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邦,字維屏,號梅村,因出生於入梅之日而得此號,山東省萊州府平度州昌邑縣蟲埠村人。嘉慶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1814.6.13)戌時生。另有同名湖北能源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
簡介,相關,
簡介
道光十四年中武舉,道光十六年中進士,歷任湖南長沙協中軍都司、綏靖鎮右營都司、湖廣鎮筸鎮中軍游撀、湖南撫標中軍參將、貴州定廣協副將、管帶湖南官兵副將,江蘇徐州鎮總兵、總兵銜提督、河南巡撫、廣西記名提督、雲南提督、直隸提督、直隸總督[同治11年曾國藩病重間及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間,台灣故宮清史檔案有記載]、國朝多次委任三省、十一省軍欽差經略大臣(其權職高於總督,掌管軍、政等要務;關於其子鳳颺教案處理件,皇帝所述);任直隸提督後期,兼督京師九門軍政要務、晚年圖安靜,且一直從心理上對慈禧掌政有成見,於是請調湖北任提督。後被國朝敕封為建威將;逝後晉封榮祿大夫等。
相關
家庭情況
振邦有妻范氏,誥封一品夫人,晉一品太夫人;繼配張氏,誥封一品夫人,晉一品太夫人;妾配刁氏,李氏等分別誥封一品夫人。長子傅鳳颺(嗣),次子傅鳳翔。
時代背景
滿清是中國歷史沿革過程中較特殊的朝代之一,在滿清皇帝的心中,漢官永遠都不能全然託付江山大事,他們唯恐其政權一旦被顛覆。由於那個時代的匪幫群體及捻軍大營中,往往都會雲集相當數量的武當高人,振邦的文才每科必中外,其武技及軍事策略更是蓋世有威,因此,幾十年大臣和欽差生涯中,許多時間馳騁於全國各地保家衛國除害安民;他還鎮壓過太平軍的政權顛覆行動等;在特殊情況下,多次撫援過曾格林沁親王、曾國藩、李鴻章、袁甲三[袁世凱之從叔]等。因功績累累而從不自宣,因德行端正與人為善,文武大略過人卻從不奪勢爭功,而倍受大清朝廷和重臣向榮、曾格林沁親王、大學士曾國藩、大學士李鴻章、英桂、翁同龢、禮部尚書,武英殿總裁畢道遠、總督丁寶楨尊重。與眾多名臣――陳國瑞、詹啟綸、何建鰲、英翰、姚廣武、和興等私交也較深。從文史檔案及相關文獻中可以看到,與曾格林沁親王、曾國藩、李鴻章、袁甲三、丁寶楨等個人關係極其密切。
常勝將軍
振邦歷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轉戰十幾省區,連連攻破敵匪營壘,不計其數,解救平民百姓,安定一方,被朝廷和軍中譽為“傅振邦古北口軍,天下第一勁旅”;是晚清極少的一個所向披靡,每攻必克的“常勝將軍”。這一點,恰與清朝慈禧的大紅人曾國藩的履戰履敗形成了反差。振邦先祖自殷商大宰相傅說起,到漢朝開國勛臣傅寬、隻身除斬婁蘭王的民族英雄傅介子,以及後來的世代先輩,都傳承著有著較鮮明獨特宗族風格的武術技能,他的武功精湛,也是青出於藍的,並且,他的文蘊也同樣深厚。在政治軍事生涯中,他曾改變了皇帝的主意,採取知勝法略,幾路合軍在他的親自統帥下,紛紛擊潰各路賊匪並毀其營巢。避免了極其危險的大型失敗,反而取得最令人震驚的勝利。
個人性格
