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酊

方劑名稱 側柏酊,藥物組成 鮮側柏枝葉(包括新鮮種子,切碎)35g,75%酒精100ml。處方來源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方劑主治 斑禿。製備方法 浸泡7天后,過濾,靜置。用法用量 取中上層深綠色藥液外塗。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側柏酊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劑型:液體
  • 藥品類型:中藥
簡介,出處,

簡介

油風為頭部毛髮突然發生斑塊狀脫落的一種毛髮疾病。以脫落區皮膚正常,無自覺症狀為臨床特徵。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青年人,男女均可發病。相當於西醫所指的斑禿。

出處

油風病名來自《外科正宗》“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其別名又稱鬼舐頭,因其發病突然,無自覺症狀,故俗稱鬼剃頭。油風的病因病機及症狀在中醫古籍中有過描述,如《諸病源候論》:“人有風邪,在於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肌肉枯死,或如錢大,或如指大。發不生,亦不癢,故謂之鬼舐頭。”本病屬風類皮膚病的範疇。 [病因病機]
側柏酊側柏酊
引起本病的原因較多。不過,清《馮氏錦囊秘錄》有段原則性論述,該書說:“發乃血之餘。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脫落,頭皮多癢,鬚眉並落者,乃血熱生風,風木搖動之象也;病後瘡後產後發落者,精血耗損,無以榮養所致也。”馮氏的這段論述,可視為本病病因的高度概括,具有指導臨床實踐的意義。
不過,情誌異常造成的脫髮,並不少見,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情志失調,五臟受累,進而影響機體的臟腑功能,可促使脫髮突然加劇。
至於小兒脫髮,或者發生不榮,或者發焦且枯黃的原因,清《蘭台軌範·小兒》說:“發久不生,生則不黑,皆胎弱。”徐靈胎的這種看法,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本病發生的原因,不外乎虛與實。所謂虛,一指氣血之虛,一指肝腎之虛。人受水谷精微,化生為氣血、陰精,一旦陰血虧損,不能化生精血,毛根空虛,發無生長之源,即致頭髮大片脫落。所謂實,多因過食辛熱,炙博厚味,或者情志抑鬱·化火,暗耗陰血,血熱生風,或者血瘀毛竅,毛根得不到陰血的濡養,都能導致頭髮不知不覺地脫落。
[辨證施治]
總的原則,實證以清以通為主。血熱清則血循其經;血瘀祛則新血易生,都有利於毛根局部營養物質的攝取和血液的供應。虛證以補以攝為要,補可祛虛,攝可密精,精血得補,更能助益毛髮的生長。
(一)內治法
1.血熱生風證 突然脫髮,進展較快,常是大片大片的頭髮脫落;偶爾有頭皮瘙癢;部分伴有頭部烘熱,心煩易怒,急躁不安;舌質紅,苔少,脈細數。個別患者還會相繼發生眉毛、鬍鬚脫落的現象。治宜涼血熄風,養陰護髮。方用四物湯、六味地黃丸合裁。生地、女貞子、桑椹子各15克,炒丹皮、赤白芍、山茱萸各10克,玄參、巨勝子、菟絲子各12克,茯神、當歸、側柏葉、生赭石各18克。
2.血瘀毛竅證 脫髮前先有頭痛或頭皮刺痛等自覺症狀,繼而出現斑塊狀脫髮,時間一久,則會發生全禿。伴有夜多惡夢,煩熱難以入睡、蚧齒等全身症狀。舌質暗紅或挾有瘀點,苔少, 脈沉澀。治宜通竅活血。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歸尾、赤芍、生地各12克,川芎、甘草、桃仁、紅花、棗仁、杭菊花、桑葉各10克,白芷、蔓荊子、遠志各6克。
3.氣血兩虛證 患者多系病後、產後、瘡後,脫髮往往是漸進性加重,範圍由小而大,數目由少而多,頭皮光亮鬆軟,在脫髮區還能見到散在性參差不齊的殘存頭髮,但輕輕觸摸就會脫落。伴有唇白,心悸,氣短語微,頭昏,嗜睡,倦怠無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血。方用八珍湯加味。當歸、熟地黃、炒白芍、黨參、漂白朮各12克,黃芪、茯神、女貞子、何首烏、桑椹子、黃精各15克,川芎、白附子、炙甘草各6克。
