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與創業》內容共分十個章節,第一章介紹個人理財基礎知識,包括個人理財的目的、方法及基礎理論;第二章對股票投資進行了闡述,包括股票投資的基礎知識、估值方法、股價影響因素以及股票交易技術分析等;第三章和第四章對基金投資、期權投資以及期貨投資進行了介紹;第五章從黃金的基本特徵、國際黃金市場、國內黃金市場以及實物黃金投資等方面,探討了黃金投資在個人理財中的作用;第六章是財務報表分析,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要素質量分析角度,說明公司股東、投資者、管理層及利益相關方如何使用財務報表,通過財務報表分析更好地實現其財務目標;第七章闡述了企業投資管理方面的知識,包括項目現金流量分析、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以及資本成本的計算;第八章是企業融資管理,對企業常用的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相關內容進行介紹;第九章探討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定位問題,並對經常使用的收購兼併手段以及併購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問題進行闡述;第十章介紹了商業計畫書的撰寫方式,指出商業計畫書的核心內容以及規範格式,並提供了一個比較規範的商業計畫書模板。《個人理財與創業》由黃凌靈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個人理財與創業
- 作者:黃凌靈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2939475
- 外文名:Household Financial Planning and Personal Business
- 出版社:立信會計出版社
- 頁數:267頁
- 開本:16
- 品牌:立信會計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隨著我國居民家庭財富的迅速增加以及就業形式的多樣化,個人理財與創業問題開始為社會各界所關注。黃凌靈編著的《個人理財與創業》的編寫從大學生及初始創業者角度,對我國當前資本市場上常用的個人理財工具——股票、基金、期權、期貨、黃金等進行介紹,探討如何利用這些理財產品進行個人財產規劃,並在此基礎上,介紹創業過程中的投資決策、融資決策、戰略發展定位,以及商業計畫書的撰寫等內容。本書旨在盡力挖掘當前市場環境下個人資產配置和創業的基本特徵,使學生能夠利用相關金融工具和方法進行個人理財和創業規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個人理財基礎知識
第一節 為什麼要進行個人理財
第二節 個人理財如何入手
第三節 個人理財的基礎理論
第四節 貨幣的時間價值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 股票投資
第一節 股票基礎知識
第二節 股票估值
第三節 股價影響因素
第四節 股票交易技術分析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三章 基金投資
第一節 基金基礎知識
第二節 基金的購買和贖回
第三節 基金投資技巧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四章 衍生工具投資
第一節 期權投資
第二節 期貨投資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五章 黃金投資
第一節 黃金基礎知識
第二節 黃金市場
第三節 黃金投資技巧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六章 財務報表
第一節 財務報表的基礎知識
第二節 財務報表要素質量分析
第三節 財務報表結構分析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七章 企業投資管理
第一節 企業投資基礎知識
第二節 項目現金流量分析
第三節 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
第四節 資本成本的計算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八章 企業融資管理
第一節 企業融資概述
第二節 債權融資方式
第三節 股權融資方式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九章 企業戰略與併購
第一節 企業戰略概述
第二節 收購和兼併
第三節 併購風險控制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十章 商業計畫書
第一節 商業計畫書概述
第二節 如何撰寫商業計畫書
第三節 商業計畫書案例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一節 為什麼要進行個人理財
第二節 個人理財如何入手
第三節 個人理財的基礎理論
第四節 貨幣的時間價值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 股票投資
第一節 股票基礎知識
第二節 股票估值
第三節 股價影響因素
第四節 股票交易技術分析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三章 基金投資
第一節 基金基礎知識
第二節 基金的購買和贖回
第三節 基金投資技巧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四章 衍生工具投資
第一節 期權投資
第二節 期貨投資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五章 黃金投資
第一節 黃金基礎知識
第二節 黃金市場
第三節 黃金投資技巧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六章 財務報表
第一節 財務報表的基礎知識
第二節 財務報表要素質量分析
第三節 財務報表結構分析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七章 企業投資管理
第一節 企業投資基礎知識
第二節 項目現金流量分析
第三節 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
第四節 資本成本的計算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八章 企業融資管理
