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下鄉的理與法

傳媒下鄉的理與法

《傳媒下鄉的理與法》是2011年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天倫。

基本介紹

  • 書名:傳媒下鄉的理與法
  • 作者:李天倫
  • ISBN:9787807149026
  • 頁數:162
  • 定價:19.00元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2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傳媒下鄉與農村現代化;傳媒下鄉的正效應;傳媒下鄉的負效應;農民、傳媒和公民的權利等。

目錄

第一篇 傳媒下鄉與農村現代化
(一)傳媒下鄉:-段傳媒和農村若即若離的歷史
(二)鄉村建設運動:我國第一次農村和傳媒的親密接觸
1.晏陽初的“定縣試驗”與傳媒
2.梁漱溟的“鄒平模式”與傳媒
3.《大公報》與鄉村建設運動
(三)韓國“新村運動”:一場農村與傳媒互動的成功典範
l.從“知識分子下鄉”到“傳媒下鄉
2.韓國新村運動:傳媒下鄉的力量
(四)農村現代化:期待農民和傳媒的“共舞
1.走在農村信息化大道上
2.大眾傳媒:現代化中“奇妙的放大器”
3.關鍵是農民
4.關鍵是哪些農民?
第二篇 傳媒下鄉的正效應
(一)農村政治變革的“催化劑”
1.告別飢餓:農村政治決策的“信息庫”
2.大寨也不吃大鍋飯了:農民政治意識的“增強劑”
3.我向總理說實話:農民政治表達的“代言人
4.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農民參與政治的有效手段
5.從“海選”到“直選鄉長”:村民自治的見證者和推動
(二)農民權利利益的“擴音器”
1.維權農民告贏省政府:將法律交給九億農民
2.總理為農民追工錢:搭建維護農民權利利益的平台
3.發生在派出所里的傷害案:農村法制建設的防火牆
(三)農業生產發展的“指南針”
1.從信息到財富:“剪報市長”帶來的“報發戶”
2.從貧窮到富裕:一封讀者來信引發一項“造福工程”
3.從“賣難”到“賣易”:當“賣難”遇到網際網路
4.從信息到品牌:農民捨得花錢做廣告
5.從鼓勁到糾偏:農民“增收牌”豈能這樣打?
(四)農村文化繁榮的“加油站”
1.大山深處敲鐘人: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
2.走出“深閨”使人識:搶救民間文化到了緊急關頭
3.文化流動的“盛宴”:鄉土的,大眾的,交融的
第三篇 傳媒下鄉的負效應
(一)邊緣化:大眾傳媒也嫌貧愛富
1.疏離的現實:電視進鄉村,節目不姓“農”
2.信息公平:媒體的使命,政府的責任
3.農村市場:涉農傳媒的“天堂”
(二)刻板化:農民是個什麼民?
1.失真:農民為什麼總是大笑或是數錢?
2.偏見:農民工上演“跳樓秀
3.信息公正:社會公正的“晴雨表”
(三)隔膜化:你打你的鑼,我唱我的調
1.不知情:北方大旱怎么會成了突發新聞?
2.不對路:為什麼不少農民不知道中央“一號檔案”?
(四)娛樂化:《金土地》丟了“金飯碗
(五)“最後一公里”究竟有多遠?
(六)警惕農業生產中的傳媒風險
1.“蕉癌風波”:香蕉得癌,還是媒體得癌7
2.“蛆柑事件”:一條簡訊為何毀了一種水果?
3.“8分錢蘋果事件”:當失實報導遇上炒作
第四篇 農民、傳媒和公民的權利
(一)知情權:照進農村生活的“陽光工程”
1.引言:從一本奇書的奇遇說起
2.知情權:“暗箱社會”到“透明社會”的第一步
3.知情難的農村,難知情的農民
4.知情權在農村的未來
(二)參與權:科學農村決策的“互動工程”
1.引言:420把椅子
2.參與權:讓農民最大限度地參與管理
3.從冷淡到積極:大眾傳媒與農民參與
(三)表達權:觸動農民心靈“幸福工程”
1.弓l言:從“告狀大王”到縣人大代表
2.表達權:農村發展史,就是表達權的成長史
3.失語化:沉默的農民
4.在表達中幸福,在幸福中表達
(四)監督權:農村社會無處不在的“純潔工程”
1.引言:荒唐的“秸稈放倒證”
2.監督權:“黃炎培難題”的前世今生
3.輿論監督:現代社會的“第四種權力
4.蒼蠅·老虎·採訪權
5.既要輿論監督,又要監督輿論
第五篇 農民、傳媒與法
(一)農民、傳媒與公法
1.侮辱罪:罵死人也會犯罪
2.誹謗罪:小字報惹來牢獄之災
3.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謠言之禍
4.虛假廣告罪:吹牛也犯法
5.擅自製作電視節目:電視競選的是與非
(二)農民、傳媒與私法
1.名譽權:面子式生存的法律之路
2.隱私權:無孔不入的傳媒面對不設防的農村
3.肖像權:一項讓農民費解的權利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