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偏好歧視理論是由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ary S. Becker的貝克爾歧視理論發展而來的。這種理論把歧視看作是歧視者的一種偏好,指的是個體偏向於不同某些特定種族或性別的成員打交道,認為歧視來源於個人,包括僱主、雇員和顧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個人偏見理論
- 外文名:Theory of taste for discrimination
- 學科:經濟
- 類別:術語
個人偏好歧視理論是由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ary S. Becker的貝克爾歧視理論發展而來的。這種理論把歧視看作是歧視者的一種偏好,指的是個體偏向於不同某些特定種族或性別的成員打交道,認為歧視來源於個人,包括僱主、雇員和顧客。
個人偏好歧視理論是由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ary S. Becker的貝克爾歧視理論發展而來的。這種理論把歧視看作是歧視者的一種偏好,指的是個體偏向於不同某些特定...
偏好習性理論,又稱作期限選擇理論或優先偏好理論。該理論假設不同期限的債券是替代品,這意味著一種債券的預期收益率可以影響不同期限債券的預期收益率。同時,該理論...
顯示弱偏好理論,如果(x1,x2)直接顯示偏好於(y1,y2),且(x1,x2)和(y1,y2)是兩個不同的商品束,則(y1,y2)就不可能直接顯示偏好於(x1,x2)。...
持有貨幣可以滿足三種動機,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所以凱恩斯把人們對貨幣的需求稱為流動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流動偏好表示人們喜歡以貨幣形式保持一...
偏好是指效用理論的一個概念。是指決策人對收益和風險的態度。決策人對一方案或後果的偏好強烈程度,稱為偏好程度。偏好可分為以下三種:(1)厭惡風險型,即對等的...
所謂單峰偏好,是指選民在一組按某種標準排列的備選方案中,有一個最為偏好的選擇(效用峰值),而從這個方案向任何方面的偏離,選民的偏好程度或效用都是遞減的。...
需求相似理論(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需求相似理論又稱偏好相似理論(preference similarity theory)或重疊需求理論(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是瑞典經濟學家...
西方消費需求理論中,偏好公理被認為可以檢驗消費者行為的理論。...... 偏好公理偏好的凸性公理 編輯 它假定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在顯示的偏好理論中也需要這條公理。...
用戶偏好定義為用戶在考量商品和服務的時候所做出的理性的具有傾向性的選擇,是用戶認知、心理感受及理性的經濟學權衡的綜合結果。日常生活中“偏好”這個概念被自覺和...
顯示性偏好理論(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是由P.Samuelson提出來的一個經濟學上的術語,其基本精神是: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的購買行為暴露了或顯示了他內在的...
使經濟學家真正煩惱的是,有心理學實驗證據表明人們的選擇行為明顯會系統地偏離效用理論的預測,而且主流經濟學雜誌一再討論這類證據。那就是“偏好顛倒現象”。 傳統...
有益品(Merit Goods)理論最初是由理察·阿貝爾·馬斯格雷夫在1957年的《預算決定的多重理論》(A multiple theory of budget determination)中提出來的,他將有益...
心理類型理論的首次出現是在1913年。當時正值召開國際精神分析大會。榮格在該次會議上提出個性的兩種態度類型:內傾和外傾。1921年他在《心理類型學》一書中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