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其餘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餘縣。人口102.5萬多人。
傣族蠟染藝術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我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工藝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而且流行很廣,已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 。
傣族蠟染藝術是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傣族蠟染
- 民族:傣族
- 流行地區:雲南省貴州少數民族地區
蠟染工藝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而且流行很廣,已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
——蠟染圖案以寫實為基礎。藝術語言樸實、天真、粗暴而有力,特別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細節的約束,進行了大膽的變化和誇張,這種變化和誇張出自天真的構想,含有無窮的魅力。圖案紋樣十分豐富,有幾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來自生活或優美的傳說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蠟染是古老的藝術,又是年輕的藝術,現代的藝術,它歸納綜合簡練的造型,單純明朗的色彩,誇張變形的裝飾紋祥,適應了現代生活的需要,適合現代的審美要求。
——蠟染是古老的藝術,又是年輕的藝術,現代的藝術,它歸納綜合簡練的造型,單純明朗的色彩,誇張變形的裝飾紋祥,適應了現代生活的需要,適合現代的審美要求。
繪製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自織的白色土布,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染料是藍靛。蠟染布是在布匹上經過塗蠟、繪圖、染色、脫蠟、漂洗工藝而成。因為在染制的過程中,蠟白布的表面會產生自然龜裂,從而往白色坯布滲入染料而著色,出現許多或粗或細無規則的色紋也叫龜紋,這些龜紋就是區別真、仿蠟染布的標準,因為任何仿蠟染布設計進去的“龜紋”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而真正的蠟染布往往難以尋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龜紋來。
繪製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製的銅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而銅製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銅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過程:把白布平貼在木板或桌面上點蠟花。點蠟的方法,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
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摺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致的風味。
蠟染一般都是藍白兩色。製作彩色蠟染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在白布上畫出彩色圖案,然後把它“蠟封”起來,浸染後便現出彩色圖案;另一種方法是按一般蠟染的方法漂淨晾乾以後,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蠟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楊梅汁染紅色,黃梔子染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