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蚜屬

倍蚜屬(學名:Schlechtendalia),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一個亞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倍蚜屬
  • 拉丁學名:Schlechtendalia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有翅胎生蚜觸角5節,次生感覺圈不規則形。額瘤和中額瘤消失。頭背中央無縱縫。有蠟片。複眼大,有小眼瘤。喙短,末節尖。前翅翅痣延長,達及翅頂,鐮刀形,中脈不分支,後翅中、肘兩脈。腹管無。尾片鈍圓。本屬第一寄主鹽膚木,第二寄主提燈蘚科植物。
早在1917年,Baker在Ent.News.28:385-393上發表了一篇題為On the Chinese Gall(Aphididae-Homoptera)的文章,認為Schlechtendalia屬為Melaphis Walsh,1866的同物異名,且在1920年在U.S.D.A.Bull.826:74.的著作Gener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Hemipterous Family Aphididae 中進一步明確化。但是Walsh在1866年所建立的Melaphis,是基於美國的Byrsocrptarhois Fitch,當時Baker並未見在中國鹽膚木上形成蟲癭的標本,僅據當時很不完善的文獻記載。繼後Takahashi(1931),Shinji(1941),Tsai & Tang (1946),Tao(1970)皆採用了Baker的文獻,一直延續到1976,Eastop & Hilie Ris Lamber在世界蚜蟲概觀中將Melaphis和Schlechtendalia分開,恢復了後者的地位。我們考證了大量文獻和現有的標本,認為兩屬隸於不同的地理起源,Melaphis在美國和加拿大廣泛分布,是一新北區起源的屬,儘管後來在歐洲的瑞典和英國有分布,但僅在第二寄主蘚類植物上發現,且數量極少。Schiechtendalia廣布在東洋區,是一典型的東洋區起源的種,分布於中國的中南部,日本和朝鮮也有記載,另外從蟲體形態上,兩屬明顯不同,有翅型Melaphis屬的前翅翅痣短,不達翅頂(Schlechtendalia:翅痣長,伸達翅頂),觸角6節(後者5節),次生感覺圈圓形(後者為不規則形)。
Tsai和Tang(1946)發表的倍蛋蚜Melaphis peitan實際為Schletendalia中的種類,不符合Melaphis屬的特徵,因此我們把倍蛋蚜歸入後者,作為一新組合種。Esatop和Hille Ris Lambers(1976)把倍蛋蚜作為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的同物異名,是不合理的。
Eastop和Hille Ris Lambers(1976)認為Meitanaphis Tsai & Tang,1946為Schlechtendalia 的同物異名。作者根據大量的標本和文獻追蹤,認定二者觸角節數和次生感覺圈的形狀差別明顯,因此本書建議恢復 Meitanaphis Tsai & Tang的地位。

分布範圍

世界已知種類共1種,本文增加1新組合種,中國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