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苹,女,美籍華裔,出生於1958年中國南京,1978年9月進入江蘇師範學院(蘇州大學前身),專業是中國語言文學。1982年3月16日拒絕國家分配, 辦理退學手續,未獲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1984年赴美,1997年和其前夫創辦科技企業傑魔公司。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生經歷,大學時期,創業時期,學習成功,獲得榮譽,打假質疑,方舟子質疑,傅苹回應,書籍爭議,出版書籍,蘇州大學回應,
人物簡介
傅苹,女,美籍華裔,3D列印先驅。曾經供職於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套用中心(NCSA),工作涉及早期的雲計算模型、電腦動畫和3D列印技術;她曾經管理的團隊成員包括網景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後者是網際網路上第一個獲普遍使用的網頁瀏覽器的發明人;她還曾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座上賓,在美國“創新和創業國家顧問委員會”中任職。
傅苹創辦的科技企業傑魔公司(Geomagic)正是研發3D相關軟體,從事個性化的鞋子、假肢和航天飛船的維修部件的設計和定製。2013年1月,傅苹把公司出售給了3D Systems,並出任新公司的首席戰略官。
人生經歷
大學時期
通過當臨時保姆、打掃房間、做女服務生,她賺到了足夠的錢支付學費,租住在一間蟑螂出沒的公寓裡。傅苹在計算機科學上成績出眾——學習這種人工語言,並不依賴於她對英語的理解——她先是在幾家初創公司里找到了計算機編程的工作,然後就職於大公司。
通過假結婚,獲得了綠卡, 第一任假丈夫 Richard Lynn Ewald.
她工作勤奮,成為了明星員工,但是在辦公室以外沒有個人生活。她說道,“在我最初來美國的時候,我感到很孤單。我沒有時間參加社交活動。後來,我成為了一名企業家,發現執行長的工作也非常孤單。在你身居高位的時候,找不到同伴。”
後來,她和一位數學教授相戀,傅苹在離他很近的美國國家超級計算套用中心(NCSA)找了一份工作。她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逐漸明朗。她結了婚,生了孩子,指導計算技術的未來發展。
在國家超級計算套用中心,她的工作涉及早期的雲計算模型、電腦動畫和3D列印技術。她負責管理這個工作團隊,其成員包括著名的網景公司(Netscape)創始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是他創造了Mosaic,世界上第一個用戶界面友好的網頁瀏覽器。安德森獲得的商業成功和不斷發展的3D列印功能,讓傅苹產生了瘋狂的想法:傑魔公司。
創業時期
隨後,傅苹在美國開始了她的新生活,當時她獨自一人,身無分文。她通過打零工賺錢上學,最終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學位,從而成為早期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先鋒。
在1997年,傅苹和她的丈夫創辦了科技企業傑魔公司(Geomagic),開發3D軟體,用於定製產品的製造,包括個性化的鞋履和假肢,以及美國宇航局的飛船維修零件。在2005年,這家公司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營收,傅苹被 《公司》雜誌(Inc. magazine)評選為“年度企業家”。
傅苹任職於歐巴馬總統的創新和創業國家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在這個月, 她同意把傑魔公司出售給3D列印技術的領先企業3D Systems公司,她將在新公司里擔任首席戰略官的職位。隨著獲得更大的平台,3D列印的發展時機成熟,傅苹認為,她終於擁有了“徹底改革美國製造業”的能力。
學習成功
傅苹說,“我把自己稱作勉為其難的創業者。當時,我的女兒只有4歲。創辦一家企業就像生孩子。一旦你有了孩子,你就不能把她塞回肚子裡。”
即使如此,在20世紀90年代末,每個人都在討論創辦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事宜,她開始專注於定製生產的想法。傅苹並不打算大規模生產一種產品——比如,標準尺寸的網球鞋。她構想大規模生產獨具特色的各種產品,每個產品都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製作。傑魔公司開發出了3D列印繪圖軟體,把這個願望變成了現實。
作為傑魔公司的執行長,傅苹擅長向投資者推廣項目。她說,遭到紅衛兵公開羞辱的經歷,讓她擺脫了怯場情緒。
她籌集了650萬美元,很快招聘了工作人員。然而,童年時代的思想改造,使她無法擺脫自卑的心理,與眾多身材高大的白人男性執行長出席商務會議,打擊了她的自信心。傅苹曾經從IBM公司挖掘了一位明星經理,自己甘願降低職位。儘管這位經理很有能力,但是他沒有創業經驗,導致這家公司陷入了低谷。傅苹說,“這次是我的生存本能起了作用。”
