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作六首·其六

《偶然作六首·其六》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詩。“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隨著時間的飛逝,詩人已經連賦詩的熱情也沒有了,只有衰老的感覺時時伴隨著自己。“惟有”二字含無可奈何、別無選擇之嘆。“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是說我不能改變前世的習慣,吟詩作畫只是偶爾被世人知曉。因此結尾的“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實際上是出世與入世的內心矛盾的反映,抒寫了一種大徹大悟、無悲無喜的寧靜淡泊之心。詩人以禪入詩,感傷的低吟中滲露出徹悟之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偶然作六首·其六
  • 創作年代:唐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王維
作品簡介,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偶然作六首·其六》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5卷第78首。

作品原文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

作品注釋

①此詩當作於維晚年居輞川時。詩末全詩校雲:“《唐人萬首絕句》取中四句為絕句,題曰《題輞川圖》”。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O雲:“清源寺(即輞川莊)壁上畫輞川,筆力雄壯,嘗自製詩日:‘當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餘習,偶被時人知。’誠哉是言也”。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五也有類似記載,則此首當為題畫之詩,不應曰“偶然作”。
②宿世:前生。全詩校:“一作當代。”
③全詩句下注云:“維善畫破墨山水”。
④此言名字本為世人所知。
⑤趙殿成曰:“疊用二‘知’字,疑誤。”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老”態、“懶”意,抒寫了一種大徹大悟、無悲無喜的寧靜淡泊之心。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隨著時間的飛逝,詩人已經連賦詩的熱情也沒有了,只有衰老的感覺時時伴隨著自己 。王維早年積極從政。張九齡貶荊州,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以後,王維對現實極為不滿,但又無力反抗,因而長持齋戒,結廬輞川,與道友“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安史之亂後,他曾被迫以偽署。亂平,因曾賦詩懷念朝廷獲免,責授太子中允,但從此他又帶上了一種深深的負罪感,心境也更為枯寂,因此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對人世也更淡漠了。這就是詩人“懶”的主要原因。這兩句詩出語平淡而感慨深沉,“惟有”二字含“無可奈何”、別無選擇之嘆。“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宿世 ”,意指前世;王維一身兼長詩畫,當時便有“天下文宗 ”(代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當代詩匠”(苑鹹《酬王維並序》)之譽。《純全集》盛讚其“文章冠世,畫絕古今 ”。但王維並不在乎這些虛名,他只是把它他們當作一種“積習”的泛起、創作衝動的流露 :“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余習”,語出《維摩詰經》:“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余習 。”本指前世積澱下來的不能改變的東西 。這兩句詩說的是:我不能改變前世的習慣,吟詩作畫只是偶爾被世人知曉。
詩人名維字摩詰,取自佛經,乃菩薩名,其義為淨名。但“不能舍余習”,即有違經義,因此說:“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然而明知不應為而為,這實際上是出世與入世的內心矛盾的反映。王維雖然皈依佛教,但同時還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詩人啊。
這首詩富於禪味 。“宿世”、“前身”是以禪語入詩;“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是以禪理入詩;“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則是以禪趣入詩。詩人以禪入詩,表現出一種對人生真諦的直接探索與感悟,詩人以坦然的態度 、平淡的語調錶現出對生活的理解,感傷的低吟中滲露出徹悟之感。

作者簡介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