第一節 企業融資概述
第二節 債權融資方式
第三節 股權融資方式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九章 企業戰略與併購
第一節 企業戰略概述
第二節 收購和兼併
第三節 併購風險控制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十章 商業計畫書
第一節 商業計畫書概述
第二節 如何撰寫商業計畫書
第三節 商業計畫書案例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文摘
第三節 個人理財的基礎理論
一、投資組合理論
1952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柯維茨(Markowitz)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作為現代證券組合管理理論的開端,該理論對資產的風險和收益進行了量化,並基於均值一方差效用,提出確定最優資產組合的基本模型。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有:
第一,理性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給定的風險水平下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最大化;二是給定的期望收益水平下投資組合的風險最小化。
第二,不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如何,其最佳投資組合都將包括兩個部分:無風險資產和相同的風險資產組合,並且這一風險資產組合是從無風險資產出發向風險資產組合有效邊界作出的切點組合,即市場組合。
第三,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無風險資產和相同風險資產組合的配置比例上,也就是說,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將在風險資產組合上配置更高的比例,而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將在無風險資產上配置更高的比例。
投資組合理論為資產配置和有效投資組合的構建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析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投資管理中的風險和收益進行了準確的數學上的定義,從此,風險和收益成為投資組合管理評價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指標。在投資組合理論提出之前,投資顧問和基金經理儘管也會考慮風險因素,但由於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衡量,因此,將注意力主要放在投資收益方面,馬柯維茨提出用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值表示投資收益率,方差(或標準差)表示收益的風險,解決了對風險的有效衡量問題。
第二,馬柯維茨提供了均值一方差框架下,以投資者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的投資組合理論,該理論的提出使基金經理從過去一直關注於單個證券的分析轉向對構建整體有效的投資組合的重視,促使投資管理實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第三,投資組合理論關於分散投資合理性的闡述為投資組合風險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投資組合理論提出之前,儘管人們很早就對分散投資能夠降低風險有一定的認識,但這一認識從未上升到理論層次,資產組合的方差公式說明投資組合的方差並不是組合中各個證券方差的簡單線性組合,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證券之間的相關性。單個證券本身的收益和標準差對投資者並不具有吸引力,但當它與投資組合中其他證券相關性比較小甚至為負時,將其納入資產組合中會得到更好的風險一收益均衡補償。
馬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在現實中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最優配置比例的測算需要輸人各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以及兩兩證券之間的協方差,當證券數量較多時,數據計算量相當大,從而使得投資組合在現實中的運用受到較大限制。
第二,由於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是未知的,需要進行統計估計,而且兩個證券之間的協方差很難準確測算,從而使得計算結果的誤差較大,可靠性不強。
第三,模型最優解的穩定性較差,輸入數據的微小變化會導致投資配置比例大幅波動,而資產配置比例的頻繁調整將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從而影響投資組合決策的有效性,降低投資收益。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20世紀60年代,威廉·夏普、林特爾、特里諾和莫辛在投資組合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對於投資風險進行定價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首先,該理論將複雜的現實經濟環境抽象簡化,得到一個相對簡單的非現實理想市場環境,在簡化的市場環境下得出部分結論;然後,根據現實情況對理想市場環境進行修正,一步一步推進;最後,建立一個符合現實並且易於理解的資產定價模型。
CAPM前提假設的核心是儘量使單個投資者同質化,這種投資者行為同質化會大大降低推導的難度和簡化計算。該理論主要基於以下前提假設:
第一,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投資者,每個投資者的財富相對於其他所有投資者的財富總和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每個投資者都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單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對證券價格不產生影響。
