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偏關羊肉
- 產地名稱:山西省偏關縣
- 品質特點:紅白分明,肥而不膩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314號
- 批准日期:2015年11月05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位置境域,牧草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偏關羊肉肉質鮮嫩,紅白分明,肥而不膩,主要來源於烏珠穆沁和小尾寒羊的雜交品種。
內在品質指標
偏關羊肉經檢測得含蛋白質≥16.5克/100克;熱量≥405千焦/100克;水分≥60.1;脂肪≤9.6克/100克;不飽和脂肪酸≥0.47克/100克;鈣≥5.05;磷150-230毫克/100克;鉀230—420毫克/100克;鈉6.8-11毫克/100克,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綠色食品。
安全要求
偏關羊肉生產符合無公害食品NY5147-2002畜肉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以及NY/5151-2002肉羊飼養管理準則,NY5149-2002肉羊飼養獸醫防疫準則等相關標準和要求。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偏關縣位於晉西北黃土高原,地處黃河中上游黃土丘陵區,為黃河從內蒙入晉南流的交匯處,境內山地屬管埁山脈。東與神池、朔州市接壤,西臨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南與河曲、五寨兩縣相連,北靠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毗鄰。地理坐標:東經111°21′—112°00′,北緯39°12′—39°39′,縣域面積1685.4平方公里。
牧草資源
偏關縣屬純農業縣,農作物秸稈種類繁多而且非常充足,由於地處丘陵區,境內溝壑縱橫,天然牧草資源極為豐富,人工機械種草面積廣闊,全縣擁有牧坡120萬畝,其中以檸條為主的改良草地60萬畝,由於採用放牧和圈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羊能吃到豐富的含有高蛋白的紫花苜蓿草和多種天然藥材植被,羊肉品質不言而喻。特有的自然優勢也是養羊為主的畜牧業成為支柱產業的必然條件。
水資源
偏關縣地處黃河之濱,屬黃河水系,主要有黃河支流的關河、縣川河、楊家川河,除黃河外,其它河流一般均呈東北——西南發育。本縣大部隸屬關河和縣川河流域。地下水可采量0.24億立方米/年,各類地下水質優良,礦化度少於0.5克/升,屬輕碳酸鈣鎂型水質,非常適合人畜飲用,加上飲水解困工程的全面實施,通過集雨面村村全覆蓋實現了羊飲用水的優質供給,優質豐富的水資源非常有利於發展畜牧養羊業。
氣候條件
偏關縣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溫暖乾燥,夏季炎熱而雨量集中,秋季涼爽而明快。年平均氣溫變化於3℃—8℃,氣候屬大陸性半乾燥區,寒冷乾燥多風沙,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0℃,七月最熱,平均氣溫23℃,全年日照2677天。這樣的氣候條件使得羊在生長發育階段疾病發生率很小,羊肉品質也頗高。總之氣候涼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偏關非常適合肉羊的生長發育。
歷史淵源
偏關羊肉產于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在當地農戶有傳統的養羊習慣,具有悠久的養殖歷史,養羊是偏關主要的傳統產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偏關縣年存欄數就穩定在12萬隻左右。
20世紀90年代,偏關縣養羊穩定在36萬隻左右,養羊已由農戶的家庭副業逐步上升為主導產業和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2015年後,偏關縣把舍飼育肥羊作為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的重點科技開發項目,逐步走上專業化、工廠化、市場化的生態農業發展道路。偏關縣是全省的養羊大縣,羊已發展到60萬多隻,已成為支柱產業。
生產情況
截至2015年,偏關縣養羊從欄在60萬隻以上,年出欄為20萬隻左右,產量2500噸。
產品榮譽
偏關縣被國家確定為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和優質肉羊生產技術示範縣,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畜牧產業化開發示範縣。
2015年11月0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偏關羊肉”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偏關縣所轄新關鎮、老營鎮、天峰坪鎮、萬家寨鎮、南堡子鄉、尚峪鄉、樓溝鄉、水泉鄉、窯頭鄉、陳家營鄉等10個鄉鎮248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1°21′—112°00′,北緯39°12′—39°39′。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3-1738。
預飼期
羔羊進入育肥圈後,不論採用強度育肥,還是一般育肥,都要經過預飼過渡期。預飼期大致為半個月,分做三步:第一步1—3天,只餵乾草,讓羔羊適應新環境,在這之後,仍以乾草日糧為主,並逐步添加第二步日糧。從第7天開始進入第二步,餵到第10天,進入第三步,到第15天正式進入育肥期。預飼期第二步(第7—10天)用的參考日糧配方如下:玉米粒26%、餅粕類10%、乾草62%、添加劑2%。預飼期第三步(第10—14天)用的參考日糧配方如下:玉米粒38%、餅粕類10%、乾草50%、添加劑2%。預飼期的飼養管理要點:投餵飼料不宜用自動飼槽,套用普通飼槽喂,一天兩交。飼槽長度按照羔羊的多少來定,平均每隻羔羊為25—30厘米,保證羔羊在投餵時都能夠到飼槽前吃食。投料量以能在30—45分鐘吃盡為準。量不夠要添,量過多要清掃。羔羊吃食中要注意觀察羔羊的採食行為和習慣,羔羊大小、品種和個體間的採食差異,通過調整加以照顧。加大餵飼量和變換日糧配方都應在2—3天內完成,切忌變換過快。根據羔羊表現,發現所用日糧不夠完善,應調整飼料各類和飼餵方案。
正式育肥期
預飼期結束,進入正式育肥期。根據育肥計畫和增重要求確定日糧類型(粗飼料型日糧、青貯型日糧和精飼料型日糧。)因精飼料型日糧所要求羊只體況、管理水平較高,一般養殖戶不易做到,在此只介紹前兩種。粗飼料型日糧——普通飼槽用。飼養管理要點:嚴格按照漸加慢原則,逐步轉身育肥日糧的全餵量。達到全餵量後,將問題均分成兩份,早晚各餵一份。每次給料時,先餵玉米和蛋白質補充劑(精料),等候片刻,吃完後再給乾草。餵精料時如果羔羊吃後有剩餘,說明餵量偏高,應及時加以調整。飼槽長度按羔羊數來定,平均1隻羔羊分到30厘米即可,長度不足,會造成羔羊吃食擁擠,強占弱讓,既不利於提高育肥效果,也不便於觀察羔羊採食情況和統計進食量。每天打掃飼槽,保持清潔。注意飼料衛生,不污染,不變質。乾草如葉少莖梗多,餵時應此規定給量多10%—20%,保證羔羊可以獲得標準水平的養分和能量。飼料餵前要稱重,不能靠估計。飼養員的責任心和經驗常比全價日糧更重要,這直接關係到羔羊育肥的成效。青貯飼料型日糧。本型口糧以玉米青貯飼料為主,占到日糧的67.5%—7.5%,不適用於育肥初期。飼餵後的羔羊日增重幅度應在110—160克之間。日增重達不到要求,一是會延長育肥期,二是增大了單位增重的飼料需要量。其次,青貯飼料型育肥日糧不適用於短期強度育肥羔羊,可以用於育肥期多於80天的體小羔羊。飼養管理要點:羔羊先餵10—14天預飼期日糧,再轉用青貯飼料型育肥日糧。本日糧開始時適當控制餵量,逐日增加,10—14天內達到全量。嚴格配比操作,混合必須均勻。每天清掃飼槽。要達到預計日增重,羔羊每日進食量不低於2.30千克。添加劑不可少,按規定數量攪拌均勻。飼料要過磅稱重,不能估計重量。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偏關羊肉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偏關羊肉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偏關羊肉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