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是英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8年。

該著作包括12篇論文,它們所討論的問題,涉及社會與道德哲學、社會科學方法、純粹經濟理論、經濟政策等方面。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闡述作者以經濟自由為核心的經濟哲學思想,以及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初期有關社會主義經濟大論戰中他的代表性論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 外文名稱: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 作者:【英】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 首版時間:1948年 
  • 類別:經濟學
  • 字數:298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第一章,說明了個人主義的定義,作者認為要理解真正的個人主義,就必須反對團隊精神的社會理論和各種偽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是個人主義在經濟上的必然產物,個人主義並不是利己主義,而是尊重個人,承認個人在一定的範圍內的神聖不可侵犯性。
第二章到第四章,探討了經濟學與知識的關係。作者認為,在經濟理論中,即在通過關注經驗因素的含義及因果關係而得出結論的理論中,經驗因素是由一些有關獲取知識的命題構成的。市場秩序之所以優越,是因為資源配置方面需要許多特定的知識,而知識分散在無數的個體中,沒有任何個體和組織可以全部掌握,市場就是一種最優的整合分散信息的機制。
第五章到第六章,論述了市場機制和競爭、自由的關係。作者認為經濟理論中完全競爭所討論的東西,根本沒有理由稱為“競爭”,這種完全競爭理論得出的結論在指導政策制定方面毫無用處,而有效競爭的最好方法是引導個人行動。因此,他反對計畫政策制定方面毫無用處,而有效競爭的最好方法是引導個人行動。因此,他反對計畫和集體經濟。
第七章到第九章,哈耶克對團隊精神、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對立進行了分析。將社會主義視為自由的嚴重威脅,社會主義只有通過強有力的政府才能實現。作者認為,在本質上代表個人主義的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證,而民主的社會主義只是空想,不可能實現。因為,團隊精神欲實現一種共同目標(或稱為社會成員的共同福利),與個體的福利函式並不一致,很難找到全體社會成員一致的意見。所以,計畫必定導致獨裁,只有獨裁才能制訂、實行各種計畫,獨裁是計畫的必然結果。
第十章,首先指出金本位與各種管理幣制比較,前者具有三大優點:它在實際上創立了一種國際通貨而又不要把一國貨幣政策服從一個國際權力的決定;它使貨幣政策大都成為自動的,因而可以預測;它的機能會使本位幣供給量的變動大概朝著正確的方向。接著,哈耶克又指出金本位真正的缺點是黃金的供給遲緩。第十一章是對於李嘉圖定理(工資上漲就會促使資本家們以機器代替勞動)的討論。
第十二章,哈耶克講到:自由經濟的政體是任何國際組織得以成功的必要條件。同時他也指出:廢棄民族國的主權而創立一個有效的國際法治的秩序,是自由綱領的補足條件與邏輯結果。

作品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個人主義:真與偽
第七章 社會主義的計算(一):問題的性質與歷史
第二章 經濟學和知識
第八章 社會主義的計算(二)1935年爭論的真相
第三章 社會科學的事實
第九章 社會主義的計算(三)競爭的“解決辦法”
第四章 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
第十章 商品儲備貨幣
第五章 競爭的含義
第十一章 李嘉圖效應
第六章 “自由”企業與競爭秩序
第十二章 國家間聯邦制的經濟條件

創作背景

在戰後的時期,哈耶克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心理學、政治哲學、法哲學和思想史的研究上,而且,由於在20世紀30年代那場“關於社會主義”的論戰中對自由原則的堅持和對極權制度的抨擊,他歷史地成為戰後世界範圍內自由主義運動的領袖。這一時期,哈耶克頻繁造訪美國,創建並領導了蒙特·佩蕭林學會12年,這是一個致力於維護自由市場原則的社會科學家的學會,並且他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是這些文章的匯集。
這本集子所收的十二篇論文,是1935—1946年這十一年當中的作品。

