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健銳營演武廳又稱團城演武廳,始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北京僅存的一組別具特色的城池式武備建築,是清朝皇帝訓練及檢閱八旗軍士的場所。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川金川土司莎羅奔企圖吞併附近諸蕃,清軍出兵平亂。叛亂者為抵抗清軍,在關口和地勢險要之處用石頭修建起許多高高的碉樓,致使清軍傷亡慘重,大敗而歸。乾隆皇帝十分震怒,親自從八旗兵中挑選了2000名軍士組建了一支特殊部隊—“健銳雲梯營”演練攻碉,並在香山南麓建置練兵場,在周圍修建了高十多米、與金川相似的碉堡67座,進行雲梯攻碉的特技訓練(現傍山尚存一些碉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健銳營演武廳由市農場局接管,歸屬巨山農場,遍植果木於其中。
建築格局
健銳營演武廳為城堡式建築,其外有護城河圍繞,建築群格局完整,現有面積40000平方米,是北京地區僅存的集城池、殿宇、亭台、校場為一體的武備建築群。其主要建築從北往南依次為小石橋,健銳營及演武廳、東、西朝房、碉樓,實勝寺碑亭和放馬黃城(已毀)等。健銳營呈橢圓形,東西長約50米,南北長約40米,城高11米,寬5米,周長僅190米,堪稱世界上最小的城,又稱看城,是大臣們觀看健銳營演習、操練的地方。城牆為磚砌,牆體外側建有雉堞,內側為女牆。辟有城門兩座,南門和北門,均為拱券式。南城門上端的玉石門額曰“威宣壁壘”,北城門上端的玉石門額曰“志喻金湯",均為乾隆御筆。南、北門洞上各有一樓,南城樓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四周迴廊;北城樓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四周迴廊、內有乾隆御書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實勝寺後記碑,表彰健銳營平定大小金川的戰功。城內為一圈空地,青磚墁地,東、西值房各三間,東、西城垣各有一條馬道登城。
主要建築
演武廳
演武廳位於健銳營南側,坐北朝南,面闊五間,前出抱廈三間,單檐歇山頂,綠琉璃瓦黃剪邊屋面,四周迴廊,前有月台。整個建築布局嚴謹、規整,乾隆皇帝曾多次在這裡閱兵。演武廳南為占地約20公頃的校場。
西城門樓
西城門樓俗稱梯子樓,位於健銳營西南,其形式完全仿照四川大、小金川的碉樓樣式建築。虎皮石砌成,高11.2米,面闊24米,拱形門洞,南、北兩端各有踏道。碉樓是一種軍事設施,守樓者居高臨下,投以滾木、雷石、進攻者很難取勝。健銳雲梯營在此演練架雲梯攻城、攻碉。
團城
城池呈橢圓形,東西直徑50.2米,南北直徑40米,城高11米,寬5米,城上南北各有一座城樓。城牆為青磚砌築,拱卷門洞,上有玉石門額,南額刻有“威宣壁壘”,北額刻有“志喻金湯”,均為乾隆御筆。城內青磚墁地,寬闊異常,有東西值房各三楹。東、西兩面城垣各有一條馬道可以環達城頂,為當時閱兵的重要場所。
北城樓及臥碑
北城樓面寬三楹,綠琉璃瓦,重檐歇山頂。樓內立一塊巨大的臥碑、刻有乾隆御書《御製實勝寺後記》,為漢、滿、蒙、藏四體。碑體壯觀,碑文系重要的清代史料。
實勝寺碑亭
實勝寺碑亭位於團城西南。亭內有一塊漢白玉四面方碑,篆刻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碑文為乾隆皇帝親筆書題,記述
平定大小金川的經過及實勝寺沿革。
文物價值
健銳營演武廳是北京僅存的將城池、殿宇、亭台、校場、碉樓等建築形式融為一體的古代建築群,也是京西皇家園林風景區中,別具特色的著名風景遊覽勝地。是清代皇帝訓練及檢閱八旗軍的場所,是北京僅存的有針對性的演武場所,同時也是研究清代歷史、建築藝術、建築規劃、建築設計方面的實物資料。
文物保護
1979年,健銳營演武廳(時稱團河演武廳)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市政府決定,將團城由農場局移交市文物局,正式成立保護機構進行管理。此後十多年來,市政府共撥付千餘萬元資金,對其進行修繕.
2006年5月25日,健銳營演武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南路紅旗村1號
開放時間
09:00-16:00(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指引
公車360路、505路、318路、698路、932路、360路快車紅旗村站;捷運捷運西郊線香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