在短短几個月裡,傑魔公司獲得了三份重要契約。不久後,這家公司迅速增長,向海外市場發展,傅苹成為了公司掌門人。“挽救公司建立了我的自信心,我意識到我可以做到這一點。”
傅苹表示她本不打算出售傑魔公司,但是機會自動找上門來,這個收購時機也許很合適。她說,“3D列印是下一個大事件”,她補充道,3D Systems公司上市將給她提供更大的平台,來影響這個行業。“這將完全改變設計和製造產品的方式。”這項技術已經用於列印量身定製的消費品,比如配飾和鞋履、建築材料甚至是肉類。她說,一頭牛足可以養活整個國家。
傅苹下一步的計畫是什麼?“我想做的事情是,為今天創造就業機會,為經濟做貢獻,同時也為明天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我的夢想是推動進步,套用3D技術造福人類。這個想法從來沒有改變過。”.
獲得榮譽
2012年1月22日,來自中國南京的女企業家、美國軟體設計公司傑魔的創辦人傅苹,接受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授予的“傑出歸化美國人”(Outstanding American by Choice)榮譽稱號,她也是繼前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之後第8位獲此榮譽的華人。
2012年2月,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在位於加州的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舉行科技界新公民入籍宣誓儀式,同時向5位企業家移民授予“傑出美國人”榮譽稱號。
自2006年設立的“傑出美國人”獎項,表彰那些歸化為美國公民、在各行各業有傑出貢獻、參與社會履行公民職責的移民。迄今已有96位獲獎者,包括前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等。
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傑魔(Geomagic)公司,其領先的3D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徹底改變了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傑魔技術被美國宇航局、福特汽車、哈雷摩托和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等廣泛使用,成為行業翹楚。2010年,傅苹獲邀擔任白宮創新與創業顧問委員會的顧問,與企業家和教育家一起為歐巴馬總統提供諮詢,加快美國創新和創業的步伐與力度,確保美國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她也是美國女性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
傅苹說,剛來美國時“努力做事為自己謀生”,創業是因為有“為社會和人類帶來一些益處”的激情,成功後“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擔任歐巴馬的創新與創業顧問一年半,傅苹認為能以自己在業界的經驗去影響針對創業的政策制定,與創辦傑魔一樣有成就感,更有意義的是這些政策對社會產生的長遠影響是企業家不能做到的。
打假質疑
方舟子質疑
有網友將“3D印表機創始人”的“桂冠”安放在她頭上,“打假鬥士”方舟子認為這是“張冠李戴”,因為傑魔公司只是做3D數據採集、分析和建模的,並非做3D列印。至於媒體把傅苹稱為是“歐巴馬團隊的人”,方舟子表示,“她只是該委員會的20多個委員之一”。
方舟子的質疑,還集中在傅苹的履歷的諸多疑點。方舟子在博文中寫道,傅苹在報導中稱,20世紀80年代,她發表了一篇討論中國農村溺殺女嬰現象的畢業論文,因此鋃鐺入獄,《人民日報》對此還做了報導。但方舟子在檢索同期的報紙時,並未發現相關報導。此外,方舟子還發現,傅苹對國外媒體和國內媒體在自身履歷描述上往往會出現“內外有別”的情況。方舟子認為,傅苹在向國外媒體敘述自身的“文革”經歷太過“傳奇”,並斥責其在說謊。
國內經歷:
該報導稱,傅苹在文革期間,“離開父母身邊後,傅苹需要照顧自己和年幼的妹妹,在南京勞改隊里度過了十年。她在那裡接受思想改造,忍飢挨餓,飽受折磨,慘遭輪姦,被迫在工廠里當了一名童工,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傅苹出生於1958年,文革期間她還未成年,未成年人和年幼妹妹被送進勞改隊的,聞所未聞,不見於其他人回憶文革的任何資料,算是傅苹一個人的獨特的殘酷經歷吧。問題是,1977年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傅苹就考上了蘇州大學(蘇州大學是1982年才辦的,也許她上的是其前身江蘇師範學院)。1977年的高考是要政審的,傅苹既然一直在勞改隊,怎么通過的政審?1977年的高考競爭極為激烈,錄取率不到5%,傅苹既然是在勞改隊長大的,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她是怎么考上蘇州大學的?天才嗎?
