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弗羅貝尼烏斯環

偽弗羅貝尼烏斯環(pseudo-Frobenius ring )簡稱左PF環。比完全對偶環(即廣義QF環)更一般的環。完全對偶環亦稱廣義QF環。具有近似於(有限維)向量空間那樣的良好的對偶性質的特殊環類。它介於PF環與QF環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偽弗羅貝尼烏斯環
  • 外文名:pseudo-Frobenius ring
  • 領域:數學
  • 學科:環論
  • 簡稱:左PF環
  • 推廣:完全對偶環
概念,完全對偶環,內射模,人物簡介,

概念

偽弗羅貝尼烏斯環(pseudo-Frobenius ring )簡稱左PF環。比完全對偶環(即廣義QF環)更一般的環。環R稱為偽弗羅貝尼烏斯環,若R滿足以下等價條件之一:
1.RR是內射模且基座Soc(RR)是有限生成本質的。
2.R是左半完全的、左自內射的且Soc(RR)是本質的。
3.RR是左餘生成子且單左R模同構類是有限的。
4.RR是左餘生成子且任意單左R模同構於R的某個左理想。
5.任意忠實左R模是生成子。
6.任意餘生成子是生成子。
PF環的概念是東屋五郎(Azumaya,G.)於1959年在討論內射模的對偶性質時提出的,他提出了左PF環是否是右PF環的問題。狄斯勤格(Dischinger,F.)和繆勒(Mu¨ller,W.)於1986年證明了答案是否定的。

完全對偶環

完全對偶環亦稱廣義QF環。具有近似於(有限維)向量空間那樣的良好的對偶性質的特殊環類。它介於PF環與QF環之間。若環R上任意有限生成的(左或右)R模是反射的,即對於任意有限生成R模M,
M**∽M,M*=HomR(M,R),
則稱R為完全對偶環。R是完全對偶環若且唯若RR和RR是餘生成子;又若且唯若RR是餘生成子且RR是內射的;又若且唯若RR是餘生成子且RR是內射的;又若且唯若RR和RR是內射的且任意單R模同構於R的一個理想。完全對偶環R是半完全的且RR和RR是有限餘生成的(即Soc(RR)和Soc(RR)是有限生成本質子模)。最早對這一類環進行研究的有迪厄多內(Dieudonné,J.,1958年)、森田紀一(Morita,K.,1958年)和大萬川弘辛(Tachikawa,H.,1958年)等人。

內射模

內射模是投射模的對偶概念。設Q是左A模,若函子HomA(-,Q)正合,則稱模Q為內射模;這等價於:對每個單同態f:K→M,及每個同態r:K→Q,一定有同態r-:M→Q,使得r-°f=r成立。對任意模M,一定存在內射模E,使得M是E的子模。若E是左A內射模,且E是左A模M的子模,則E是M的直和因子。若A是環,則存在充分多的左A內射模,例如,若Q是可除阿貝爾群,則HomZ(A,Q)是A內射模。貝爾準則是一個很有用的判別定理:對A的每個左理想I和每個A同態h:I→Q,若h都可開拓成h-:A→Q,即h-|I=h,則Q是內射模;反之亦然。內射模這一概念是由貝爾(Baer,R.)於1940年提出的;詹森(Johnson,R.E.)和黃德華於1961年將投射模、內射模這些概念推廣到擬投射模和擬內射模;山度米爾斯基(Sandomierski)於1964年推廣到相對投射模和相對內射模。

人物簡介

弗羅貝尼烏斯是德國數學家。生於柏林,卒於柏林夏洛滕堡(Ch arlottenburg)。1867年在哥廷根學習數學。1870年獲博士學位,1874年任柏林大學教授。1893年當選為柏林普魯士科學院院士。他的研究涉及群論的三個方面:代數方程的解,包括伽羅瓦理論的置換群;②幾何,與有窮和無窮變換群及李群相聯繫;③數論,用到二次型的複合與加法群。代表作有《關於可換元素群》(Ueber Gru ppen von vertauschbaren Elementen,1879)、《有限群》(Uber endliche Gruppen,1895)和《群特徵標》(U-ber die Gruppencharaktere,1896)等。論述的核心是群的特徵理論,為此引入“秩”的概念。還研究了特徵多項式,不變因子和初等因子的性質。這種理論有著廣泛的適用性,解決了一大批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另外,他在超複數系,微分方程的級數解、解析函式的冪級數和發散級數等方面也有建樹。福賽思(Forsyth,Andrew Russell,1858.6.18—1942.6.2) 英國數學家。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卒於倫敦。1877年就學於劍橋三 一學院。是凱萊的學生。1881年畢業時以數學優異成績留校執教,次年主持利物浦大學學院數學講座。1884年回劍橋任教。兩年後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他的名作《函式論》(Theory of Functions,1893)被認為是自牛頓《原理》以來對英國數學影響較大的專著之一,為數學現代化起了引導作用。另外著有《變分學》(Calculusof Variations,1927)、《理想空間的內蘊幾何學》(Intrinsic Geometryof Ideal Space,1935)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