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包括倚邦區(注14)的一、二個鄉,一鄉鄉政府設在倚邦街,由曼磚到倚邦,須經嶍崆河和架布河,均屬倚邦一鄉,一鄉包括習崆寨(本人)、架布寨(香堂)、背陰山(香堂)、曼松寨(香堂)、曼崑山(布朗)、大橋頭(本人)、麻栗樹(本人)、細腰子(漢、本人)、龍宮河(本人、漢)、孔心樹(本人、漢)、三家村(漢)、龍家寨(本人)及倚邦街(本人、漢),全鄉214戶93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倚邦茶山
  • 人口:936人
  • 鄉政府位置:倚邦街
歷史介紹,倚邦制茶的茶號,鴻昌號,宋雲號,李寶雲,陳會民,元昌號,崔梅祥,盛裕祥、楊聘號,楊斌銓、宋耀光,施友清、宋賢生,陳紹先,解放後,

歷史介紹

倚邦一鄉除上述各寨外,過去還有泡打樹、南衣里、關家寨、三家村、密布等寨子,現已寨毀人亡,早成廢墟,茶園荒蕪無人管。倚邦漢族大部系由石屏遷來,據一位70歲的老人說:“由石屏來此已二代,倚邦的石屏會館建於清雍正年間(1723——1735),比曼磚早,石屏人未來前,早有楚雄和四川人在倚邦落戶了,過去倚邦還有四川會館和楚雄會館。倚邦街人口多時曾達200多戶,有土司衙門,土司的權利直到民國15年(1926)才消失,土司的兒子召宗宇(曹仲益)已遷居景洪。倚邦茶葉,歷史上以圓茶暢銷本省及四川,後又轉銷越南、香港一帶,年產千擔左右。到民國24年(1935)因英、法帝國主義提高關稅,茶商無利可圖,茶葉賣不出去,茶園荒蕪已達十多年。倚邦較早的茶號為宋雲號和元昌號,創立於光緒年間(1875-1908)製作的茶葉,專銷四川。民國初年到民國十年(1911-1921)茶號停辦,民國10年(1921)恢複製茶,直到1949年解放時尚未恢復。民國10年到24年(1921-1935)茶葉出曼乃運萊州。冬、臘月去,次年三、四月回,馬馱一月,牛馱二月。倚邦茶每筒四斤四兩,每擔30筒,比易武少30斤。倚邦茶樹比易武低矮、葉小、芽細、節短,持嫩性差。農民說:“比易武茶好,不渾,只要一小點就好,泡多有澀味在 ”。倚邦二鄉看到的茶樹就是這樣, 屬小葉種類型。從四川人 早已遷居倚邦,先期制茶專銷川等情況看來,此地的小葉種茶葉可能是從四川引來。倚邦茶品質據倚邦鴻昌號及崔梅祥茶號老閭說:“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葉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易武茶商李渭川說:“曼松曾年解20擔貢茶。”倚邦在民國24年(1935)曾制茶千擔,其中三百擔來自攸樂。

倚邦制茶的茶號

鴻昌號

年制80擔,自民國15到24年(1926-1935)。

宋雲號

光緒初年到民國初年(1875-1911)止,民國10年(1921)有恢復,年制茶200擔,銷四川。

李寶雲

民國初年到民國十年(1911-1921),年制茶200擔。

陳會民

民國10年到民國20年(1921-1931),年制80擔,銷萊州。

元昌號

光緒年間辦,民國時已無。年制茶400-500擔。銷四川。

崔梅祥

民國10年(1921)開始。年制茶80擔。

盛裕祥、楊聘號

年各制茶80擔。

楊斌銓、宋耀光

年各制茶60擔。

施友清、宋賢生

年各制茶50擔。

陳紹先

年制茶40擔。

解放後

,倚邦茶園從1952年開始恢復,1953年恢複製茶葉,據倚邦茶葉收購組統計,1957年到11月止在倚邦共收購茶葉6845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