福布斯的報導稱,傅苹回憶:“我們被告知自己身份低下——我們的父母犯下了反對人民的罪行,我們要待在這裡替他們贖罪。他們給我們吃樹皮和泥土。還把我們拉到現場,親眼看到我們的老師被殺害。”
在2010年傅苹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的採訪時,說紅衛兵為了嚇唬他們這些黑幫小孩,在他們面前處決了兩名教師,其中一名教師是用四馬分屍的方式處死的:身體被綁在四匹馬上,馬朝四個方向跑,身體被撕裂了。(見: 其錄音從13:30開始)
關於文革虐殺的情形,有很多回憶,有活活打死的,有活埋的,但四馬分屍的酷刑,也是聞所未聞,只見於傅苹的口中。問題是,按她的說法,這並非像她被輪姦那樣死無對證,勞改隊的其他小孩也都被集中起來目睹了,為什麼這些小孩沒有一個人後來出來說他們見過如此奇特的慘無人道的一幕,難道這些小孩都死絕了?
要把一個大活人用四馬分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光是要找到四匹訓練有素的馬就不容易,紅衛兵如此大費周章處死一個人,就為了嚇唬小孩?中國傳統有五馬分屍的說法,那是對車裂的通俗說法,車裂時犯人是被綁在馬車上的,而不是直接綁在馬上,用馬車顯然更容易操作。而且車裂是酷刑之最,在中國歷史上就沒有搞過幾次,每次都有記載,五代之後就絕跡了。四馬分屍是古代西方的酷刑,竟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南京被紅衛兵復活了,這中國歷史上的首個活人被四馬分屍,傅苹是唯一的公開的親歷者,不值得酷刑研究者找她好好探討嗎?把受害者和其他目睹者查個清楚嗎?
福布斯報導說,“在(蘇州大學)畢業前幾個月,傅苹發表了一篇畢業論文,討論中國農村溺殺女嬰的現象,引起了全國新聞界的關注。但她也因此入獄,被判勞教。”
2005年傅苹接受《公司》採訪時,對這段經歷說得更詳細:1980年她向教授遞交了關於中國農村溺殺女嬰的現象的論文。幾個月後,1981年1月,上海最大的報紙(在電台採訪中,她說是《文匯報》)報導了她的研究結果。隨後《人民日報》也報導了。然後引起了國際輿論譴責,聯合國對中國實施制裁。於是在1981年2月,她被關進監獄。
我檢索了1981年1~2月的《人民日報》,並沒有關於傅苹或有關中國農村溺殺女嬰的報導。實際上有點中國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那個時期《人民日報》關於國內的新聞都是歌功頌德的,怎么可能有這種影響中國形象的報導呢?說聯合國制裁中國,也是沒有常識的說法,聯合國怎么可能去制裁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她不知道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聯合國的制裁決議有否決權嗎?為什麼沒有其他中國人知道聯合國曾經在1981年制裁中國?傅苹是怎么知道的?
在接受美國電台採訪時,傅苹對自己被捕的經歷描述非常有戲劇性:她在校園裡走,突然被人用黑布套住頭,塞進車裡帶走……這完全就是黑幫電影裡的鏡頭嘛。在1981年,中國公安要在中國大學校園帶走一個學生,竟不敢光明正大地來?
