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時代

釋義

“假”和我們如影相隨:衣食住行,哪一行也不少。難怪有人不無調侃地說,“三聚氰胺”是中國人在奶粉里的“發明專利”。

時代:本意指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某個時期,但同時也是能影響人的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假”時代正屬於後者,是諸多客觀環境假的疊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時代
  • 來源:網路熱詞
  • 釋義:客觀環境假的疊加
  • 類型:假貨,假學歷等
現象,類型,假貨,假學歷,假養生,假唱,假新聞,假學術,

現象

作假行為似乎無處不在,假貨、假學歷、假養生、假景點……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136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0.5%的人肯定自己沒遇到過作假行為。具體來說, 85.1%的人遭遇過 “簡訊詐欺”,83.7%的人遭遇過 “假貨”, 77.0%的人遭遇過 “盜版書”。 (9月7日《中國青年報》)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了 “假”的時代, “假”和我們如影相隨:衣食住行,哪一行也不少。難怪有人不無調侃地說, “三聚氰胺”是中國人在奶粉里的 “發明專利”。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就連唐駿這樣的 “成功人士”居然也說, “你欺騙一個人沒問題,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誌。”雖然我們 “複製”唐駿的成功很難,但是,我們要 “複製”唐駿的造假能力或許有過之而無不及。坊間人們常說,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斯言甚是。因為 “假的終究是假的”,紙包不住火。但是,我想問,我們處在這樣的一個 “假”時代能否喚起我們的 “真”良知呢?
知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說, “造假是有社會基礎的。很多人之所以痛恨造假,不是出於義憤痛恨造假本身,而是痛恨自己沒有造假的機會,所以有了機會,也會參與造假。”方舟子的這段話一針見血,振聾發聵。一股 “造假”的 “污流”把我們社會的土壤都侵蝕了,還能期望在這樣的土壤中長出什麼誠實的果實呢?所以有專家學者大聲疾呼, “我們的社會正在面臨嚴重的誠信危機。”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據調查顯示,當遭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造假”時,有61.7%的人選擇 “忍了”。態度決定一切。面對 “造假”,正是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忍了”這種態度,才使得造假人更加肆無忌憚,有恃無恐,得寸進尺,越發張狂。當然,大多數當事人不願和造假人 “較真”,還有很多客觀原因,比如,造假人鑽法律的空子,法律對造假人懲治不嚴,當事人維權成本太高等。但是,不管怎么說,有61.7%的人選擇沉默還是向社會傳遞了可怕的信號。
無信不立,不誠不行。對於愈演愈烈的造假之風,我們應該有壯士扼腕的決心,進行大膽整治。首先,我們要宣揚一種誠信的社會價值觀念,讓堅守誠信成為我們社會的牢固基石。同時我們要紮緊制度的籬笆,用嚴格的法律對各種造假行為進行嚴懲,使人們對 “造假行為”產生畏懼心理,做到不敢 “假”。

類型

假貨

假貨:第一,貨物的本身有質量問題;第二,貨物與廣告中的形態不符;第三,貨物不是正品,是仿冒品。
許多假貨在中國市場流行,假手錶、假皮包、假唱片,幾乎是有真的東西,就有假貨,甚至許多假貨做得比真貨還像真的。許多中國用戶很喜歡假貨,因為價格低廉。

假學歷

2010年7月3日,方舟子在微博上向現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唐駿唐駿“開炮”,稱其博士學位及發跡過程多系偽造。7月6日,唐駿回應“造假門”事件,稱“我沒有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告訴過別人說我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
唐駿“假學歷門”引發娛樂圈的一線明星假學歷打假風暴,許多一線、二線明星都被指假學歷。網友紛紛表示,不管是在哪裡,假學歷歷來都受到人們的鄙視。

假養生

李一,原名李軍,重慶沙坪壩區人,出生於1969年9月13日,高中學歷。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重慶道教協會副會長、縉雲山紹龍觀住持以及重慶市政協委員。
因其在網路上走紅,成為了新一任“養生達人”。大談養生、國學的他,不僅號稱有弟子三萬人,更是身懷“駕馭220伏電”的絕技。但其利用電流來斷症、治癌的特別“醫術”,引發了網友熱議,也讓醫學專家強烈質疑。

假唱

假唱或對嘴,也叫作夾口型,香港稱咪嘴。
張藝謀曾在公開場合解釋了所謂“林妙可假唱”事件:“當時我們把林妙可和楊沛宜兩人的演唱都錄了,反覆播放後覺得後者聲音好一點。但我不太吃得準,請NBC和BOB這些大轉播公司的負責人來看,他們都表示更喜歡紅衣女孩(林妙可)。我們問過,聲音不是她的,你們會不會覺得是假唱?這些大轉播公司都表示沒問題,他們說這只是一個情境的表現。”

假新聞

與遭遇作假行為互相印證的,是撲面而來的各種揭假新聞。有時,同一報紙在同一天就有諸多揭假的新聞。比如,表述刑罰執行過程中,出現了諸如“緩刑=不服刑”、“假釋=提前釋放”、“保外就醫=玩貓兒膩放人”等奇怪的等式。

假學術

假學術,也叫學術造假,也沒有明確的界限。有的人把學術造假和剽竊統稱為學術不端行為。學術造假的問題其實不局限於一國,全球範圍內都存在。典型的案例有浙江大學賀海波論文造假,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負有監管不力的責任,不再續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