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密果短腸蕨

假密果短腸蕨

假密果短腸蕨為常綠中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通常橫臥至斜升,偶為細長橫走,先端及葉柄基部密被松展的鱗片;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植株,根莖,葉,孢子,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植株

常綠中大型林下植物。

根莖

根狀莖通常橫臥至斜升,偶為細長橫走,先端及葉柄基部密被松展的鱗片;鱗片褐色或紅褐色,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達1厘米,幾全緣;葉簇生或近生,罕疏生。

能育葉長達1.5米;葉柄長30-60厘米,乾後禾稈色,基部直徑3-5毫米,污褐色;葉片卵形,長達80厘米以上,寬達60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小羽片羽狀深裂;側生羽片約10-12對,互生,略斜向上,近對稱,中部以下的闊披針形,長達40厘米,寬達20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一回羽狀,長達4厘米,上部的披針形,向上漸縮短,羽狀深裂或全裂,無柄或幾無柄。
假密果短腸蕨
側生小羽片可達15對,互生,近平展,披針形,近對稱,長達13厘米,寬達4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闊楔形或淺心形,無柄或下部的有短柄,兩側羽狀半裂至深裂;小羽片的裂片達15對以上,略斜向上,接近,鐮狀矩圓形,先端鈍圓,邊緣有粗鋸齒。
葉脈羽狀,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小脈可達9對,通常二叉或單一,斜向上。
葉乾後草質或薄草質,綠色,兩面光滑;葉軸和羽軸禾稈色。

孢子

孢子囊群矩圓形,生於小脈下部,接近主脈,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達6對,通常單生於小脈上側,或在基部上出小脈為雙生;囊群蓋成熟時褐色,膜質,全緣,從一側張開。
孢子腎形,周壁具少數褶皺,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60-1500米的熱帶、亞熱帶山地陰濕常綠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東南部至西部(蒙自、金平、綠春、勐臘、景洪、漾濞、潞西、盈江、瀘水、福貢、貢山)。也分布於緬甸北部、孟加拉(吉大港)、印度東北部(卡西丘陵)及東喜馬拉雅的不丹、印度大吉嶺、尼泊爾東部。
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本種提示

本種形體外貌與 Allantodia spectabilis (Wall.) Ching 頗為相似,常被許多學者誤認為是同一種,主要區別在於本種根狀莖及葉柄基部被鬆散張開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鱗片,囊群蓋成熟時從一側張開;後者僅葉柄下部貼生稀疏的卵形鱗片,囊群蓋成熟時從背部不規則破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