4.肝腎不足證 平素頭髮焦黃或花白,患者年齡多數在40歲以上,發病時頭髮常是大片而均勻的脫落,嚴重時還會出現眉毛、腋毛、陰毛乃至汗毛的脫落;伴有面色咣白,肢冷畏寒,頭昏耳鳴,腰膝痊軟,龜頭冷;舌質淡紅有裂紋,苔少或無,脈沉細無力。治宜滋肝益腎,方用七寶美髯丹加減。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當歸各15克,女貞子、黑芝麻、胡桃肉、懷牛膝各12克,黃精、桑椹子、遠志、石菖蒲各10克。
加減法:心悸,夜難入睡加五味子、百合、殊拌麥冬、柏子仁、石蓮子;情志抑鬱,多愁善感加合歡皮、合歡花、鬱金、香附;食少腹脹加香谷芽、雞內金、玫瑰花、厚朴花、佛手片;風熱偏勝,脫髮迅猛加天麻、白附子、茺蔚子。
(二)外治法
1.酊劑類 在配製的過程中,以辛香走竄和滋補藥並用,更有利於毛根的再生。如生髮酊、桂枝斑蝥醑、紅花側柏酊、斑蝥酊、山柰酊、冬蟲夏草酒等。任選一種,或交替套用,外搽患處,1日2~3次。
2.溶液類 選用海艾湯,水煎取藥汁外洗,每日1—2次,適用於血熱生風證。
3.軟膏類 取雄黃、硫黃、鳳凰衣各15克,炮甲珠9克,滑石粉30克,豬板油30克,豬苦膽1個。前五味中藥共研細末,用豬板油、豬苦膽汁調和藥末,搗如泥即成。用時紗布包好,搽抹患處,每日2~3次,連用1~2周,即可生出頭髮。(《新醫藥學雜誌》(1);33,1974)
(三)針灸療法
1.辨證取穴 血熱證:風池、血海、足三里;血瘀證:太沖、內關透外關、三陰交、膈俞;血虛證:肝俞、腎俞、足三里;肝腎不足證:腎俞、肝俞、太溪、血海、三陰交。
2.循經取穴 主穴:足三里、三陰交;配穴:頭維、足臨泣、俠溪、崑崙、太沖、太溪。
3.鄰近取穴 主穴:百會、上星、後頂;配穴:癢重加風池、大椎;失眠加四神聰、神門;兩鬢脫髮加頭維、率谷;食欲不振加中脘、足三里;脫眉加魚腰透絲竹空。
4.經驗取穴 主穴:防老(百會穴後1寸)、健腦(風池下0.5寸);配穴:癢重加大椎,頭髮油膩加上星,兩鬢脫髮加頭維。
手法:實證瀉之;虛證補之。針刺得氣後留針30分鐘,其間行針3~5次,2日1次,10次為1療程。
(四)耳針法取肺、腎、神門、交感、內分泌、脾。方法:針刺後留針30分鐘,其間行針5~6次,2日1次,10次為1療程。
(五)梅花針法
1.辨病叩刺 主穴:阿是穴(斑禿區);配穴:兩鬢脫髮加頭維,頭頂加百會、前頂、後頂,癢重加風池、風府,失眠加安眠,腎虛加腎俞、太溪。
2.循經叩刺 阿是穴(斑禿區)、風池、太淵、內關、頸部、骶部、腰部。
3.局部叩刺 阿是穴(斑禿)。方法:既可採用中等刺激,又可採用電刺激,2日1次,每次10分鐘,14次為1療程。
(六)穴位注射法 主穴:阿是穴(斑禿區)。配穴:頭維、百會、風池、脾俞、心俞、膈俞、脾俞、風池、大椎、命門、曲池。方法: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及維生素B,。、B6和三磷酸腺苷等,任選一種,針刺得氣後,每穴各推注0.5一1.5毫升,2~3日1次,10次為1療程。
[偏方匯萃]
(一)生髮丸 黨參、白朮、熟地黃、柏子仁各45克,何首烏、菟絲子各30克,茯苓15克,川芎、甘草各6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3次。
(二)側柏丸 側柏葉120克,當歸6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2次。
(三)生髮飲 制首烏、桑椹子、生黃芪、枸杞子、菟絲子、玄參各15克,酒當歸9克,酒川芎3克,補骨脂、生熟地、黨參各12克,黑芝麻24克。水煎服。
(四)一麻二至丸 黑芝麻30克,女貞子、旱蓮草、制首烏、側柏葉、枸杞子各10克,生熟地各15克,黃精20克。水煎服。
(五)益腎榮發丸 熟地黃240克,制首烏160克,補骨脂120克,菟絲子120克,骨碎補120克,枸杞子150克,五味子90克,覆盆子120克,黑胡麻120克,肉蓯蓉180克,全當歸120克,大川芎60克,炙黃芪180克,紫河車180克,制黃精180克,黨參180克,廣陳皮90克,炒白朮120克,茯苓120克,炙甘草60克。共研細末,白蜜和白水等量,泛力如綠豆大,每次10克,1日2~3次,飯前白開水送服。
[調攝護理]
(一)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切忌煩惱、悲觀、憂愁和動怒。
(二)飲食要多樣化,克服和改正偏食的不良習慣。
(三)講究頭髮衛生,不要用鹼性太強的肥皂洗頭髮,平素理髮後儘可能少用電吹風和染髮。
(四)發現本病後,在調治中要有信心和耐心,處方用藥不宜頻繁更改,應該守法守方,堅持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