第二,所有投資者都在同一證券持有期內計畫自己的投資行為和配置資產,沒有考慮證券持有期結束時發生的任何事件對其投資組合決策的影響,因此,可以說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是單期短視行為,通常也不是整體上的最優。
第三,投資者的投資範圍僅限於公開金融市場上交易的資產,並可以以固定的無風險利率借入和貸出資本。
第四,投資行為不存在證券交易費用(包括佣金和服務費用)及稅賦。
第五,所有投資人均為理性經濟人,具有均值一方差效用函式形式,並能夠採用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模型進行其投資決策規劃。
第六,所有投資者對證券的評價和經濟局勢的看法都一致,具有同質預期,因此,無論證券價格如何,所有投資者的風險投資機會均相同。
在以上假設基礎上,該理論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第一,所有投資者都將按照市場組合M來構建自己的風險資產組合,這個市場組合M包括了市場上所有可獲得的公開交易的風險資產,每種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為該風險資產的市值占風險資產總市值的比重。
P16-18
一、投資組合理論
1952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柯維茨(Markowitz)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作為現代證券組合管理理論的開端,該理論對資產的風險和收益進行了量化,並基於均值一方差效用,提出確定最優資產組合的基本模型。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有:
第一,理性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給定的風險水平下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最大化;二是給定的期望收益水平下投資組合的風險最小化。
第二,不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如何,其最佳投資組合都將包括兩個部分:無風險資產和相同的風險資產組合,並且這一風險資產組合是從無風險資產出發向風險資產組合有效邊界作出的切點組合,即市場組合。
第三,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無風險資產和相同風險資產組合的配置比例上,也就是說,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將在風險資產組合上配置更高的比例,而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將在無風險資產上配置更高的比例。
投資組合理論為資產配置和有效投資組合的構建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析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投資管理中的風險和收益進行了準確的數學上的定義,從此,風險和收益成為投資組合管理評價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指標。在投資組合理論提出之前,投資顧問和基金經理儘管也會考慮風險因素,但由於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衡量,因此,將注意力主要放在投資收益方面,馬柯維茨提出用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值表示投資收益率,方差(或標準差)表示收益的風險,解決了對風險的有效衡量問題。
第二,馬柯維茨提供了均值一方差框架下,以投資者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的投資組合理論,該理論的提出使基金經理從過去一直關注於單個證券的分析轉向對構建整體有效的投資組合的重視,促使投資管理實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第三,投資組合理論關於分散投資合理性的闡述為投資組合風險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投資組合理論提出之前,儘管人們很早就對分散投資能夠降低風險有一定的認識,但這一認識從未上升到理論層次,資產組合的方差公式說明投資組合的方差並不是組合中各個證券方差的簡單線性組合,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證券之間的相關性。單個證券本身的收益和標準差對投資者並不具有吸引力,但當它與投資組合中其他證券相關性比較小甚至為負時,將其納入資產組合中會得到更好的風險一收益均衡補償。
馬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在現實中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最優配置比例的測算需要輸人各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以及兩兩證券之間的協方差,當證券數量較多時,數據計算量相當大,從而使得投資組合在現實中的運用受到較大限制。
第二,由於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是未知的,需要進行統計估計,而且兩個證券之間的協方差很難準確測算,從而使得計算結果的誤差較大,可靠性不強。
第三,模型最優解的穩定性較差,輸入數據的微小變化會導致投資配置比例大幅波動,而資產配置比例的頻繁調整將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從而影響投資組合決策的有效性,降低投資收益。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20世紀60年代,威廉·夏普、林特爾、特里諾和莫辛在投資組合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對於投資風險進行定價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首先,該理論將複雜的現實經濟環境抽象簡化,得到一個相對簡單的非現實理想市場環境,在簡化的市場環境下得出部分結論;然後,根據現實情況對理想市場環境進行修正,一步一步推進;最後,建立一個符合現實並且易於理解的資產定價模型。