據《公司》的報導,傅苹只是被關了三天就放出來了,並沒有被判“勞教”,而是判決把她驅逐出境,驅逐去美國留學。兩周后她被送往去美國的飛機,到新墨西哥大學學英語,她說她不知道為什麼要被送去那所大學。
因為寫了一篇負面報導的論文,就被驅逐去美國留學,天底下居然有這樣的好事?中國判決驅逐出境只限於對外國人,到90年代才有把異議人士趕到美國的做法,那也只限於非常著名的異議人士。傅苹當時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大學生,就享受了驅逐到美國留學的待遇,那真是個奇蹟。在80年代初要自費去美國留學,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沒有特殊的海外關係,根本不可能實現。
國外經歷:
她說她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送去新墨西哥大學,但是在其新書《彎而不折》中,她卻說她到達美國後,試圖和一個姓盛的先生聯繫,此人是她父親的學生(她父親是南航的教師),她去新墨西哥大學是盛先生聯繫的。
福布斯的報導說:“傅苹在美國開始了她的新生活,當時她獨自一人,身無分文,只會說3個英文單詞。”
傅苹在接受採訪時,多次說她剛到美國時只會說3個英文單詞。但是對哪3個英文單詞,她每次的說法卻不一樣。《公司》說這三個單詞是please, thank you, help。其新書的介紹說這三個單詞是thank you, hello, help.她接受NPR採訪時,說這三個單詞是thank you, help, excuse me。把這三種說法綜合起來,都有七個單詞了。
據《公司》報導,傅苹去蘇州大學時,是想學工程或商業,但是黨分配她去學英語,怎么可能只會三個英語單詞呢?即使她不是英語專業的,上大學期間總要上英語公共課的,即使沒學好,又怎么可能只記得最簡單的三個英語單詞呢?
所有這些說法,都只能騙騙對中國情況不了解的老外。傅苹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當她面對中國人時,就老實多了。比如她在接受美國之音中文部的採訪時,對她在文革期間的經歷是這么說的:
“在中國的時候,我成長的時候是文化大革命,沒有讀過什麼書,大多就是下鄉、學農、學工那樣的經歷。”
下鄉、學農、學工,不就是當時所有中國學生的普通經歷嗎?有什麼稀奇的?怎么一面向美國英文媒體,就換了另外一幅嘴臉?福布斯的報導原本是英文的,她大概也沒有想到會被翻譯成中文並廣為傳播吧?
情況推測:
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相比於當時的其他中國學生,傅苹在文革期間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畢竟她有一個在大學當教師的父親,所以高考一恢復她就能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又通過她父親的關係,到美國語言學校讀書,後來去讀計算機科學的學位。她說她留學期間是通過當清潔工、在餐館打工來謀生的,這屬於非法打工,且不去管她。當時的中國留學生,為了能在美國留下來,會想盡各種辦法。其中一種做法是編造自己在中國受迫害的離奇經歷申請政治避難。反正再離奇的經歷,美國人也會信以為真的。有的人編著編著,連自己也當真了。
傅苹回應
福布斯作者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於2013年01月25日發表了一篇人物報導,講述了作者以為是一個女人戰勝不可思議之命運的故事。傅苹,科技公司傑魔(Geomagic;已與上市公司3D Systems達成收購意向,收購事宜正在進行中)創始人,出版自傳《彎而不折》(Bend, Not Break)。其中詳細敘述了她幼時在中國文革中的經歷:被迫與父母分開,遭到折磨與強暴,被分配到工廠幹活而非接受學校教育,最終被驅逐到美國,作為一名創業者開始新的生活。文章最初在福布斯英文版發表,隨後譯成中文版本在福布斯中文網發布,連同其他媒體機構的報導,在中國網路上激起反響,各方對傅苹所言的可信度提出了質疑。
