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壺

做壺

《做壺》是當代作家徐風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4月。

該書以散文的形式,生動地講述了“布衣壺宗”顧景舟的衣缽弟子葛陶中以古法製作紫砂壺的精妙技藝,詳細描述了中國紫砂壺的製作過程、製作工具、技法心法及精神內涵,展示出紫砂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該書彰顯了文學之美與紫砂之美,兼具文學審美價值、文化史料價值、工藝學術價值與技藝傳習指導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做壺
  • 作者:徐風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2年4月
  • 字數:135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做壺》是由江南文化學者、紫砂文化研究者徐風歷時數年記錄、考察與創作的匠心文本,由顧景舟的衣缽弟子葛陶中生動還原其制壺技藝,是作家與制壺大師的四手聯彈。以古法做一把壺,以生動優美的文學進行闡釋,該書全面展現中國紫砂古法制壺的技法與心法、精神與內涵,彰顯了文學之美與紫砂之美。這是一本兼具文學審美價值、文化史料價值、工藝學術價值與技藝傳習指導價值的著作,是紫砂大師們不凡技藝的回顧和還原,更是對紫砂歷史、文化、精神以及工藝的完整展示。

作品目錄

序章 晨課
第一章 記得
第二章 茄段壺
第三章 手之延伸
第四章 發力
後記

創作背景

自2017年夏天起,徐風便隨顧景舟的衣缽弟子、陶藝家葛陶中一同“制壺”。葛陶中用妙手復原紫砂古法制壺技藝,而徐風在一旁觀察記錄,以文字制壺,歷時三年,終於有了這本《做壺》。徐風表示,希望能夠通過該書讓不懂壺的人看懂做壺的奧秘,並且生出許多意趣和懷想;讓懂壺的人讀後也覺得受用,從中獲得他們之前沒有的視野和認知。

作品鑑賞

《做壺》用清晰曉暢的文字復原了紫砂古法制壺的技藝:作者細細介紹了十幾種工具,泥凳、明針、線石、竹篦只、木雞蛋、獨個、木轉盤、搭子、虛砣、矩車;從容地講述著制壺的流程,打泥片、打身筒一捺底、擀身筒、做壺蓋壺頸壺鈕、搓嘴、列印章,等等。隱藏的線索被一一揭露,微妙的細節被一個個展示。徐風坦言“很多生澀的術語、行話,做壺過程中那些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手勢、做法,成型的方言表述,等等,常常讓我在寫作中舉步維艱”。駕馭文字的高手,更加深諳文字的局限,無論多么精微的語言,都有難以抵達的地方。徐風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合作者——制壺行家葛陶中先生。他們倆,一個不厭其煩地演示、講解,一個竭盡全力地追慕、記述;一個要想著如何把技藝從自個兒身上傳遞出去,一個要思考怎樣把默會的知識搬挪到書本上;一個是用紫砂泥做壺,一個是用文字做壺。因此,《做壺》是一本充滿力量的書,它消散了製作紫砂壺的神秘光暈,打破了古老技藝的封閉性。它使得“古法制壺”進入了可以分享的知識網路,這對社會、對技藝皆有益。
《做壺》的這個“做”字,體現出對雙手的最大敬意。制壺的過程中,紫砂藝人要面對各種挑戰,小到如何對付泥料,怎樣提升壺嘴的精氣神,大到如何面對傳統,要不要創新,怎樣創新。他們必須見招拆招,拿出自己的方案來,每一步都要思考,每一步都得決斷。書中收錄了許多葛陶中做壺的照片,幾乎每張照片中都會出現他的雙手。將這些圖片瀏覽一遍,會看到一塊泥巴如何在這雙巧手的擺布下,層層推展,最終成為一把形神兼備的紫砂壺。圖片展現的創造過程,寧靜、單純,卻有一種動人心魄的魅力。那雙手,拿捏著泥巴,卻與玲瓏的心思、縝密的頭腦相連相通。“做壺”這個書名雖素樸,卻有股子勃勃的勁兒。做壺、做事、做人,關鍵都在這一“做”字。徐風將“做”字背後的道理娓娓道來。比如等待,“如果給一塊砂土賦予靈性,它會知道這是成大事之前的必然功課,它是等得起的”;還有順應,“‘征服’是一個生硬的詞,做壺的詞典里,應該禁止它。順應,就是延伸、發揮、利用泥性的長處”;至於速度,“片面追求快,壺上就會有火氣、暴氣、戾氣”;還有精神狀態,“一張泥凳,就是壺手的精神狀態。乾淨、利落、井井有條。看一個藝人壺做得好壞,瞄一眼他的泥凳就知道了”。《做壺》里有不少這樣恰到好處的領悟與生髮。做壺與做事,乃至做人,本質並無不同。任何技藝,終究是打磨人生;精進匠藝的同時,也在淬鍊著靈魂。
《做壺》里有一份可貴的自覺與擔當。徐風說,他之所以決心寫一部“古法制壺”的書,是憂心古法會隨著藝人的離開而消泯於時光中,自己作為一個“知情者、寫作者”,若不詳盡地記錄、傳承,“本身就是一種遺憾甚至罪過”。可是,徐風並不是古法亦步亦趨的“搬運工”,而是將自己對紫砂藝術的心得與洞見融入關於做壺的講述中。傳統本就不是什麼純然客觀的存在,它的意義有賴於後人的理解與體悟。認識和體悟到達哪裡,傳統的價值才能抵達那裡。徐風用他的思考和文字,激活了傳統,讓當今的讀者可以從這一古老技藝中獲得啟發、滋養。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4月28日,《做壺》入圍文學好書榜4月榜單。
2022年7月16日,《做壺》入圍2022年6月“中國好書”榜單。
2022年7月26日,《做壺》入選“新華薦書”第十四期推薦圖書。
2023年1月18日,《做壺》入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好書。