CAPM前提假設的核心是儘量使單個投資者同質化,這種投資者行為同質化會大大降低推導的難度和簡化計算。該理論主要基於以下前提假設:
第一,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投資者,每個投資者的財富相對於其他所有投資者的財富總和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每個投資者都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單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對證券價格不產生影響。
第二,所有投資者都在同一證券持有期內計畫自己的投資行為和配置資產,沒有考慮證券持有期結束時發生的任何事件對其投資組合決策的影響,因此,可以說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是單期短視行為,通常也不是整體上的最優。
第三,投資者的投資範圍僅限於公開金融市場上交易的資產,並可以以固定的無風險利率借入和貸出資本。
第四,投資行為不存在證券交易費用(包括佣金和服務費用)及稅賦。
第五,所有投資人均為理性經濟人,具有均值一方差效用函式形式,並能夠採用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模型進行其投資決策規劃。
第六,所有投資者對證券的評價和經濟局勢的看法都一致,具有同質預期,因此,無論證券價格如何,所有投資者的風險投資機會均相同。
在以上假設基礎上,該理論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第一,所有投資者都將按照市場組合M來構建自己的風險資產組合,這個市場組合M包括了市場上所有可獲得的公開交易的風險資產,每種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為該風險資產的市值占風險資產總市值的比重。
P16-18
序言
隨著我國居民家庭財富的迅速增加以及就業形式的多樣化,個人理財與創業問題開始為社會各界所關注。《個人理財與創業》的編寫從大學生及初始創業者角度,對我國當前資本市場上常用的個人理財工具——股票、基金、期權、期貨、黃金等進行介紹,探討如何利用這些理財產品進行個人財產規劃,並在此基礎上,介紹創業過程中的投資決策、融資決策、戰略發展定位,以及商業計畫書的撰寫等內容。本書旨在盡力挖掘當前市場環境下個人資產配置和創業的基本特徵,使學生能夠利用相關金融工具和方法進行個人理財和創業規劃。
本書內容共分十個章節,第一章介紹個人理財基礎知識,包括個人理財的目的、方法及基礎理論;第二章對股票投資進行了闡述,包括股票投資的基礎知識、估值方法、股價影響因素以及股票交易技術分析等;第三章和第四章對基金投資、期權投資以及期貨投資進行了介紹;第五章從黃金的基本特徵、國際黃金市場、國內黃金市場以及實物黃金投資等方面,探討了黃金投資在個人理財中的作用;第六章是財務報表分析,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要素質量分析角度,說明公司股東、投資者、管理層及利益相關方如何使用財務報表,通過財務報表分析更好地實現其財務目標;第七章闡述了企業投資管理方面的知識,包括項目現金流量分析、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以及資本成本的計算;第八章是企業融資管理,對企業常用的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相關內容進行介紹;第九章探討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定位問題,並對經常使用的收購兼併手段以及併購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問題進行闡述;第十章介紹了商業計畫書的撰寫方式,指出商業計畫書的核心內容以及規範格式,並提供了一個比較規範的商業計畫書模板。本書是編者在多年教學實踐基礎上整理而來的,感謝撰寫過程中相關專家、學生提供的寶貴意見。
本書是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會計學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北方工業大學會計專業的建設成果之一。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專項經費的資助和支持。
書中不妥之處,歡迎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7月
本書內容共分十個章節,第一章介紹個人理財基礎知識,包括個人理財的目的、方法及基礎理論;第二章對股票投資進行了闡述,包括股票投資的基礎知識、估值方法、股價影響因素以及股票交易技術分析等;第三章和第四章對基金投資、期權投資以及期貨投資進行了介紹;第五章從黃金的基本特徵、國際黃金市場、國內黃金市場以及實物黃金投資等方面,探討了黃金投資在個人理財中的作用;第六章是財務報表分析,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要素質量分析角度,說明公司股東、投資者、管理層及利益相關方如何使用財務報表,通過財務報表分析更好地實現其財務目標;第七章闡述了企業投資管理方面的知識,包括項目現金流量分析、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以及資本成本的計算;第八章是企業融資管理,對企業常用的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相關內容進行介紹;第九章探討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定位問題,並對經常使用的收購兼併手段以及併購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問題進行闡述;第十章介紹了商業計畫書的撰寫方式,指出商業計畫書的核心內容以及規範格式,並提供了一個比較規範的商業計畫書模板。本書是編者在多年教學實踐基礎上整理而來的,感謝撰寫過程中相關專家、學生提供的寶貴意見。
本書是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會計學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北方工業大學會計專業的建設成果之一。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專項經費的資助和支持。
書中不妥之處,歡迎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