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該有什麼樣的情懷?對兒童該有什麼樣的理解?對教學該有什麼樣的追求?對成長該有什麼樣的定義?……沒有這樣的持續追問與深刻思考,就沒有崇高的教育理想與獨立的教學見解,也就難以成為大寫的教師。
基本介紹
- 書名:做一個大寫的教師
- 作者:薛法根
- ISBN:9787505485655
- 類別:教師教育
- 頁數:232
- 定價:35.00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6
- 裝幀:平裝
- 策劃:北京源創教育研究院(源創圖書)
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作者簡介
從教以來,致力於國小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以發展兒童言語智慧型為核心目標”的教學新理念,並初步形成了“清簡、睿智、厚實”的教學風格。先後承擔並完成5項國家、省、市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成果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發表教學論文200餘篇,出版《薛法根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薛法根語文教學藝術》《為言語智慧型而教——薛法根與語文組塊教學》《做一個大寫的教師》《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的名字叫智慧》等4部專著(專刊),執教的《臥薪嘗膽》《愛如茉莉》等課例在全國獲得廣泛好評。曾獲江蘇省名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十傑教師”提名獎等榮譽,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小語年度人物”。
目錄
從書序·說自己的話
第一章 教育的閒適
寧靜是美
呼喚遊戲精神
教師的尊嚴
教學的勇氣
不妨做個“教書匠”
學會放棄
教育的名字叫“智慧”
好的教育
學習是不可替代的
教育的智慧選擇
教育的變與守
教育的快與慢
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
讓月亮更圓更亮些——中英教育比照三題
給孩子一張自由行走的名片
第二章 專業的尊嚴
為言語智慧型而教
重要的是那塊“石頭”
思考,讓語文更智慧
書不讀三遍就沒有發言權——《關聯理論》閱讀散記
當講則講
“有效課堂”的有限思考
語文教學中的“五重”與“五輕”
直面文本:讓學生與課文“戀愛”
落差的教學轉化
解密“失敗”
細節決定成敗
對話生成精彩
素質涵養風格
作文就是對話
作文教學的三點感受
閱讀題“考什麼”
簡約之美——我的好課設計觀
當解則解——《清平樂·村居》教學後感
簡單的力量——《九色鹿》教學後感
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後感
言說感覺——關於《水》的解讀
第三章 用心才能看見
用心才能看見——全柳芳老師與她的“體驗教學”
閱讀就是散步——聽安子老師教《燕子》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兼評盛新鳳老師的《三個忠告》
言意留在了心裡——兼評王文麗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
組塊教學,言意兼得——兼評沈玉芬老師的《鷸蚌相爭》
看得見的是技術,看不見的是藝術——聽於永正老師上課
不一定要好看,但一定要有用——聽沈霞老師教《落花生》後感
課堂觀察:擁有透視課堂的眼睛
超越經驗與藝術
課堂不怕犯錯
還語文以本色
狐狸可以是聰明的嗎
讓學生獲得拔節的快感
尷尬的朗讀教學
不一般的朗讀
第四章 悄悄地長大
悄悄地長大
師範印記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記我的導師莊杏珍老師
大教師——我心中的賈志敏老師
第三類教師——管建剛老師印象
又一個十年
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得失寸心知
永遠的追求——紀念“教海探航”徵文活動二十周年
改變
前行需要勇氣,轉彎需要智慧——我的語文教學成長之路
教師成長方式與教學風格
後記
序言
說自己的話
