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

倮,漢語三級字,讀作倮(luǒ),1.古同“裸”。2.用於地名:倮格(在四川省寧南)|倮柱(在貴州省赫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倮
  • 拼音:luǒ
  • 部首: 亻
  • 類型:形聲字
  • 本義:人的身體一絲不掛。
  • 注音:ㄌㄨㄛˇ
  • 總筆畫:10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倮luǒ
1.古同“裸”。
2.用於地名:倮格(在四川省寧南)|倮柱(在貴州省赫章)。
基本詞義
◎ 倮 luǒ
〈形〉
(1) 赤體 [naked]
倮,袒也。——《說文》。字亦作倮。
唯人為倮匈而後生也。——《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註:“倮匈,謂無毛羽與鱗介也。”
(2) 又如:倮兒(舊稱無羽無鱗甲、蔽身的動物為“裸蟲”。又指人);倮身(裸體);倮袒(裸露上身);倮體(裸體)

古籍釋義

集韻》魯果切,音臝。《正韻》赤體也。《禮·月令》中央土,其蟲倮。《注》人為倮蟲之長。
國名。《淮南子·說林訓》西方之倮國,鳥獸弗辟,無為一也。亦作臝躶裸果𧝹。
《正韻》古火切,音果。韰倮,狹隘也。《左思·魏都賦》風俗以韰倮為嫿。
《集韻》《韻會》《正韻》𠀤戸瓦切,華上聲。赤袒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