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對傅苹進行了跟進採訪,以獲得她對質疑的回應。針對她誇大或編造部分經歷的指責,傅苹表示,美國和中國讀者的理解有微妙的不同。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兒童不可能被送入“勞改營”(“labor camp”,珍娜·戈德魯在原文中的措辭)。傅苹告訴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它直譯成中文(即“勞改隊”)就成了強制勞動的監獄場所之意,因此有失精準。但她也表示,從8歲開始,她確實曾在政府管理的一所撤空的大學校園內一個單間宿舍中,與妹妹相依為命。她證實,9歲時,她沒有去上學,而是被分配到工廠幹活。其自傳的新聞稿稱其曾為“兒童兵”(child soldier)以及“工廠工人”。中國批評者質疑她是如何小小年紀就得以成為工廠工人的,在那時候,當工人是一種榮譽。對此,傅苹回應稱,她當時並非中國傳統意義上所指的“工人”,因為她並沒有獲得報酬,而是作為正規學校教育的一種替代。
另一個爭議焦點是,她表示是被從中國放逐或驅逐出境的,但實際卻不存在相應的官方記錄。當要求其對此給予回應時,傅苹表示,“放逐”一詞不對——雖然這是在發往媒體機構的宣傳其新書的新聞稿中所使用的措辭。該新聞稿先是寫到了“傅苹被驅逐出境(deported)”,隨後又重複了一遍稱,“傅苹遭到放逐(exiled)”。“在書的開頭,我寫了中國政府暗中驅逐了我。”傅苹說。實際上就是該書開篇第一句話。“可以說這是一種文字上的演繹。我被要求離開。我的父親幫我弄到了去美國的簽證。我被告知不要談論此事或者申請政治避難。我對此的理解是,我並非出於自願而離開了中國……如果有人想說這不算驅逐出境,可以。但這就是我的解讀。”“那么要求她離開的是誰呢?”當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追問道。“警方。”傅苹答道。
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在第一次採訪中,傅苹談到她在大學畢業前夕被警方逮捕,沒能畢業,並被要求離開中國。傅苹說道:“我被要求離開,而我只有兩周時間。”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回溯了她所提供的時間線並發現,在她參加蘇州大學入學考試(1977年)並抵達美國(1984年1月)之間存在六至七年的時間。當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要求就這一事實進行確認時,傅苹表示,她到1978年秋才入學,她說這樣一來畢業就是1982年,而她與警方發生糾纏是在1983年。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問傅苹:這其中不是有一年的時間間隔嗎?“的確!問得好。”傅苹回答道,“讓我回去確認一下。”
2013年1月31日晚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收到了傅苹的公關人員傳送的電子郵件,稱他們“確認傅苹於1978年入學,1982年秋在被政府扣押之後離校。她於1984年1月14日抵達美國。”在警方要求她離開中國之前,她在國內待了一年多的時間?“在獲釋數周之後,政府要求她離開,”該公關人員在郵件中寫道。“但在當時,要弄到護照,即便說不是不可能,但也是很難的。就算傅苹被要求離開中國,她也不得不等待護照發放下來。”
當被珍娜·戈德魯(Jenna Goudreau)問及她對批評聲的整體回應時,傅苹表示:“不管報導怎么寫,他們都應該以我的書為準,大多數提出質疑的人都沒有讀過我的書。”截至2013年02月01日,該書尚未被譯成中文在中國發行。
書籍爭議
出版書籍
傅苹出版了回憶錄《彎而不折》(Bend, Not Break),講述了她從中國勞改隊到美國創新企業家的人生歷程,重溫了那段她稱為“恐怖”和“治癒”的經歷。
