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農民工

候鳥農民工是指由於缺乏制度性保障,導致外出農民工在城市和農村之間來回漂泊。需要有關部門統籌規劃,逐步打破城鎮戶籍、住房、社保等瓶頸,同時建立綜合服務保障體系,把就業政策向鄉鎮和農村延伸,才能讓在外工作的農民工真正安定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候鳥農民工
  • 產生原因:農民工長期不能享受同等生活保障
  • 解決措施:建立綜合服務保障體系
  • 制度性原因:缺乏制度性保障
簡介,產生原因,面臨問題,完善體系,

簡介

農民工進城和城鎮化是不同概念。目前,作為勞動力個體,超過2億的農民工已經進了城;可是,作為“社會人”,他們中絕大多數離城市生活仍然遙遠。中國現行的制度性規定限制了農民工階層地位的躍升。農民工社會保障水平偏低,多數農民工根本不能與城市居民同享養老、教育、醫保、住房等基本保障。也就是說,現在的城市還沒有為接納農民工家庭提供基本條件,絕大多數農民工只能拋妻離子,孤身闖蕩。像成群的候鳥一樣遷徙,像落單的候鳥一樣無助。
雖然許多地方採取了不少措施幫助農民工轉移就業,但由於缺少制度性保障,多數農民工還是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昨天“訂單多”,企業就大量聘請工人;明天“不景氣”,企業就遣散大批工人回鄉。不僅如此,由於勞動技能總體偏下,又沒有技能提升的渠道,難以適應企業產業升級等要求,造成“農民工找不到工作、企業招不到工人”,“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

產生原因

人們之所以從鄉村來到城市,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然而,不能與城市居民同享養老、教育、醫保、住房等基本保障,制約著農民工長期穩定就業。

面臨問題

家庭 婚姻
候鳥農民工
當農民工們像候鳥一樣從城市返鄉過春節,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陷入了“半癱瘓狀態”。不論給出的工資有多高,企業都無法在勞動力市場上招到合適的工人。
聲勢浩大的“春運”給交通運輸帶來了極大考驗,而返鄉的農民工們也給城市留下了很多真空地帶,保姆、送奶工、鐘點工、快遞員、傳菜員、體力工人等平時看似不起眼的人群集體返鄉讓很多城市居民感到了不適應,甚至早上起來發現外出吃一頓早飯都有些困難。
很多人把春節期間出現的“用工荒”歸結於傳統習俗,而忽視了城市對農民工豎起的種種屏障。
現在很多打工者的就業、工作、收入都不盡如人意,城市對外來務工人員仍然是一種陌生和疏離,缺乏歸屬感,戶籍、福利差距、子女入學、考學等現實問題就像攔路虎。很多農民工在城市住的是集體宿舍、工地,一家人平時難得一聚。而且,還有不少農民工春節返鄉之後就不願意再到城裡打工了,因為現在在家門口打工賺上錢的機會已越來越多,這也讓很多企業害怕過春節。
春節“用工荒”集中爆發後,很多企業打出“加薪牌”“親情牌”“待遇牌”等多種手段挽留人。不少企業包機或包大巴車直接送工人回家,春節前大派“紅包”,許諾改善福利待遇等,絞盡腦汁為來年能正常運營做準備。

完善體系

首先,應科學統籌城鎮建設規劃。各級政府在制訂城鎮建設規劃時,應充分考慮用工企業,尤其是勞務密集型的傳統出口型企業中的農民工住房問題,鼓勵和允許有實力的大量用工企業在自身擁有的土地上建房安置農民工。農民工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障,政府鼓勵企業幫助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初衷最終落空。因此,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就業服務體系,應儘快完善與之相配套的土地住房規劃政策,使城市規劃為農民工長期穩定就業服務,改變目前存在的尷尬局面。其次,加強配套公寓的社區管理,為農民工提供與其消費能力相適配的、成本低廉的生活居住服務。
此外,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結構正悄然發生轉變,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正在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主體。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更加注重發展,他們對崗位的選擇更加理性,他們更加渴望跳出“農門”進入“城門”,紮根城市,融入城市。只有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社會保障建設,逐步實現教育、住房、養老等基本保障制度均等化,才能消除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增強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才能讓他們不再像候鳥一樣遷徙。與此同時,還要加快發展中小城鎮,鼓勵農民工在家門口就業。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和周期性經濟危機愈加密集的今天,如果沒有保障廣大農民工的社會服務就業體系,農民工就會依然延續“候鳥型”的就業模式,這對企業轉變發展模式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企業需要有經驗、有素質的產業工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