振邦先世居於巴蜀之成都溫江,元末[約1350年]皇慶政權更易時,遷徙安徽鳳陽府,明洪武二年遷河南省開封府(汴州),一年後遷徙山東省萊州府平度州昌邑縣傅家泊,清初十世祖登全公攜一小支移居蟲埠。從《山東萊州昌邑傅氏支譜》及明清有關官方珍貴史料中可以看到,世代多為軍武朝官或地方軍政官吏[不完全統計,僅其一支家譜中就一百五十多名]。其曾祖傅煥是個德高望重且在人前很有身份的地方名士,官至武畧騎尉、封建威將軍;其祖父傅丕承,太學生,為武畧騎尉、建威將軍、榮祿大夫;其父親傅長清,嘉慶庚申[1880年]中武舉,歷任江西撫州所領運千總、武畧騎尉、誥封建威將軍,榮祿大夫。振邦兄弟六人,行四。
青少年時期
振邦於嘉慶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戌時生。少小聰慧有志,真誠仁義。七歲入塾讀書,同時精習騎射及武功,19歲參加地方州府考試併名列榜首,道光十三年[1833]中武舉,道光十六年特科,中武進士,並被道光皇帝看中,欽點為御前侍衛,擢乾清門行走。
振邦文謀武略兼備,而且忠誠淳厚,道光皇帝較器重,朝中重臣更視其為棟樑之材,時值天下動盪不息,便向皇帝力薦起用其從戎試帥。
仕途經歷
道光三十年(1850),追剿新寧大梟匪李沅發,奮勇揮軍爭戰中,腕部受了嚴重的槍傷。事平後敘功,賞戴花翎。同年九月,實授游擊(相當於次參將)。
鹹豐二年,粵匪圍廣西省城,振邦奉檄赴援,隨大營追賊興安、全州,並至湖南道州,屢有斬獲。
鹹豐三年正月,隨欽差大臣向榮由湖北武昌剿賊東下。七月,升湖南撫標中軍參將後,仍留軍中效力,統領川黔楚粵官弁兵勇。十二月,以帥軍圍攻江寧匪逆統領有方敍勞獲功,皇帝御封其綽克托巴圖魯勇號。
鹹豐四年三月,推補貴州定廣協副將。五月,命署江蘇徐州鎮總兵。因會賊由蕪湖犯東壩,陷高淳,向榮奏請皇帝,留振邦於江南,統兵迎撀。振邦不負朝廷及眾長輩大臣之重望,引軍奮戰,水陸均捷,並復其城。旋由小丹陽進規太平府,克之,遂乘勝逼秣陵關。在迎撀採石來擈之賊的戰鬥中,雖礮傷手腕,仍戰益力,賊遂四處奔潰逃命。七月份,楊秀清得到探子報告,知道向榮由於分兵援助吉爾杭阿,江南大營兵力單薄,便命令安徽蕪湖的太平軍悄悄出兵,偷襲東邊一百多里外的東壩。向榮得知蕪湖太平軍的動向,派傅振邦和福興領兵阻截。兩軍在蕪湖東南邊約八十里處的水陽遭遇,清軍大敗太平軍,乘勝向東北方向推進約四十里,攻克了高淳。與此同時,太平軍派出幾支部隊,攻擊天京光華門外的七瓮橋,清軍參將張國梁率部抵抗,以少勝多,將太平軍擊退。九月份,楊秀清決定繼續執行攻擊江南大營的計畫。他給鎮江和太平的部屬送去密件,命令鎮江的部隊出兵西進,太平的部隊出兵東進,與天京的部隊一起,夾攻清軍江南大營。不料,送信的諜報人員被傅振邦捕獲,與向榮商議後決定將計就計。向榮、傅振邦、張國梁分別攻打,斬殺太平軍五千餘,並於9月6日成功攻占了太平。
鹹豐六年正月,蒞江蘇徐州署任。督軍援宿州,解其圍。三月,敗捻匪張樂行於瓦子口,悉毀其巢,擊退蒙城北犯灘口之龐大捻賊。五月捻首王得六等踞永城鐵佛寺,阻擊國朝大軍進兵之路,振邦由青里集會攻,擒其渠,悉毀附近賊巢。以出境累捷而實授江蘇徐州鎮總兵。值江寧大營失利,向榮上奏其情形,朝廷命振邦馳援於江南。八月,攜總兵明安泰、秦如虎統軍分路迎擊,攻破東壩逆賊,肅清高淳縣境。乘勝進擊蒲塘,規取溧水,設伏誘賊,壘獲大勝。逆賊百計反撲,終未得逞。先後奪取逆賊營壘數以百記,斃逆賊二萬有奇。
鹹豐七年四月,收復其城。捷入,諭嘉其“盡心籌劃,剿辦有方,實屬謀勇兼優”。五月,擊敗湖墅逆賊,追擊至龍都,遂與提督張國梁會攻句榮,克之。論功,賞加提督銜。
