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傑羅姆·S·布魯納
- 外文名:Jerome S. Bruner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紐約
-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1日
- 職業:心理學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
- 代表作品:《意義的行為》《教育的文化》
教育研究,敘事研究,個人作品,書籍,文章,
教育研究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布魯納認為,教學時機十分重要。他強調基礎學科的早期學習,認為過去的學校,以過分困難為理由,推遲了許多重要學科的教學,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歲月。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任何學科都能夠用在智育上是誠實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兒童都有他自己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獨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根據兒童認識水平,採取合適的方式,就能獲得良好效果。
“發現法”的提出
在教學方法上,布魯納提出發現法。發現法對學生是一種學習方法,叫發現學習,對教師則是一種教學方法,叫發現教學。他說: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他認為科學家、詩人和小學生的智力活動本質上是一樣的,"無論在哪裡,在知識的最前哨,在三年級的教室里,智力活動全都相同",其間的差別只在程度上而不在性質上,"學習物理的學生就是一個物理學家"。他重視發現法,是基於對人的主動性的高度評價。他一再強調,不要把人只當作被動的接受者。認識過程是人主要地對進入感覺的事物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套用的過程,是主動地學習環境、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的過程。他建議教師多多給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親自去分析、綜合發現應得的結論式規律,成為發現者"。這樣能更好地發掘智慧的潛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髮現的興奮感、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有助於保持記憶。
敘事研究
1991年,布魯納發表文章《批評的質詢》,標題為"真實的敘事解釋" ,文中爭辯通過"文化產品,如語言和其他符號體系"中介是否能體現思想結構的真實意義。他特別關注這些文化產品中的敘事思想,詳細說明敘事的10種說法。
個人作品
書籍
教育過程 (1960)
思想研究 (1962)【紐約:Wiley】
朝教育理論的方向 (1966)
兒童的談話:學習使用語言 (1987)
真實的思想,可能的世界 (1987)【哈佛大學出版社】
意義的行為 (1991)【哈佛大學出版社】
教育的文化 (1996)【哈佛大學出版社】
文章
Wood, D、布魯納和Ross, G. (1976):個別指導解決問題的角色
兒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雜誌,17, 89-100.(提出鷹架理論概念)
"真實的敘事解釋(The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1991)-批評的質詢(Critical Inquiry), 18:1,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