作品評價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與器之間的關係是中國文化的根本命題之一。徐風寫紫砂壺實際上就是在回應著中國哲學中道與器的命題,徐風將道落實到紫砂壺這個器物中,落實到一雙手上、一條泥巴上,從一雙手、一條泥巴中見出道。徐風在做壺中將道寫到了極致。
中國作協副主席格非:我在讀《做壺》的時候非常感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這本書,這本書是讓我們理解真正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嘗試和實踐。除此之外,徐風在梳理紫砂壺發展歷史的同時,也從微觀角度探討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徐風寫到了明代之前,壺上所刻的是買壺之人的名字,而在明代之後,壺上所刻的是做壺之人的名字。現代意義上的“作者”的概念開始出現了。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從一個側面討論文化在邁向現代社會中的各種細微的變化。
作家蘇童:在中國傳統技藝的書寫方式上,《做壺》具有突破性和演示性的意義。每一個文字都具有了形體和空間,提供複雜的多時空進行的、即視性的現場感:葛陶中先生在做壺的時候如何講解自己的每一個心得,從顧景舟先生那裡傳承的東西又是如何落實,如何真正地一點一滴地發揮。真正的國粹的精神能夠在各個時代和各個語境迸發出新的能量,紫砂壺這一中國重要的文化符號,並不需要宣傳但不能固步自封,而徐風的寫作成功地尋找到紫砂壺新的生長點和新的詮釋渠道。
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汪興國:在我看來,徐風最可貴的是他對紫砂文化、江南傳統文化的深情摯愛,他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宜興及其孕育的紫砂文化傾注了一生。從一把把紫砂壺切入中國人的生活肌理,以文學之筆回歸中國人的精神本源。用文字做一把壺,把最大的“真”還給真,徐風由此達成了古與今、技與藝、傳與承、守與創的溝通與聯結,完成了他獨具個人色彩的中國式表達與書寫,這也使得徐風成為文學蘇軍中別樣的一道風景線。他自如遊走於文學與文化,打通了文學與傳統技藝的間隔,賦予了文字更加多樣的可能與多元的形態。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做壺是一門手藝,大師級紫砂壺則是天人合一、心手合一的顯靈。寫作是一門手藝,一流的文學作品,它是自然、人文、修養、性情的結晶。徐風的新著《做壺》堪稱“通人寫大匠,神筆造天衣。俱是辛苦得,共為源流計。”
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做壺》這個書名非常精妙,簡單直接地告訴了我們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做壺,二是誰在做壺。讓砂泥呼吸,並為之塑形,默契神會,一器一格,不可移換,這是做壺,也是做壺人對自我的凝視。徐風寫完顧景舟之後,又對話其弟子葛陶中,細述做壺之細節、心事,這種技藝、時間、心力、熱愛的奇妙結合,生動地詮釋了何為以器啟道的中國美學。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做壺》
2022年4月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78-7-5594-6284-8

作者簡介

徐風,江蘇宜興人。作家、江南文化學者。著有《忘記我》《江南繁荒錄》《布衣壺宗:顧景舟傳》《花非花:蔣蓉傳》等18部作品。曾獲中國好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中國傳記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鐘山文學獎等獎項,四次獲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五次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作品被翻譯為英、法、日、韓、荷蘭、阿拉伯、波斯、塞爾維亞語等,在海外推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