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倒逼機制
- 外文名:Anti-driving Mechanism
- 性質:機制
- 屬性:倒逼
- 所屬類別:企業內務
定義,利率倒逼機制,
定義
倒逼機制是形成國有企業債務累積,阻礙政府投融資行為轉型的重要原因。為了克服上述消極效應,必須強化國有企業投融資功能,並且轉換政府投融資行為。二者的主要分工在於,融資方式、投資項目及其產業分布、項目經營的盈利性問題。
貨幣供給“倒逼機制”的產生:
“倒逼機制”的源頭在國有企業。由於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軟化狀況同傳統計畫體制下相比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因此,它們總是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相融合,在貨幣資金獲取上向國有銀行不斷施加壓力,國有銀行在存在對國有企業實行所謂傾斜政策的大背景下,通常總是要在一定程度對國有企業的借款要求讓步。當這種現象普遍化時,就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國有企業向國有銀行的基層行施加壓力突破了基層銀行的信貸配額防線,國有銀行的基層行又層層向自己的上級行乃至總行提出擴張要求迫使總行增加額度甚至資金,各國有銀行總行最後又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貸款,迫使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張規模。這種起源於國有企業借款要求的自下而上的貨幣供給擴張過程,就是所謂的“倒逼機制”。
利率倒逼機制
中國加入WTO後,在5年後取消外資銀行開展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和客戶服務限制,並可以經營銀行零售業務,銀行業的所有業務將徹底放開。如此,中國的銀行將最先面臨外資銀行的空前挑戰。入世"後,在華外資企業和外資銀行可以到國際資本市場進行低成本融資,部分中資企業也可以向外資銀行融資,這就促使了本幣和外幣的融通以及國際資本的流入和流出,也加大了利率管制的難度。而另一方面,我國銀行業面對的現實情況是沉重的歷史包袱、高比例的不良資產、較差的盈利能力等,再加上中國人民銀行實行利率管制政策和欠發達的金融市場,這不利於商業銀行吸收大額存款和到資本市場去融資,從而提高了資金成本和降低了資本邊際效應,喪失了資本來源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商業銀行執行由中央銀行按期限長短確定的法定存貸款基準利率,貸款利率水平與貸款風險不相匹配,形成利率倒逼機制利率倒逼機制--銀行貸款利率偏低,創利空間狹小,加上以前高利率和保值儲蓄吸收的存款兌付,使應付息形成大量赤字,形成不少銀行實際虧損,從根本上制約了金融發展→金融創新→資本擴張→資本積累→資本再擴張的發展思想。面對內憂外患,中國銀行業又談何容易在加入WTO後與外資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展開新一輪較量,不在改革中"創新"就在競爭中"淘汰",為適應這一開放形勢,我國現行的利率體系走向市場化是勢所必然。
“倒逼機制”使得基礎貨幣的供給並不完全取決於中央銀行“倒逼機制”是我國貨幣供給實踐中所特有的現象,是國有改為商業經營遇到的問題,即政策性負擔,向中央要錢。
首先,來自商業銀行的“倒逼機制”迫使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 在成立政策性銀行以後,政策性貸款業務從商業銀行中剝離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倒逼”的作用,但由於資金短缺,政策性銀行為了實現自身的正常運行不得不繼續向中央銀行和各個商業銀行尋求資金來源,這事實上仍然給商業銀行留下了“倒逼”的機會,迫使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