並在書中提到,她在校期間曾受到“手指檢驗”是否懷孕、被學校官員逮捕和審訊等不公正待遇,引發境內外媒體廣泛關注。
蘇州大學回應
2013年6月11日:
針對傅苹回憶錄《彎而不折》中出現的諸多違背事實的描述,傅苹母校蘇州大學已在其官方網站發表鄭重聲明,全文如下:
近期,有不少關心該校的海內外校友和朋友給該校來函來電,提及該校中文系78級校友傅苹撰寫的回憶錄《彎而不折》(Bend, Not Break)中,有多處與當時事實完全不相符合的表述。該書已於2012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因此對我們國家及蘇州大學的聲譽造成極壞影響,也引起了海內外校友和朋友的極大憤慨。
收到來信來電後,該校立即成立了由相關部門、學院、老師組成的調查小組,對傅苹在校讀書期間的學籍檔案等進行了認真核查,向傅苹的老師和同班同學進行了了解和訪問,得出的基本結論如下:
一.關於傅苹在該校的學習經歷。
傅苹,女,1958年生,南京籍高考生,於1978年9月進入江蘇師範學院(蘇州大學前身),專業是中國語言文學。1982年3月16日辦理退學手續,未獲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在讀期間,多次無故曠課,違反學校學籍管理規定,影響惡劣,學校曾於1981年10月給予其行政記過處分。
二.關於傅苹在1978年到1982年四年本科期間修學英語的問題。
傅苹在書中提到,她去美國之前只認識三個英文單詞。我們核查後的結果是:1978年10月—1979年7月,其英語成績為“優”,1979年9月—1980年7月,其英語成績為“88”分,兩次考試成績在班內均屬中上等水平。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
三.關於傅苹畢業論文的問題。
傅苹於1982年3月從江蘇師範學院退學,所以在畢業生名單中未見其名字,在檔案中也未見其畢業論文,也沒有她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此外,江蘇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論文都是以文學和語言學為研究對象,而不會涉及“殺害女嬰”這一涉及社會學的內容。
在其就讀期間,78級同學沒有任何人涉及刑事事件,其被投入監獄之事更是子虛烏有!其組織社團被逮捕之事也是一派謊言!
四.關於“手指檢驗”計畫生育的問題。
根據蘇州大學多位教師(這些教師包括她的同班同學、班主任、中文系領導)證實,學校從未用這種侮辱性的手段對女生進行相關檢驗,當然更談不上得到黨委領導的支持。傅苹如此編造謊言,是對78級所有同學的侮辱!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該校認為傅苹在書中所寫內容嚴重失實,不僅損害了蘇州大學的名譽,也使我們國家形象受到損害,我們將保留追究的權利!
同時,我們也再一次感謝社會各界關心、維護國家形象和蘇州大學名譽的有識之士。蘇州大學辦學113年以來,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30多萬畢業生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其中不乏各行各業的骨幹和傑出人才,也有許多畢業生離校後心繫母校,感念師恩,以捐資助學、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等多種形式回報母校培育之恩。蘇州大學也不乏留學海外的赤子,他們在異國他鄉努力奮鬥、成績斐然,不僅贏得良好的社會地位,也為母校增光添彩。他們異域拼搏之時能常念母校深恩,各盡所能,為母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提供幫助,開拓渠道,誠心切切,不求回報,使母校深感欣慰和驕傲。這些事實又豈是個別別有用心之人能妄言抹殺的?
感謝各位校友和朋友對蘇州大學的關注和關心!
