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二年(1336年),日本內部分裂為以天皇醍醐和大封建領主足利尊氏為首的南北朝,相互攻伐不已。戰亂中的潰兵敗將,亡命海島,與冒險商人相結合,到中國沿海進行走私和瘋狂掠奪。這些武士、浪人和商人被統稱為"倭寇"。中國境內的一些窩主、海寇、奸商和流氓分子也乘機打劫,與倭寇狼狽為奸,為害百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倭寇盔甲
- 時間:元至元二年(1336年)
- 現在:罪惡鐵證
- 徹底剿滅倭患:嘉靖四十五
罪惡鐵證--倭寇盔甲
明朝政府為防止倭寇的侵擾,不斷加強海防,所以在嘉靖以前雖然不斷有倭寇來犯,但終未釀成大禍。至嘉靖時期,明朝國勢衰微,軍備廢弛,使倭患日重,沿海人民深受其害。嘉靖後期,明廷適時起用俞大猷、戚繼光等抗倭名將。他們組練新軍,改變陣法,使抗倭實力大增,相繼在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給倭寇以重創。嘉靖四十五 (1566年),徹底剿滅倭患,中國人民的抗倭鬥爭最終以勝利而告結束。
1987年,南京市藥材公司退休工人呂道綬先生將這副收藏多年的倭寇盔甲捐獻給了軍事博物館,現在陳列於古代戰爭館。這副盔甲除頭盔缺一顆頂珠外,其它完整無損。其領口處標有盔甲的製造日期"正平六年十二月一日"的字樣。"正平"為日本年號,相當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這也正是日本倭寇形成並不斷侵擾和掠奪我國東南沿海的時期。這副盔甲是日本侵略我國的罪惡鐵證。它的展出會不斷激發人們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忱,激勵人們為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國而奮鬥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