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俠,股市術語,指的是隨著股市暴跌,大批上市公司停牌的現象。對於上市公司的停牌舉措,不少投資者拍手叫好。
但從過去歷次停牌的情況來看,並非所有的公司都能通過停牌規避下跌。
律師指出,部分公司的相關舉措或有違規可能。但是,不是所有的停牌操作都可以被認定為停牌俠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停牌俠
- 所屬分類:股市術語
現象,主要影響,法規,
現象
停牌俠停牌可以說是A股市場的一大特色。上市公司無論大事小事都喜歡選擇停牌。長的甚至有半年以上的,比如自從2014年9月就停牌至2015年9月的“停牌王”皖江物流。
在牛市行情里,除了那些策劃與熱點概念有關重大事項的個股,停牌通常被股民認為是錯過良機的最大敵人。但是風水輪流轉,當股市面臨下跌行情,停牌則瞬間變臉成為戰壕里的盾牌。
2015年6月至9月,大盤持續震盪,使得不少上市公司又祭出了停牌護股自救的法寶。例如,華映科技在8月31日跌停後宣布停牌。麥捷科技在跌停之後也宣布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有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4日收盤,兩市停牌個股多達近500家,其中270家是自6月底以來股市出現下行以後停牌的公司。
儘管公司多以重大事項停牌,而重大事項尚且沒有公布,股吧里的股民已經對停牌行為本身視為重大利好,紛紛表揚其為“業界良心”。期盼手中持有個股停牌以避免隨勢下跌成為中小股民普遍的心愿。於是,無論是否真的有重大事項,停牌以求拿到股市過山車的“豁免卡”成為許多公司一致的選擇。
主要影響
股市“停牌”儘管能解一時之急,但從長遠來看,停牌躲避對於公司未必是有利之策,而對於整體資本市場來說,大面積的停牌更是雪上加霜。
對於投資者來說,在整體行情出現下挫之時,躲得過初一也難躲過十五。一般來說,某隻股票停牌期間大盤出現較大幅度下跌,該股票復牌後就會產生補跌,同行業股票跌多少,該股差不多也要跌多少。前期停牌的高位個股上周就補跌明顯,金嶺礦業單周跌幅高達36.71%,浪莎股份單周跌幅34.40%。正如有在停牌前成功搶籌的市場人士所調侃:“我猜到了停牌,卻猜不到大跌。”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大面積停牌造成的流動性風險已經顯現。如果一隻基金的投資組合中的重倉公司都出現了停牌,那么對於這隻基金來說,只有將剩下能夠交易的公司賣掉一部分來應對贖回資金的需求。
也正因為如此,對於大盤來說,大面積停牌事實上是在人為地把大量多頭變成了空頭。而單純從盤面來說,大面積的停牌造成指數失真之外,流動性風險只會導致行情進一步震盪。
此前A股市場的熱情帶來的高漲行情,掩蓋了許多漏洞與問題。正如時諺所言,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種動輒停牌的行為,恰恰反映出程式上進一步規範的必要,停牌規定設立的初衷是為了保證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而當下來看,上市公司想停就停,主觀上儘管是為了股東權益避險,但事實上可能會造成截然相反的後果。因此,別急著為“停牌俠”叫好。
法規
停牌俠這些上市公司停牌時所披露的事項多數不構成重大重組事項,並且每次停牌原因基本各異,停牌時間短、次數多。對於上市公司頻繁停復牌是否合乎規定的問題,證券律師厲健表示,雖然現行的證交所關於停牌復牌都是有明確具體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情況比較微妙。他呼籲相關的部門能夠注意到這個現象,能夠從合規性方面加大審查監管力度。
從目前(2015年9月)來看還是有完善相關法規的必要。停牌復牌讓投資者不知所措,希望監管部門能夠進一步的完善相關法規,加大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