蘇州大學
2013年6月11日
2013年6月14日:
自6月11日蘇州大學發布關於傅苹的官方聲明後,已經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許多媒體和廣大校友紛紛來電詢問學校下一步如何妥善處理此事,多家媒體強烈要求來學校進行專門採訪。其實自傅苹造假風波產生以來,我們一直在試圖與傅苹本人聯繫,希望她正視各方提出的合理的批評意見,用適當方式收回她在回憶錄中的謊言,還蘇州大學及在其書中傷害過的人們一個清白和公正,這也是蘇州大學對曾經在校學習過的校友的愛護之意。可是傅苹本人卻置之不理,並在後來的演講和採訪中繼續說謊,這已經激起了蘇州大學校友和在校師生的共憤,激起了許多有良知的中外人士的共憤。在此情形下,蘇州大學不得不採取相應措施,發表了第一份官方聲明,以正視聽。
第一份官方聲明發表後,各界反響非常強烈,現在為回應各界要求,同時也考慮到事態緊急,蘇州大學現發表第二份官方聲明,內容如下:
1、學校本可在第一份官方聲明的同時出具相關證據,因涉及傅萍個人在蘇州大學的學習和生活記錄,暫時不便公開發布,但可以隨時接受媒體和有關人士的採訪,並在認為有必要時公開發布相關材料。傅苹當時在蘇州大學的輔導員老師和有關師生也可以直接接受採訪。我們歡迎中外媒體前來蘇州大學採訪。
2、誠懇希望傅苹能夠勇敢地站出來公開應對蘇州大學第一份官方聲明所列事實,同時公布她宣稱所獲蘇州大學本科和碩士的相關學歷和學位證書,如果不肯應對,且無法提供上述檔案,那就必須收回自己所說的謊言。
3、蘇州大學願意在有關中外媒體參加,包括她的出版商和關心此事的各方人士均可參加的場合與傅苹進行直接公開對話,以便澄清真相。 希望傅苹能夠回響這樣的要求,儘快與我們聯繫確定對話的時間和地點。
4、如果傅苹不能夠回應蘇州大學的上述要求,蘇州大學已經在起草律師函件,律師函將直接寄達傅苹本人,要求她對損害蘇州大學名譽的行為進行公開道歉和必要的賠償。同時蘇州大學將在中美兩國的報紙和網站上發布致傅苹的公開信,要求傅苹撤回自己的謊言並道歉。如果傅苹拒不理睬上述要求,蘇州大學將在中國和美國兩國對傅苹提起法律訴訟。
5、美國圖書館協會(ALA)2013年年會將於6月29日邀請傅苹在大會上發表演講並將向全美國12萬家公共圖書館推薦那本充滿謊言的自傳。雖然ALA是可以自由發言和討論的場所,但決不是可以讓謊言作者自由地讓謊言變成真理的地方,即使在美國這也是不能允許的。為免毒害美國青年一代和對全世界產生惡劣影響,蘇州大學強烈呼籲ALA取消對傅苹的邀請,不予推薦她的書。如若真的發生上述事件,該校將向ALA發出嚴重抗議,並立刻公布傅苹造假的全部證據。
特此鄭重聲明,敬請各方關注!
蘇州大學
2013年6月14日
2013年6月20日:
2013年6月20日,蘇州大學就該校78級學生傅苹造假事件向媒體進行通報,出具相關材料證明傅苹學位造假,並稱因某種原因,應傅苹本人和其母親的強烈要求,於1982年3月16日辦理退學手續。
當日,蘇州大學學術報告廳內雲集了來自海內外的數十家媒體,及傅苹當年的老師、同學。蘇州大學新聞中心陳進華出具了一份傅苹當年在江蘇師範學院(蘇州大學前身)的學籍檔案卡及該校出具的學生學籍變動情況說明書。
據這兩份材料顯示,傅苹,女,1958年生,南京籍高考生,於1978年10月進入江蘇師範學院,專業是中國語言文學。該校新聞中心主任陳進華介紹,在這份82年出具的學生學籍變動情況說明書中明確記錄:“中文系,78級學生,女。本人及其母親堅持要求退學,多次勸說無效,態度十分堅決,鑒於以上情況,經研究,同意其退學,已於三月十六日辦理退學。”
“傅苹自己在多出地方均介紹自己是蘇州大學學士、碩士和南京大學博士,經向南京大學查證,南京大學博士畢業生中沒有傅苹的名字。”陳進華說。
陳進華還介紹,當時的高考選擇專業是按文理科不同考試錄取,文理科各考6門,記錄表明傅苹自己填寫第一志願並被順利錄取,不存在她“回憶錄”中所說,想學航天工程專業而被指定學習中國文學之事。並且其在校英文成績在全班均屬於中上等水平。
“此外,江蘇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論文都是以文學和語言學為研究對象,而不會涉及“殺害女嬰”這一涉及社會學的內容,且畢業論文的題目和內容是需要指導老師同意的,沒有老師指導他寫過這一論文。”陳進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