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義

假借義

假借義(jiǎ jiè yì)

指一個漢字被借為別的字而出現的與原義無關的意義。假借義不同於本義和引申義。本義是造字原有的意義,引申義是由原義引發出來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借義
  • 拼音:jiǎ jiè yì
  • 概念:一個漢字被借為別的字而出現的
  • 示例:“倍”假借為“背叛”的“背”
假借義,詞的假借字,

假借義

指一個漢字被借為別的字而出現的與原義無關的意義。假借義不同於本義和引申義。本義是造字原有的意義,引申義是由原義引發出來的意義。例如“令”, 本義是“命令”、“號令”,可是古人說"令聞令望","令”是“善”的意思。“善”是假借義。又如“常”《說文》訓“下帬也”。可是又有"恆"的意思,那是假借義。又如 “誕”是“大言”、“妄言”的意思,可是又有“誕生”、“生育”的意思,那也是假借義。假借義是否另有它的本字往往不可考。

詞的假借字

也就是通常說的通假字,指古代漢語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韻部)的字可以通用。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數量少,語言裡有這個詞,但是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通假字有兩種情況。一種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為“背叛”的“背”,“內”假借為“納”;一種是無本字的假借,如“而”本義是“鬍鬚”,假借為連詞“而”,“莫”本義是“日落”,假借為“沒有”,“焉”本義是鳥名,假借為語氣助詞。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前邊說的“莫”,本來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後來又造“暮”字,又如“益”,本來是“水從器皿中漲出”的意思,後來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應稱為古今字,但有些書上不這么嚴格區分,也統列入通假範圍之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