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柴(傘樹)

鵝掌柴

傘樹一般指本詞條

鵝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為常綠灌木。分枝多,枝條緊密。掌狀複葉,小葉5~8枚,長卵圓形,革質,深綠色,有光澤。圓錐狀花序,小花淡紅色,漿果深紅色。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綠闊葉林常見的植物,原產大洋洲、中國廣東、福建、以及南美洲等地的亞熱帶雨林,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現廣泛種植於世界各地。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控制光照,適量澆水,定期施肥,整形修剪,病蟲防治,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灌木,高2~15米,胸徑可達30厘米以上;小枝粗壯,乾時有皺紋,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不久毛漸脫稀。
葉有小葉6~9,最多至11;葉柄長15~30厘米,疏生星狀短柔毛或無毛;小葉片紙質至革質,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稀橢圓狀披針形,長9~17厘米,寬3~5厘米,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後毛漸脫落,除下面沿中脈和脈腋間外均無毛,或全部無毛,先端急尖或短漸尖,稀圓形,基部漸狹,楔形或鈍形,邊緣全緣,但在幼樹時常有鋸齒或羽狀分裂,側脈7~10對,下面微隆起,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1.5~5厘米,中央的較長,兩側的較短,疏生星狀短柔毛至無毛。
圓錐花序頂生,長20~30厘米,主軸和分枝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後毛漸脫稀;分枝斜生,有總狀排列的傘形花序幾個至十幾個,間或有單生花1~2;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總花梗纖細,長1~2厘米,有星狀短柔毛;花梗長4~5毫米,有星狀短柔毛;小苞片小,宿存;花白色;萼長約2.5毫米,幼時有星狀短柔毛,後變無毛,邊緣近全緣或有5~6小齒;花瓣5~6,開花時反曲,無毛;雄蕊5~6,比花瓣略長;子房5~7室,稀9~10室;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狀;花盤平坦。
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5毫米,有不明顯的棱;宿存花柱很粗短,長1毫米或稍短;柱頭頭狀。花期11~12月,果期12月。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半陽環境。宜生於土質深厚肥沃的酸性土中,稍耐瘠薄。鵝掌柴的生長適溫為16~27℃。3月~9月為21~27℃,9月至翌年3月為16~21℃。在30℃以上高溫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冬季溫度不低於5℃。若氣溫在0℃以下,植株會受凍,出現落葉現象,但如果莖幹完好,翌年春季會重新萌發新葉。
鵝掌柴喜濕怕乾。在空氣濕度大、土壤水分充足的情況下,莖葉生長茂盛。但水分太多,造成漬水,會引起爛根。如盆土缺水或長期時濕時乾,會發生落葉現象。鵝掌柴對臨時乾旱和乾燥空氣有一定適應能力。
鵝掌柴對光照的適應範圍廣,在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陰環境下均能生長。但光照的強弱與葉色有一定關係,光強時葉色趨淺,半陰時葉色濃綠。在明亮的光照下斑葉種的色彩更加鮮艷。
土壤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盆栽土用泥炭土、腐葉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中國西藏(察隅)、雲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和台灣,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常綠闊葉林常見的植物,有時也生於陽坡上,海拔100~2100米。日本、越南和印度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鵝掌柴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種

於1月份後採收黑色球形漿果,用細沙拌和後搓揉去果皮果肉,再用清水漂洗去空癟種粒,即可得到乾淨飽滿的種籽,可行隨采隨播,也可先行沙藏催芽,等種粒裂口露白後,再行盆播或地播。用腐葉土或沙土盆播,覆土深度約為種子直徑的1~2倍。種子發芽適溫為20~25 ℃,保持盆土或苗床濕潤,隨采隨播者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約15~20 天即可出苗,經沙藏催芽後再行播種者,在適溫下一周后即可出土。生長良好。出苗後應及時搭棚遮蔭,秋季給予全光照,冬季加蓋地膜防寒,只要苗床局部空間的環境溫度不低於5 ℃,一般可平安過冬。留床培育一年,再行擴距移栽,或直接用於上盆。

