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水蓮

倒水蓮

倒水蓮,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峨眉唐松草Thalictrum omeiense W. T. Wang et S.H.Wang的全草。分布於四川峨眉山和洪雅一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截瘧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腹痛瀉痢,目赤腫痛,瘧疾寒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倒水蓮
  • 別稱:金雞尾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毛茛科
  • :唐松草屬
  • :峨眉唐松草
  • 分布區域:四川峨眉山、洪雅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2-24g
  • 毒性:無毒(《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藥理作用,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燥濕,截瘧。

主治

用於濕熱黃疸,腹痛瀉痢,目赤腫痛,瘧疾寒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24g;或燉肉食。

使用注意

虛寒證慎服。

採集加工

秋季採集全草,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峨眉唐松草:又名野海棠。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全株無毛。根狀莖短,有多數細長的鬚根。莖直立,有分枝。葉互生;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均具長柄,柄長10-12cm,基部具鞘;托葉與鞘同長,寬1-2.5mm;葉片長16-25cm,小葉堅紙質,倒卵形、菱狀倒卵形或寬卵形,長3-6.8cm,寬2-5cm,先端圓,基部寬楔形,3淺裂,有粗圓齒,上面脈平,下面脈隆起,網脈明顯;莖上部葉較小,有短柄。花序近圓錐狀,多回兩歧狀分枝,有較密集的花;花兩性,花梗長4-5mm;萼片4,花瓣狀,倒卵形,長約3mm,寬約2mm,白色或淺粉紅色,早落;雄蕊多數,長2-5mm,花絲上部比花葯窄或近等寬,下部絲狀,花葯長橢圓形,長0.5-0.8mm,先端鈍;心皮12-20,長約1mm,花柱比子房短,上部稍彎,柱頭生於腹面。瘦果狹卵球形,長1.5-2.5mm,無柄,有6條縱肋,宿存花柱拳卷。花期7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20-2000m的山地溪邊或岩邊潮濕處。分布於四川峨眉山和洪雅一帶。

藥材性狀

細根多數,密生於根莖上,長5-10cm,直徑約1mm,表面黃褐色;質堅硬,易折斷。小葉片較大,卵狀長圓形至近圓形,長3-7cm,寬2-5cm。氣微,味苦。

相關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除風寒,清熱毒。治瘧疾寒熱,濕熱發黃,頭暈,目疼及腹痛瀉痢。”
2、《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燥濕,止痢。主治目赤腫痛。”

藥理作用

1、擴張冠脈;
2、對心肌的影響:對於右心房肌,可減弱收縮幅度,降低收縮頻率;
3、抗心律失常作用;
4、對梅尼埃病的影響:可緩解症狀眩暈,也可改善聽力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