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與環境新材料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工商大學)

【總體情況】催化與功能有機分子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由重慶市科委批建於2013年,依託重慶工商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批建於2006年)和“催化理論及套用技術”(批建於2012年)兩個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以及“環境科學與工程”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重慶高校市級創新團隊(資源化學與利用)和兩個財政部優秀創新團隊(天然藥物篩選研究、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立項建設,旨在圍繞催化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功能有機分子的催化轉化與合成、天然活性有機分子的化學生物學研究等領域,利用催化原理和化學生物學方法解決功能有機分子研究中的綠色合成、結構修飾、催化改造、作用機制等重大關鍵問題,為推動我市的資源環境保護和新藥研發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人員構成】實驗室匯集了一批海內外優秀博士。現有人員26人,其中研究人員25人中,教授9人,副教授人11人,擁有博士學位21人,具有海外經歷的8人,分別具有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哈弗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交流學習的基礎。目前團隊成員享有重慶市中青年學術學科領軍人才1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
【組織機構】實驗室主任為我校副校長鄭旭煦教授,下設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實驗室設有學術委員會負責把握實驗室總體研究方向,規劃、指導實驗室學術發展。學術委員會由15名專家組成,由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教育部長江學者4名。
【基礎條件】實驗室分別建於啟智樓和慧智樓,啟智樓搬遷後真正實現實驗室一體化。搬遷戶實驗室占地面積達2100平方米,實驗室可達50於套(間),設有分析檢測中心、放大性工藝實驗室、數據分析室、細胞室、動物房等,擁有三重四級桿質譜儀、高速逆流色譜儀、Viroskan螢光光譜儀等原值2000萬元的大型精密貴重儀器,能滿足新材料製備及表征、功能分子活性篩選及評價、高附加值天然產物提取分離、環境污染治理等涉及化學、生物、環境、材料等學科的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近五年,實驗室承擔和完成各級科研項目198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19項,省部級項目23項,社會服務項目25項,累計獲得研究經費3000餘萬元;發表研究論文403篇, 其中,SCI收錄189篇,累計他引次數超過1500次;申請並獲得發明專利44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項,國內授權專利42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7項,其中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5項;出版專著2本;科技成果技術轉讓6項,服務社會企業18家,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5項,積極為服務重慶地方經濟發揮攻堅克難的技術優勢。
【團隊建設】為不斷提升實驗室技術研發能力,2014年,實驗室組建了催化材料與低碳分子轉化、環境與能源催化、生物催化轉化、天然藥物篩選與分離提取以及藥理藥效等5個研究團隊,積極開展新型催化劑設計與合成、有機分子催化合成與轉化、天然有機分子的化學生物學等涉及新材料、環境保護、食品等領域研究。2014年,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1項,獲得研究經費451.3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創歷史新高;發表論文56篇,SCI收錄37篇,其數量遙遙領先於其他學院;充分發揮科研團隊的優勢和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