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興鎮

傑興鎮

傑興鎮距四川省中江縣城6.5公里,羅桂公路貫穿全境,東與東北鎮接壤,北與永太鎮相連,南與南華鎮富興鎮毗鄰,傑興鎮幅員26.4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10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為2.025萬,現有集體企業8個,水稻制種和手工掛麵是傑興鎮的傳統產業,2007年傑興鎮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 3836元,位居全縣前列。

傑興鎮交通便利,省道成南高速和成南鐵路只有28公里。鎮境內現有通鄉公路27.48公里。2008年來,採用個人集資、國家財政補貼的方式總投資萬元。已建成通村公路47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已達38%,由上級政府全額投資的二水口大橋不日也將竣工通車,屆時將結束歷年來靠渡船來往兩岸的歷史,極大地提高了人民民眾的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傑興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38
  • 地理位置:四川省中江縣北部
  • 面積:26.4平方公里
  • 人口:2.025萬
  • 方言:四川話
  • 車牌代碼:川F
境內狀況,鄉鎮發展,經濟建設,工作規劃,抗震救災,

境內狀況

傑興鎮的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較充足,無霜期長等特點。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炎熱但少酷暑,多年平均氣溫16.5-16.8℃,年降雨量850-1000毫米,無霜期長達295天,平均日照1330小時。適宜植物的生長,境域內除有豬、牛、馬、羊、雞、鴨、鵝、兔、貓、狗等家養動物外,還有野生動物如白鷺、野雞、野兔等。植物種類繁多,2008年查明的已有數十種。由於地形、地質、氣候、人為耕作等成土因素的作用,形成了棕紫色水稻土、棕紫泥土為主的地屬。母質富含鉀、鈣、鎂等鹽基物質及活化的微量元素,屬穩長型土壤,加上人工耕作、培肥,土層深厚、肥活,農業利用上以種水稻棉花玉米油料、紅茹等為主,適宜於多種家作物和經濟林木的生產。轄區內深厚、肥沃的土壤和濕潤的氣候為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適宜水稻、小麥、棉花、油菜、花生、紅苕等作物和柑桔、梨、桃等水果廣泛種植,糧食棉花是傑興鎮的主產。

鄉鎮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由於各級領導十分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從改革、資金、科技等方面給予扶持,再加之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使農業全面豐收。2006年作物播種面積為2176.59公頃,複種指數達173%,糧食總產17579.7噸,人平產糧604.26公斤。養殖業是鎮內農業經濟的第二大產業,以養豬、養蠶、養羊為主,兼養魚、小家禽等。2006年生豬出欄到頭;收達萬元;小家禽飼養總量達到48.4萬隻,水產總量10萬餘公斤。人民民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傑興鎮歷來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的農業鎮,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工業發展尤其艱難,20世紀70-80年代的小型煉油廠、鐵廠等小的工廠早已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遭到淘汰。改革開放後,一些私營企業(如頁岩磚廠、預製板廠)等不斷湧現。截止2006年,傑興鎮範圍內有規模的頁岩磚廠四家,預製板廠二家,其它規模不一的企業數十家。而且在黨的惠民、富民政策出台後,傑興鎮的個體運輸業得到空前發展,2008年擁有各種客運車18輛,貨運車34輛。1986年傑興鎮的財貿稅收主要依靠農業稅和僅有的個體工商。由於工業企業的不斷發展,2006年各項財政收達230萬元,稅收達48萬元。
傑興鎮傑興鎮
鎮境內有初級中學兩所,分別為傑興鎮初級中學和清涼初級中學(分校)。國小校兩所,分別為傑興鎮國小和清涼國小,下轄村小8所。傑興鎮初級中學校的前身是一座寺廟,稱作“普勛寺”,還存有當時頗具傳奇色彩的巨匾“春秋聖人”。自從建國後改建為學校以來,經過多次擴建,由原來的十餘間土坯瓦房,到占地十餘畝,兩座教學樓,已初具規模。1986年,學校進行第一次大的改建,新建一幢教學樓,高三層,共十二個教室。此後,2001年由於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必須實行寄宿制,校舍遠遠不夠,進行第二次大的改擴建,又新建一幢高三層,十二個教室的教學樓,改建學生食堂,新建了學生小賣部,硬化學校操場,改建十餘個花台,購進大批花草樹木。形成現有的擁有兩幢教學樓,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齊備,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遠程教育接收室、光碟播放室等現代教育設備齊全。傑興鎮有教職員工150人,在校學生近3000人。同期清涼初級中學也通過不懈努力,建成同樣兩幢教學樓。20餘年來,通過一批又一批教職員工的辛勤勞動,傑興鎮初級中學校先後被上級評為“校風示範校”、“先進集體”、“鄉鎮國中第一名”。由於傑興鎮初級中學和清涼初級中學蜚聲在外的教育教學質量,已在全縣乃至附近周邊市縣形成了“傑興鎮現象”的美譽

