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減壓術是通過手術解除因椎管狹窄脊髓和神經受壓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側前方塌陷法半環減壓術
- 別名:側前方塌陷法半環狀減壓術
分類,ICD編碼,手術介紹,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護理,術後處理,術後後遺症,
分類
骨科/脊柱外科手術/椎管減壓術
ICD編碼
03.09
手術介紹
脊柱任何部位的椎管狹窄都可以實行減壓術,只是致壓部位和性質不同,減壓途徑和方式也不一樣。
手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側前方塌陷法半環減壓術適用於:
1.陳舊性胸腰椎骨折或骨折脫位,在椎管遣返或側前方確有引起脊髓壓迫的致壓物存在。
2.某些明顯屈曲壓縮性損傷,X線片顯示有骨性“台階”樣改變,但椎間隙狹窄、高度丟失,提示椎間盤可能突向椎管內,導致脊髓受壓。
3.側方移位或側向成角畸形,多合併小關節突和椎弓骨折。這種損傷,可以造成前方合併側後方的壓迫,半椎板切除及側前方減壓較有益,對已做全椎板切除者更適用。
4.脊髓不完全性損傷表現為Brown-Squard綜合徵,常提示一側損傷或一側損傷比較重,套用此種手術暴露方便,減壓容易。
禁忌症
1.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創傷者。
2.嚴重胸腰椎骨折或骨折脫位,影像學提示脊髓橫斷,或脊髓表現為完全性損傷。
術前準備
以損傷部位為中心,常規拍攝正側位和雙斜位X線片,以確定引起壓迫的確切部位。有時需要斷層攝片和椎管造影。
麻醉和體位
局麻、硬膜外或全麻,一般採用全麻。俯臥位於雙橋式支架上,以便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腹部受壓。並能使脊柱向後突,使手術節段略後突便於手術時暴露。
手術步驟
1.切口
以損傷節段為中心正中或正中旁切口。顯露整個棘突兩側椎板,有時也可只顯露一側椎板,但其範圍至少要將損傷椎體上下相鄰兩個椎板顯露出來。仔細觀察已顯露的結構左右兩側是否對稱,上下椎板位置關係,椎板和小關節有無骨折、脫位或交鎖等。
2.切除椎板
從損傷椎體椎板下緣,切除棘上韌帶,咬除椎板。如椎板間隙消失或椎板重疊,先用小鵝鑿從小關節突內側開一小窗,然後逐漸擴大切除範圍。必須切除損傷脊椎的半椎板和上下相鄰椎板的大部分,中線達棘突的根部,外側可將損傷椎節小關節突內側1/3切除至椎弓處。如暴露不滿意,可將關節突1/2或部分椎弓切除,使硬膜囊充分顯露。
3.探查
切除黃韌帶外側部分,硬膜囊即可暴露。用伸進剝離器,沿椎管側壁(椎弓根內側)上下分離其粘連,再用神經根鉤探尋椎間孔。損傷部位的椎間孔常有變形或縮小,兩個椎間孔之間即為椎弓根。用兩個寬神經根剝離器或腦壓板,將硬膜囊輕輕向中線推移少許,即可直視椎管側前壁的致壓物。可用神經剝離器沿暴露側的椎管前壁上下輕輕滑動,仔細確定壓迫的部位和範圍。
4.切除致壓物
致壓物的性質、範圍、和部位不同,切除方法也不一樣。若是椎弓根和關節突骨折造成的壓迫,在切除椎板時可一併切除。若椎體後緣呈台階狀骨性隆起壓迫,則採用塌陷法,即可在椎弓根內側作部分切除,抵達椎弓根基底部和椎體後緣,再用各種規格的刮勺,將“台階”下方挖空,使之塌陷,恢復椎管的溶劑和形狀。若骨性突出物較小,可直接採用環形鑿鑿除。椎間盤破裂著,可用髓核鉗將其摘除,將明膠海綿填入其間隙以利止血。如果術中暴露尚嫌不夠,可向上下擴大範圍。致壓物切除後,可按常規切開硬膜行脊髓探查或馬尾神經根松解。
術中護理
1.清楚顯露手術節段的解剖結構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步驟。因此,術前和術中的定位必須準確。
2.椎管顯露後,任何一個粗暴的操作都可能加重脊髓的損傷。在鑿除椎管前壁骨性物時,應動作輕,部位準,達到切除徹底。
3.椎弓根基底部上下緣為椎間孔,脊神經位於該部,同時伴有根動脈,椎體後緣靜脈叢等,血管豐富,手術剝離時誤將其損傷。如靜脈叢破裂出血多,影響操作,可用明膠海綿壓迫止血。
4.切口縫合前,反覆以等滲鹽水沖洗,將骨和軟組織碎塊清楚乾淨,並防止異物存留。
術後處理
1.術後24~48小時拔除引流。
2.為防止因術中對神經根干擾引起水中有擾動,術後常規套用激素及脫水劑3~5d,術後臥床2個月,但不限制在臥床條件下進行各種主動或被動的肢體功能鍛鍊。
術後後遺症
脊髓損傷加重,多因顯露椎管,剝離硬膜粘連或切除致壓物時,手術器械損傷脊髓所致。因此在手術野不清晰的情況下,不應盲目僅憑感覺進行操作,必須吸盡血液,充分止血後,對病變部位有準確判斷時,方可施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