒介的蛻變與淪落
新聞媒體同質化的根源及突破侶
走出電視娛樂節目庸俗化的困境
信息低保:實現中國夢的信息保障
信息污染已成新的社會公害
媒介恐慌:源於媒介就應止於媒介
媒介恐怖論:媒介與恐怖主義研究
中國媒體的角色錯位與調適
第七章 傳媒的明天與明天的傳媒
追求建立世界信息公平的新秩序
走向創新和整體互動的中國傳媒
窺探好萊塢整合行銷的奧秘
從韓萊塢崛起看跨文化傳播的策略
想像與期待中的華萊塢電影
華萊塢雄起的機遇與挑戰
從當下走向明天的傳媒學科
媒體人要有執著的專業理想
新媒體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玩具的媒介想像與媒介玩具化
綠色空間中的媒介生態城堡
未來媒介都是城市媒介
附 讓有價值的歷史記憶同行/杲如

作者簡介

邵培仁,江蘇淮安人。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產業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傳媒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產業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娛樂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傳播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傳媒報告》雜誌主編,《中國娛樂與創意產業藍皮書》主編,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傳播學會會長,浙江省會展學會會長,《中國傳播學報》和《中國傳媒研究》等中外新聞與傳播學刊副主編或編委。先後發表論文280餘篇,已撰寫或主編傳播學和媒介管理學著作26種。有多部著作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004年榮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7年榮獲教育部寶鋼優秀教師獎,2008年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傳媒思想人物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