經濟建設

黨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傑興農民放手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此傑興經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但隨著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土地的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場經濟客觀上要求資源能夠自由流動並積聚起來,只有資源的積聚才能產生較高的效益,土地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同樣要求其使用權流動起來。傑興創新土地經營方式,“以地生財,以工求富”,形成了“十戶一個廠,家家有工人”的局面。
傑興鎮傑興鎮
同時,傑興鎮引導和鼓勵農民發展效益農業,興辦龍頭企業,實行產業化經營。出現了農戶連公司、公司接市場的新型農業經營形式。2004年,他們發現原有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於是又在政府的扶持幫助下,有效的探索出了“公司+基地+農場”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傑興鎮在李韓窪建起了萬畝農業高科技示範園。鼓勵種糧大戶、養殖專業戶大量進行規模種植、養殖,向科技園集中。4000多失去土地的農民,一方面,政府積極激發青年農民的創業激情,為他們提供創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鼓勵他們自己經商辦企業或者是進廠入企當工人,實現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又一代新型農民正在茁壯成長;另一方面,經過技能上崗培訓,多是四五十歲的2000多閒散勞力走入農場,當上了農業產業工人。可以說,傑興人在實踐與創新中找到了農業與工業的有機結合點,廣大的農民在新農村的建設中主動唱起了主角,形成了自我發展的內在力量,在土地流轉的同時實現了“農業工業化”經營,實現了許多農民多年來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工作規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以下簡稱《工作規劃》),進一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提升機關服務效能,形成黨風廉政建設的合力,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傑興鎮採取四項措施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工作規劃》。
傑興鎮傑興鎮
一是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工作規劃》及有關領導講話精神。鎮屬各部門在集中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傑興鎮工作人員進一步研討,結合傑興鎮工作實際提出貫徹落實《工作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二是鎮紀委制定下發學習貫徹《工作規劃》的檔案通知,把學習貫徹《工作規劃》列入當前鎮屬各單位、各村兩委幹部學習的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通過學習會、幹部學習例會抓好《工作規劃》的學習貫徹。
三是鎮紀委充分利用廣播、宣傳板報、刷寫宣傳標語等多種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在傑興鎮營造學習貫徹《工作規劃》的輿論氛圍。
四是在抓好學習貫徹的同時,按照《工作規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結合傑興鎮實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領導幹部為重點,以規範和制約權力為核心、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突破口,抓緊制定傑興鎮的貫徹《實施意見》。

抗震救災

2008年7月4日,縣委書記楊恩林在縣國土局、規劃與建設局負責人到傑興鎮連山村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抗震救災抗震救災
傑興鎮連山村轄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85人,全村耕地面積1387畝。因5·12地震受災,全村受損總戶數359戶1256人1883間31400平方米,其中全倒19戶98間,嚴重危房需拆除194戶,嚴重受損119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00餘萬元。
楊恩林了解了災民2008年的生產生活情況,就國家災後重建的相關政策進行了細緻的解答。
隨後,楊恩林察看了連山村災後重建的開展情況,要求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災民自力更生,組織黨員和幹部幫助災民恢復政策的生活生產秩序,把民眾反映的困難放在第一位,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快場鎮建設的步伐,力爭把災害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