扦插

土插:結合換盆、春季重剪或春初尚未發芽前,剪取長10~15厘米的1年生枝條作為扦插材料。去掉下端葉片,保留頂端3~4片葉片,下端剪成斜面。事先用小木棍在基質上鑽好小孔,將插穗的2/3插人以珍珠岩(或經篩細乾淨的河沙)為基質的盆中,每盆單株或3株。扦插後噴水保持濕潤,放在室內弱光處,晴天每天噴一次水,陰雨天依具體情況而定。室溫保持15~25℃,扦插後1個半月可生根。生根後15~30天,移栽至以5份園土、3份腐殖土、2份細沙混勻成基質的盆中,澆透水,置於半陰處,1周后移至正常光照下。
水插:選用寶特瓶或玻璃杯、高腳玻璃瓶、罐頭瓶,沖洗乾淨,作為容器。將剪下的長8厘米的插穗下端剪成平口,只留頂端3~4片葉片。容器灌滿清水後,將插穗插人容器設法懸在水中不可觸及容器壁或底部。扦插數量視容器大小而定。用透明塑膠袋把插穗罩好,置於散射光處,室溫保持15~25℃。當插穗底部長出1~2厘米長的白根時移出上盆,移栽方法同上。也可移入更美觀的玻璃容器或透明塑膠容器內進行水培。
全光霧扦插:用塑膠薄膜或小玻璃溫室創造高濕度的小環境,使鵝掌柴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快速繁殖。先將扦插槽底鋪一層磚,上面鋪一層厚30厘米已消毒的素沙土,選當年生長8厘米的嫩枝為插穗,插穗的處理同前。將插穗的2/3插人素沙土中,插後噴霧。室溫保持15~25℃,每天葉面噴水1次。生根後即可移栽,方法同前。
高枝壓條:4~6月選取2年生枝條,環狀剝皮,寬1厘米,用1份濕苔鮮或針葉土與1份田園土混合後包住傷口,用塑膠薄膜紮緊兩端。晴天每天用注射器澆水,保持基質的濕度。生根後從與母株相連處剪斷,即可移栽,方法同前。

栽培技術

控制光照

鵝掌柴夏季最適宜生長環境為半陰條件,所以夏季生長季節要放在蔭處養護,戶外栽植需用70% 遮陽網遮蔭,防止烈日暴曬,以免葉片灼傷、葉色暗淡;冬季不須遮光,每天有4小時以上的直射陽光,就能生長良好。斑葉品種,光照太強或太弱,都會導致葉片的斑塊不明顯,失去應有的觀值。

適量澆水

夏季氣溫高,要保證一定的澆水量,可每天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不待乾透就應及時澆水。天氣乾燥時, 還應向植株噴霧增濕,也可以進行葉面噴水,並注意增加環境濕度。春、秋季可一周澆水兩次,冬季可適當控水。如水分供需失調,土壤太乾或太濕,或者長期置於陰暗場地,易引起葉片脫落。

定期施肥

3~9 月為生長旺季,隔 2~3 周施用一些複合肥或餅肥水。花葉品種施肥不宜太多(尤其氮肥),否則葉片變綠,失去原有品種特徵。斑葉品種要少施氮肥,防止斑塊顏色變淡或消失。

整形修剪

鵝掌柴易萌發徒長枝,平時要注意整形修剪,以促進側枝萌生,保持良好的樹形。幼株進行疏剪和輕剪,以造型為主。老株體形過於龐大時,可結合換盆進行重剪,剪除大部分枝條,同時也須將根部切去一部分,重新盆栽,使新葉萌發。

病蟲防治

葉斑病
可用0.5%~0.6%波爾多液(即用0.5~0.6份生石灰,0.5~0.6份硫酸銅,加水100份調配而成),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藥液防治。每隔10~15天噴1~2次藥液。
炭疽病
可用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苯菌靈乳油9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50%炭福美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液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藥液,連續3~4次。
介殼蟲
可用蚧必治稀釋750~1000倍噴施,重點噴蚧殼蟲發生部位,以噴濕不滴水為度,蚧殼蟲發生嚴重時,每隔7~10天再噴1次,效果更顯著。
紅蜘蛛
大發生期,可噴20%三氯殺蟎醇乳油500~600倍,20%滅掃利乳油2000倍,5%尼索朗乳油1500倍,50%久效磷乳油1500倍,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10%天王星乳油3000倍等,可大大降低蟲口密度。為了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應交替用藥或混合施藥。
薊馬
噴施80%敵敵畏10000倍液;40%氧化樂果1500倍液進行防治。
潛葉蛾
可用25%殺蟲雙水劑400~600倍、2.5%敵殺死乳劑3000~4000倍、5%抑太保乳油3000倍、24%萬靈液劑2000倍、40.7%樂斯本乳油1000倍、5%來福林乳油3000倍、25%滅幼脲懸浮劑1000倍、20%殺滅菊酯8000倍、20%滅掃利乳油2000倍等。在噴藥防治時注意不同種類的藥劑要輪換施用,以免抗藥性的產生。

觀賞價值

鵝掌柴大型盆栽植物,適用於賓館大廳、圖書館的閱覽室和博物館展廳擺放,呈現自然和諧的綠色環境。春、夏、秋也可放在庭院蔽蔭處和樓房陽台上觀賞。可庭院孤植,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盆栽布置客室、書房和臥室,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能給吸菸家庭帶來新鮮的空氣。葉片可以從煙霧瀰漫的空氣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質,並通過光合作用將之轉換為無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質。另外,它每小時能把甲醛濃度降低大約9毫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