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嘎且且撒勒舞”傈僳語意為來跳美好的舞蹈。從前是由72種曲調伴奏的72種舞蹈。傈僳族俗語說“傈僳娃兒不會說話就學唱歌,不會走路就學跳舞。”傈僳人舞蹈主要反映與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及日常勞動生活,例如《迎賓舞》《領親舞》《打豹子舞》《勾腳舞》《鬥雞舞》《大雁南飛舞》等。舞蹈動作如挖紅薯、扳包穀、採擷東西、紡麻、攆麂子、鳥兒喝水、哐娃娃、找朋友等,大都來源於傈僳人的生產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
- 流行地區:四川省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嘎且且撒勒舞”傈僳語意為來跳美好的舞蹈。從前是由72種曲調伴奏的72種舞蹈。傈僳族俗語說“傈僳娃兒不會說話就學唱歌,不會走路就學跳舞。”傈僳人舞蹈主要反映與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及日常勞動生活,例如《迎賓舞》《領親舞》《打豹子舞》《勾腳舞》《鬥雞舞》《大雁南飛舞》等。舞蹈動作如挖紅薯、扳包穀、採擷東西、紡麻、攆麂子、鳥兒喝水、哐娃娃、找朋友等,大都來源於傈僳人的生產生活。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嘎且且撒勒舞”傈僳語意為來跳美好的舞蹈。從前是由72種曲調伴奏的72種舞蹈。傈僳族俗語說“傈僳娃兒不會說話就學唱歌,不會走路就學跳舞。”傈僳人舞蹈主要反映與大自然作...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嘎且且撒勒舞”傈僳語意為來跳美好的舞蹈。從前是由72種曲調伴奏的72種舞蹈。傈僳族俗語說“傈僳娃兒不會說話就學唱歌,不會走路就學跳舞。”傈僳人舞蹈主要反映與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及日常勞動生活,例如《迎賓舞》《領親舞》《打豹子舞》《勾腳舞》...
截至2018年,會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12個,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個:會東彝族奧索布迪服飾藝術(民俗)、會東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蹢腳舞)、金江鼓樂(傳統音樂)、彝族燕麥酒古法釀造技藝;州級文化遺產保護項目5個:會東挑花、會東嘎吉皮蛋製作技藝、萬人“清明宴”、金沙江流域古法紅糖製作技藝和...
傈僳族高腔民歌享有傈僳族“川劇”的美譽,有字清、腔純、音高、大小腔互襯、剛柔相映等明顯特徵。它一般由一人演唱,與傈僳族葫蘆笙以復調的形式出現在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現場,歌、葫蘆笙、舞蹈為交織體的聲音加上視覺上的肢體動作形成了傈僳族獨特的藝術形式。風景名勝 地方特產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德昌...
完成研究課題 20 餘項,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為特色的校本教材研發、“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視閾下在蓉高校服 務地方文創產業發展模式究、天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成都非遺舞蹈項目院校地協同推廣路徑研究、非遺“嘎且且撒勒”音樂的跨國保護與發展研究——以中泰兩國傈僳族為例、 一帶一路非遺藝術研究等。 撰寫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