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博物館

傣族博物館

傣族博物館為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博物館之一,位於北京中華民族園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傣族博物館
  • 類別:綜合類
  • 地點:北京中華民族園內
  • 竣工時間:1993年
  • 館藏精品:傣樓民居、曼飛龍塔、傣寺等
博物館介紹,傣族,發展歷史,館藏文物,

博物館介紹

2017年4月11日,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2017國際潑水狂歡節到來之際,以著名民族學家江應樑先生命名的“德宏師專江應樑傣族博物館”正式揭牌開館。據介紹,該博物館是國內首個展現傣族社會歷史風貌的專題博物館
德宏師專江應樑傣族博物館目前共有“傣族銅器展”、“清代傣族圖籍展”和“江應樑傣學研究展”3個專題展廳,藏品涵蓋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武器、樂器、典籍文獻、歷史照片等傣族社會歷史各個方面。“傣族銅器展”展出了100餘件反映傣族悠久的銅器製作歷史和精湛技藝的傣族銅器實物。“清代傣族圖籍展”展出130幅清康熙至宣統年間描述傣族的10餘種“圖說”。“江應樑傣學研究展”集中展出江應樑傣學研究的手稿、出版物及其收集的傣族文物、照片。

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德宏地區,人口約為116萬。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亞熱帶的生存環境,使傣族把水看成為孕育萬物的乳汁,生命的血源。所以傣族又被稱為“水的民族”。
傣族居住的地方,被稱之為“孔雀之鄉”。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也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傣族婦女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筒裙,把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秀美如畫的瀾滄江、瑞麗江澆灌著傣鄉富饒的土地, 傣族民諺說的好:“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寨前漁,寨後獵,依山傍水把寨立”。傣族地區森林茂密,盛產熱帶水果、奇異花木、名貴藥材,被稱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並與寮國、緬甸毗鄰。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都有佛寺。傣族同時仍保留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崇拜
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每當喜慶節日,就敲起鋩鑼,打著象腳鼓,跳起歡快的舞蹈。家喻戶曉的“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作。
傣族主要節慶有: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等;
傣族主要舞蹈有:孔雀舞、象腳鼓舞、嘎光(跳鼓舞)、拳舞等;
傣族主要小吃有:香茅草烤魚、火燒乳豬、香竹飯、鳳梨紫米飯、炸牛皮、酸筍煮雞、糯索(年糕)、南泌(醬)。

發展歷史

傣族博物館按1:1復原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的傣族傳統建築,規劃形式為“寨”。由當地工匠根據本民族風俗和文化特徵在原地建成半成品,於1993年運到北京成建,所用的建築材料,包括房頂的茅草等均由當地運來。

館藏文物

博物館的室內復原陳列了傣族民居傳統生活,環境按鳳尾竹的傣寨建設。由傣樓民居、曼飛龍塔、傣寺、僧房、大象塔井、孔雀亭、竹橋、寨心、潑水亭、潑水木龍、熱帶竹林等組成。完成展現了傣族村寨的文化和環境風貌。傣族博物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12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