鹹豐八年正月,增援寧國,拔灣沚、黃池,郡城解嚴。四月,朝廷命其酌率官兵迅速回軍徐州應援,旋敕命其銜欽差幫辦袁甲三軍務。時值捻匪蜂起,振邦馳逐江北、皖、豫之間,擒石得珍於山套;覆李大喜於符離;蹙孫葵心於茨河,歸德、陳州均肅清,大清名臣及軍機處上諭以提督記名,皇帝準奏並御筆朱批,以提督遇缺署任。
鹹豐九年(1859年)正月,袁甲三因重過而被朝廷罷免,朝廷命振邦赴曾屬全權代理其軍務之任,由滿八旗副都統伊興阿副之,苗沛霖為麾下重將,攻鳳陽北,戰績較豐。同時,仍督辦三省剿匪事宜。二月,復命幫辦欽差大臣勝保軍務,其時以提督銜巡撫執事,並仍欽差督辦三省剿匪事宜。時捻自西華趨舞陽,破官軍於北舞,邱聯恩戰死。伊興額悉軍西援,振邦等劾以齟齬罷之,以協領關保督河南軍。抽天津海防軍,遣協領德楞額將屯曹州。澮北捻渠劉添福等匪首糾其黨羽三萬餘眾,重圍團練苗沛霖之營盤,試圖開通一條逃竄路徑,朝廷速命振邦馳救。至是,督帥官兵多方進攻,苗沛霖亦從內衝出,遂擊毀賊壘二十四座,迫退來援之賊。乘勝攻克澮南,陣斬賊酋任乾,夷其圩。同年四月,授雲南提督,因戰事緊要,朝廷命其仍督師該地區之軍政事宜。澮南自任乾授首,蒙城王家圩等諸圩聞知任乾已被擊斃,紛紛自行乞降,唯獨淝南板橋集窩踞之賊陸連科繼續負隅久抗。振邦設計招降其所屬之黃家圩賊首,得其李華東密為內應,終於生擒陸連科並就地誅之,淝南北六十餘圩賊營悉知後,紛紛自行就撫。捷入,朝廷傳旨予以嘉獎。五月,捻軍由嶧至滕,徐州傅振邦率兵尾追,捻軍奪路而走。六月,定遠被賊圍困,上命振邦救援。振邦奏言:宿、定兩地相距較遠,期間敵營林立,繞道南下,緩不濟急。如親率一旅以往,賊必截我歸路,其勢實難兼顧。朝廷準之。繼而定遠失守,振邦隨機應變,遂先西顧為重,擬取道蒙城而南進,先調遣馬隊自南平馳往,奏入,諭令與勝保聯絡聲勢,相機剿辦。八月,賊由朱家口直撲宿州城,為振邦所擊潰。賊竄至固鎮,欲於方家坎渡口突出,振邦於南岸不利之地背水而陣,張兩翼以智進戰,激烈持續四時許,敵匪終於潰退。九月,孫葵心竄唐家寨,將由豐縣窺伺濟寧,永城復有馬賊,勢欲北趨,振邦揮軍猛烈截擊之,賊慘敗而退。
鹹豐十年正月,朝廷復詔袁甲三代勝保為欽差大臣,其時傅振邦欽命督軍徐、宿剿匪之事,毋庸與袁甲三偕軍,敕太原總兵田在田輔助振邦軍務。其時澮南之捻匪屢窺徐、宿,其老巢袁、徐兩圩跨踞澮南、河北之臨渙、韓村,此為渡澮北突圍之要道,而趙家海圩位居於其中,地勢尤為險要,振邦督軍智剿,滅賊二千餘眾;乘勝追擊,連破其衝要臨渙、韓村、趙家海、張圩,其餘圩壘之賊,皆自拔就撫。遂渡澮河攻剿袁圩。值捻酋劉添福自豫回竄,即將其擊敗之;而後,再破之褚莊、邱家圩、檀城等營壘數十座,五戰皆捷,殲賊六千有奇,擒其賊酋任護、任大牛等,皆就地正法。東路捻匪擾宿、遷、睢寧,逼近徐州城,振邦督軍激戰於苗村等地方,捻匪馬步黨羽數萬之眾,潮水般迎面撲來,振邦以其嫻熟之戰略督軍分路迎擊,大破之,捻匪全部被殲斃。閏三月,率部攻克閻圩,履次擊潰其增援之捻匪。李大喜復糾黨羽六萬餘眾,阻斷振邦大軍之糧道,血戰半日後,擒之。其地方百姓加入,軍民合力縛其捻匪首領任虎、鄧三摩等,就地誅之。復破援賊並攻克閻圩,擒李大喜。四月,連克澮南解溝、五溝、任圩等賊巢,斬賊首李四喜、任友等三十餘名,收撫童亭、藕池四十二圩。五月,駐軍孫疃,會攻袁圩,捻首劉添祥等糾黨羽八萬之眾,大舉來援,振邦據其形勢分軍擊之,攻克其敵壘十數座,而永城之捻匪萬餘眾卻直趨童亭,窺孫疃駐軍大營,欲增援袁圩之同黨,振邦令副將龔耀倫等帥官兵出擊,一舉挫敗其眾匪,擒捻首趙學煥等。