一
開口說話是一件挺容易的事。但要會說話,會說自己的話,會說讓人信服的話,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或許有的人學了一輩子,也沒能學會說話。
小時候,見了陌生人,我就羞澀得不敢說話。過年時,去舅舅家做客,我總是跟在媽媽身後,見了舅舅、舅媽,也是臉紅耳赤,張不開嘴。直到進了師範學校,我才知道說話居然是老師的看家本事。想想也是,我的老師不就是靠一張嘴巴、一支粉筆講課嗎?在講台上說的當然不能是自己的家鄉話。但我對平舌音、翹舌音一向分不清,“四是四,十是十……”這樣的繞口令,繞得我恨不得把舌頭拉出來揍一頓。好在師範學校里那位姓程的女老師常常會突然出現在我們身後,督促我們:“同學,請說國語!”慢慢地,我終於學會了國語。
時過境遷,如今的孩子剛進國小的大門,國語已經說得有模有樣了,甚至能指出我咬字不清的毛病。那是我濃重的家鄉話留下的痕跡,不管我怎么努力,都很難改掉。其實,我壓根不想去改。無論走得多遠,無論走得多累,那種熟悉的鄉音,總會讓我感到溫暖,感到親近。以至牽住了我奔向城市的腳步,將我的教育夢想留在了這片稻花香里、機杼聲中。
會說自己的家鄉話,你就有了自己的“根”,也便藏起了那枚叫做“鄉愁”的郵票。
二
國語也好,家鄉話也罷,重要的是你說的都是真心話。有的人一說假話,就心虛臉紅;也有的人常常把假話當成真話說,說久了,連自己都分不清真假。其實,可憐的不是那些被騙的人,而是那些說謊者。常言道,一個謊言需要一百個謊言去遮掩。說謊的人,不得不編造出更多的假話,活得真累!說真話,你就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聲,這才是最舒心的日子!過這樣的日子,會讓你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五歲。有位老師聽完我的課,稱我“薛老男孩”,這是迄今為止對我最好高的褒獎。如果換成“薛老男人”,那就是我的教育悲劇了。
我給自己劃了一條說話的底線——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有人問,說真話還有錯?為什麼真話不全說呢?一次,我給一位青年教師評課,肯定了她的成功之處,又直言不諱地指出她所上《石頭書》的不足——她誤將文中的科學常識當成教學內容,語文課幾乎上成了科學課。起初她很淡定,後來慢慢地低下了頭,再也沒有抬起來。事後,我很自責,儘管我說的是真心話,但無意中讓這位老師很受傷。說真話也要看場合,千萬不能忽視別人的感受。
真話不全說,不等於不敢說真話。有些真話,儘管聽的人覺著不舒服,但你還是要說,這是一種做人的責任和勇氣。有一次聽賈志敏老師上語文課,有幾個孩子朗讀時帶著讀書腔。賈老師評價說:“讀得不自然,很一般!”或者“讀得不錯,不錯就是馬馬虎虎。”有時乾脆說:“不好!”乍一聽,覺著有些刺耳;仔細想想,才明白這樣真實的評價,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在愛的名義下,放任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以致讓他們迷失自己。
把別人當成自己,你的真話就有了溫度;把別人當成別人,你的真話就是衡量對與錯、好與壞的刻度。說真話的人,往往是心地善良的人,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一個好老師的心,一定是柔軟的,也一定是善良的。
至於假話,你覺得難以出口,又不想說真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莫言”,沉默是金!
三
說自己的話,就是不重複別人的話。別人的話也許很有道理,讓你受益匪淺,但究竟是別人的思想。你說了一萬遍,也只是重複了一萬遍,不會變成你自己的話。做老師的,不能把書本上、教參上,或者從別人那裡聽來的話,簡單地搬到你的課堂里,煞有介事地說給學生們聽。要知道,在信息化時代,我們的學生或許比你更早看到、聽到過這些有道理的話,甚至比你知道的還要多。唯有你自己獨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見解,才會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才會喚醒那些傾聽的耳朵。當學生在你的課堂上心不在焉的時候,你先要檢討的是自己。不讀書,不思考,你就會變得平庸而無趣,到時候只能人云亦云,重複別人說過無數次的話。
