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傣族寨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鳳尾鎮鳳尾村委會
- 面積:3.18平方公里
- 海拔:1,100.00米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自然資源,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255人,其它民族16人。勞動力1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8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4.42%。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81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膏桐產業。專業合作組織1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73人。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64.00畝(其中:田293.00畝,地171.00畝),人均耕地1.6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639.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8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06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00畝,其中養殖面積5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73.60畝,其他面積1,547.28畝。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4.42%。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8萬元,占總收入的47.86%;畜牧業收入20.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00頭);漁業收入0.5萬元,林業收入1.53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37.63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穩定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甘蔗產業,大力發展膏桐和澳洲堅果種植。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73戶通自來水。有73戶通電,有6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3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2輛,機車14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3.00畝,有效灌溉率為63.1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0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傣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鳳尾中學。該村距離國小學校0.30公里,距離中學1.00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4.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膏桐產業。專業合作組織1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73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鄉村人口271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29人。其中農業人口271人,勞動力146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255人,其它民族1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37.63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77.12畝(其中:田718.92畝,地758.2畝),人均耕地0.95畝,主要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176.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青棗、鳳梨、柚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00畝,其中養殖面積40.00畝;其他面積1637.78畝。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勐省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省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40公里,距離中學0.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5人,其中小學生67人,中學生108人。
該村已成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5人,黨員中男黨員12 人,女黨員3人。該村團員0人。該村村小組幹部人數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村民住房條件還沒有完全解決,有一部分農戶的房屋需要改造和新建;
2、村內生產生活垃圾缺乏必要的處理手段和處理場所,嚴重影響村容村貌;
3、村內污水排放設施不完善,排放不暢通,環境衛生狀況差,並且給村民的居住環境和衛生安全帶來很大的危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努力發展農村社會市場經濟,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的生產力,開發利用勞動力、土地和各種資源,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應,滿足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甘蔗產業,使農民增收、生活水平提高,共同建設富裕的、文明的新農村。
地圖信息
地址:臨滄市鎮康縣大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