因暑期至,綿綿雨季不利戰事,遂回師。七月,拔蒙城之西洋集賊圩十四座。潁、亳之捻首姜台凌等北竄澮南,振邦判斷情形而布置,據險力戰,奮勇截擊,挫潰並擒賊目百餘。八月,復攻克敵壘數十座。僧格林沁至濟寧,奏言:“捻眾繁多,其出掠,伺空虛,避官兵,以焚掠脅俘良民,黨眾日增,馬步數萬,列隊百里。兵少賊多,眾寡懸殊,如欲攻其巢,則相距一二百里外,井堙地赤,裹糧攜水不能持久,退為所躡,往往失利,十年以來,未有能進軍接仗者也。臣軍萬二千人,請合傅振邦、德楞額二軍,直攻老巢,蕩平醜類。”文宗手詔,以無後勁為戒。十一月,振邦舊傷復發而不能持,遂病勢再重,奏請準予回籍醫治,朝廷允之。命由田在田代之。
鹹豐十一年三月,朝廷命振邦療傷期間欽差督練民團防堵登、萊、青三府。振邦奏言:擇要防堵,必於險隘處所,臣病未痊,訓練布置,實在為難。擬專辦團練。朝廷傳旨允之。時捻首李成猝至直隸高陽,振邦派遣練軍擊潰之,遏賊東趨。冬十二月,朝廷命振邦即返回京師候簡。
同治元年正月,欽差大臣勝保以振邦“和平深德,勇謀有為”奏請朝廷調振邦幫辦皖、豫等幾省區軍務,允之;嗣因山東軍政事緊而不果行。
同治二年,僧格林沁親王奏請朝廷,振邦予以增援,允之;上命振邦調統前軍,大舉進攻淄川、白蓮池(該處之匪實為殘害一方之龐大邪教組織),復援蒙城等地,紛紛克之;朝廷傳詔下優敍。繼之敕命欽差增援安徽軍務,解蒙城之圍,擒叛臣苗沛霖以及毫州賊渠姚得光等。
同治三年,從破捻酋張宗禹於湖北之隨州,一路勢如破竹,連獲大捷;復攻潰發、捻各路巨匪於應山之孟畈店、吳家店、陳家畈等地。
同治四年閏五月,槍傷再度重發,奏請朝廷準予回籍療養,允之。未幾疾愈,但體弱,遂奏請留籍督辦登、青、萊,移扼張秋河防。卻因故傳旨急命督軍增援曾國藩,但時值山東同樣匪事緊要,巡撫閻敬銘並奏言振邦熟悉山東地方情形,督辦統管山東地方及僧親王滿蒙漢馬步全軍更為得力,從之。
同治六年八月,直隸梟匪逸入臨清等地,振邦率軍馳剿擊潰,其後,賊回竄至周曲。振邦與直隸道員余承恩設計誘敵,梟匪終窮途末路,不能自救,遂乞求收降,允之;但未幾復叛。皇帝視其為輕率收降,後果甚是不良,十月六日降下旨,只摘去振邦頂戴,以示薄懲,但因戰事成需,振邦職事不變,依然督辦軍務。十二月,振邦率軍追擊梟匪至山東夏津,因統帥有方,連連獲勝,全部殲斃之。山東巡撫丁寶楨及李鴻章等重臣聯名上奏朝廷,懇請皇帝賞還振邦頂戴。
同治七年,復因欽差督剿梟匪、為防守黃河等累積大功,下部優敍。是時,西部捻匪全部蕩平,李鴻章以振邦作為欽差團練大臣,集軍民建立堅固河防等,深資保障,上諭奏請皇帝予以厚重優敍。皇帝下詔,提督遇缺先行簡放,並補予元年應得之恩蔭,長子鳳颺獲得皇帝恩賜。
同治八年,授直隸提督,另兼任官軍團練欽差大臣,督管皇廷古北口軍隊兼轄京師九門提督等要職;曾國藩去世前後短期任職總督。此時,像振邦公這樣的元老,已經無幾人在朝廷從事或者健在人世。
慈禧和光緒皇帝得知後,傳詔言:
……茲聞溘逝,軫惜殊深!加恩照例賜恤;任內一切處分,皆予開復。應得御典,總理衙門查例具奏。
蒙恩,於光緒十御賜全葬、御賜祭文、御賜墓志銘,御謚“剛勇”,並敕封建威將軍晉封為榮祿大夫等;宣付國史館為其立傳。附祀京師昭忠祠[位於北京報國寺內的顧炎武祠]。於光緒十四年,在山東昌邑原籍建立官方專祠,列入官方祀典,每歲兩祀,山東省地方官員前往至祭。
國朝權威又論曰:傅振邦秉性忠直,知人善任,老於軍事,持重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