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恭

傅作恭

傅作恭(1920年—1960年),山西榮河人。傅作義的堂弟。成年後考入南京金陵大學園藝專業就讀,後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為水利系博士。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南京淪陷,金陵大學被迫遷往成都辦學,傅作恭只好在成都金陵大學就讀。傅作恭從金陵大學畢業後,便到二哥傅作義抗戰時期的根據地綏遠省陝壩工作,先後擔任綏遠陝壩農場場長和傅作義創辦的奮鬥國小校長,並於1949年9月9日參加了二哥傅作義領導的“綏遠起義”,成為一名起義有功人員。1952年在甘肅省農林廳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作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榮河安昌村(今屬臨猗)
  • 出生日期:1920年3月15日(農曆) 
  • 逝世日期:1960年
  • 畢業院校金陵大學
  • 主要成就:參加綏遠起義 
    奮鬥國小校長
    綏遠陝壩農場場長
    甘肅省林業廳造林科科長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
抗日戰爭爆發後,傅作恭正上高中,隨學校遷到成都。而後入金陵大學,學的是森林園藝專業,後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為水利系博士。1945年抗戰勝利時畢業,回到西安,隨後去到綏遠。傅作義安排其到河套經營一個農場,為發展那裡農業生產做點事情。1949年以後,政府任命傅作恭為農場場長。1952年調到甘肅,安排到甘肅省農林廳工作。
1957年的反右運動和1959年的反右傾運動在甘肅開始了,因傅作恭在提意見時說過“現在對知識分子重用不夠,改造多,重用少”等語,便被甘肅省林業部門錯劃為右派分子,被送到河西走廊的夾邊溝進行勞動改造。夾邊溝勞改農場地處酒泉市境內的祁連山下、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土地貧瘠,加之1960年久旱不雨,自然災害嚴重,最多只能容納四五百人勞動和食宿的夾邊溝勞改農場,一下子來了3000多人,於是這裡不久便接連發生了餓死人的悲劇。傅作恭通過在夾邊溝的耳聞目睹和親身體驗,感到甘肅省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於是便在困境中寫信向二哥傅作義反映了夾邊溝勞改農場存在的嚴重問題和個人的生活困難。傅作義收到八弟傅作恭的來信後,讓警衛秘書段清文立即寄去300元錢,幫助八弟傅作恭及其家屬子女渡過生活難關。八弟傅作恭在來信中反映甘肅夾邊溝勞改農場餓死了人。由於人命關天,傅作義看完來信後,立即向黨中央反映了甘肅夾邊溝農場的這一嚴重問題。得到傅作義的情況反映後,黨中央極為重視,立即派出中紀委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任錢瑛為組長、公安部副部長王昭為副組長的中央檢察團,赴甘肅夾邊溝等地進行實地調查,並及時將調查情況上報中央、通報給中共中央西北局。令人十分遺憾和痛心的是,當中央檢察團來到夾邊溝勞改農場實地調查時,傅作恭已經在飢餓和疾病中不幸離世。
傅作恭部分子孫合影傅作恭部分子孫合影
1960年12月2日,根據中央檢察團的調查意見和結論,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主持召開“蘭州會議”,嚴厲批評了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張仲良“左傾蠻幹、反右擴大化”的嚴重錯誤,對其予以免職,任命汪峰同志為甘肅省委第一書記。這次會議還決定,立即對夾邊溝的人員進行遣返和疏散,使他們的生活儘快地得到改善,從而使傅作恭等許多人錯劃為右派的問題得以糾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