難得和管建剛老師在一起交談,每次都能從他的嘴裡聽到讓我感覺新鮮的話。我既高興又著急,因為你覺得別人的話新鮮了,說明自己已經落伍了。對教育現象的深刻辨析,對教學實踐的高度凝練,才會讓人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句子,說出只有你才能說出來的話語。吳忠豪先生提倡語文本體性教學,很多老師不甚明了,我打了一個比方:“所謂本體性的教學內容,就是你做的那盤菜的主料,那些非本體性的內容,就是炒那盤菜時添加的佐料。”這就意味著只吃主料,有營養,但很難吃;添上佐料一翻炒,就色香味俱全。如果只有佐料,只是空歡喜一場,還是會餓肚子。把別人難以理解的道理,用自己的話通俗易懂地說出來,是理解得通透的表現。
我引用語用學的關聯理論闡釋組塊教學的基本原理,彭鋼先生聽完了對我說:“你說的不像你,不像你的課。”我頓覺醍醐灌頂,用別人的理論框子來裝自己鮮活的實踐,似有削足適履之嫌。理論如鹽,只有化到了實踐的水裡,才會有滋有味。自己說的話要像自己做的事,更要像自己這個人。
四
對教育,對語文教學,我們每個人都有話說。有的人在報刊雜誌上公開說,有的人在私底下悄悄說,還有的人在自己的書里對自己說,至於別人看不看,看了之後會怎么說,也不太在意。我尚未脫俗,所以很在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也很在意別人看了或聽了之後的感受。儘管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對教育、對語文教學仍有說不完的困惑。有些話說完之後,我常常會後悔,生怕誤導了教師或者學生。所以,我只敢在教育報刊說些片言隻語,以遮掩我的淺陋。
我向來覺得出書是一件很莊重、很偉大的事。一本好書字字珠璣,可以讓人百看不厭、終身受益。如果那本書別人只看一眼封皮就束之高閣,大概就沒有什麼價值,還是不出的好,以免浪費了別人的金錢,也浪費了別人的時間。
此次承蒙吳法源先生厚愛,編輯老師幫我整理了理論、課例和隨筆三本專集,我真的有些惶恐:所說的這些話,會不會浪費讀者的金錢和時間呢?
說自己的話,特別是在一本書里自說自話,不僅需要思想,更需要一種說話的勇氣。感謝給予我說話勇氣的朋友們!
後記
最能體現一個人真性情的,往往不是冥思苦想後所作的長篇大論,而是閒來無事、有感而發的隨筆小文。有人笑談,寫不出畢業論文的大學生,卻能寫出美妙動人的情書,蓋因一個“情”字。喜歡寫點教育文字的教師,對教育都懷有一種特別的情愫。無情的人,只會以冷漠待之;有情的人,才會將自己對教育的喜怒哀樂,傾瀉在一方素紙上。
本書收錄的這些隨筆短論,儘管只是我的片言隻語,是我在忙碌之餘的思維碎片,但我每次讀來,卻倍感親切。我清楚地記得,那篇《教育的閒適》正是在最忙碌的日子裡,在一個深夜一蹴而就的。因為那時我最渴望的,就是能從繁忙的工作狀態中解脫出來,過一種閒適淡然的教育生活。顏瑩編輯在刊發此文時說:“這是薛老師在不閒適的時候寫下的最閒適的文字。”的確,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蕪雜煩躁的思緒漸漸被抽離淡去,內心又恢復了那種寧靜和安然。寫作是一種心靈的淨化,一種情感的撫慰。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隨手敲下些源自內心的文字,很是愜意!
教育是關乎心靈的事業,沒有一顆柔軟而又敏感的心,你很難從教育的諸多細節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因為每一個教育細節的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所知的教育秘密,透過細節的描述與梳理,你才能看見。當然,有的時候,過多的細節會讓你感到迷茫,正所謂“只緣身在此山中”。跳出教育看教育,你才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超越之感。藉助現代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可以看到學校粗放式管理的利與弊;站在信息化時代的前沿,你可以預測電子書包的未來。這是一種教育的自覺意識,有了這樣的意識,在你眼裡,無處不教育。生活中的尋常小事,一旦與教育聯繫在一起,就有了特別的意義。點點滴滴,澆灌成了教育思想的肥沃原野,你的教育之樹才會常青不衰。
由這些教育短文匯集而成的這本書,我尤為珍視。編輯老師建議用《做一個大寫的教師》,用意深遠。我把這個書名,當成我終身努力的目標:做一個大寫的人,做一個大寫的教師!
薛法根
2014年3月寫於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