作品思想

個人主義
如哈耶克此書的標題所示,“個人主義”是他最為重要的政治哲學和經濟學觀點之一,反映了哈耶克古典自由主義思想要義。在哈耶克看來,個人主義是市場經濟的社會觀念基礎,而真正的個人主義必然需要認識到個人知識的局限性,每個行為主體都只能根據自己的信念和所掌握的信息作決策。作為傳遞信息系統的市場協調著不同的行為主體行動。市場和其他的制度要有效運行和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依賴於個人自主作出各種決策。
因此,自由是必不可少的。而為了保障這種個人自由,就必須建立起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法治體系。
他首先強調了個人主義原則的必要性。“今天人們不再希求某種明確的社會秩序原則,否則就會被視為是教條主義者”,然而事實上原則是無法規避的,“在‘既不是個人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的幌子下,人們實際上正在從一個由自由的個人組成的社會迅速步向一個具有十足團隊精神特徵的社會”。哈耶克認為,方法論團隊精神就是以諸如“社會”或“階級”這類頗為盛行的解釋性觀念的有效性為基礎的,這些社會理論稱它們有能力直接把類似於社會這樣的整體理解為自成一類的實體,認為這些實體是獨立於構成它們的個人而存在的。有著更大的價值。這種思想方式,不僅賦予了那些概念以整體性,甚至還賦予了隱藏在“群體心智”、“集體意志”或“主權者意志”背後的某個特定個人意志以正當性,這往往帶來極權主義。另一方面,哈耶克對原子論的社會理論,亦即所謂的“偽個人主義”同樣做出了尖銳的批判。偽個人主義以歐洲大陸笛卡爾式的唯理主義為標誌,而哈耶克認可的是以約翰·洛克等人為代表的蘇格蘭經驗主義傳統。
“個人主義”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哲學理念,絕非簡單的“個人至上”等口號可以概括。哈耶克指出,“真箇人主義首先是一種社會理論,亦即一種旨在理解各種決定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力量的努力;其次,它才是一套從這種社會觀念中衍生出來的政治準則”。也就是說,真正的個人主義有著不同層次的含義。在最基本的意義上,它代表了一種對於人類社會研究思索的方法。而基於此種方法所得出的實際套用性原則是這種方法的延續,並且也屬於個人主義的內容。哈耶克進一步明確其真箇人主義的基本主張,首先,“人類賴以取得成就的許多制度乃是在心智未加以設計和指導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並發揮作用的”;其次,他引用了亞當·弗格森的名言,“民族或國家乃是因偶然緣故而形成的,但是它們的制度則是實實在在是人之行動的結果,而非人之設計的結果”;最後,“自由人經由自生自發的合作而創造的成就,往往要比他們個人的心智所能充分理解的東西更偉大”。
知識論轉向
在文集中,《經濟學與知識》、《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等反映了哈耶克研究旨趣的“知識論轉向”——從經濟學轉向了更為廣闊的社會哲學領域。哈耶克對於個人理性局限性的觀點得到了更充分的表達。他發展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勞動分工”思想,進一步提出了“知識分工”理論,這也成為現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核心的知識論。在全部知識分散於所有個人的條件之下,只有價格機制能夠以最低成本滿足這種分散知識的表達,實現共同利益。因此,價格機製成為了自由社會經濟秩序不可或缺的部分。
哈耶克在對新古典均衡分析完全知識假設的反思基礎上,指出“知識分工乃是經濟學中真正的核心問題”。這個核心問題在於個人只能掌握部分知識,要達到“均衡”狀態,需要對擁有不同知識的個人進行協調,由於個人的行動和信息的變化,哈耶克指出只有市場價格機制能夠把掌握不同知識的行動者協調起來。哈耶克此後的論述都圍繞著這種知識論而展開,他指出人類的知識除了明確的共享的科學知識之外,還存在著大量以知識的碎片的形式,零星地甚至矛盾的形式為各自獨立的個人所掌握的分散知識。這種由個人所掌握的關於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知識包含著個人難以表達的經驗和理解,因而無法順利地傳播和擴散出去,哈耶克借用麥可·波蘭尼的術語又稱其為默會知識。
知識分工在哈耶克看來“至少是與勞動分工同等重要”的問題。既然個人只能掌握部分知識,要達到“均衡”狀態,需要對擁有不同知識的個人進行協調。顯然,每個人只能根據自己擁有的知識行動。一旦與行動有關的外界情況發生了變化,或者個人在行動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新信息,則行動者就可能會改變其行動。因此,“為了達到均衡,一個人所必須擁有的那種相關知識,乃是根據他的原初狀況而注定能夠獲得的那種知識以及他在當時制訂的那些計畫”。因為知識分工或信息不充分,一些人沒有機會了解到會使他們改變行動的知識,故均衡能得以實現。把掌握不同知識的行動者協調起來,價格機製作為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發現,擔當著這一職能。人們不需要知道某種產品的詳細的生產情況,不需要知道需求者對該產品的喜好程度,也不需要知道這種產品的原材料的稀缺程度,該種產品在市場中的價格傳遞了足夠的信息,這些信息指導著企業家們是增加對這種產品還是減少對這種產品的生產;同時指導著消費者增加或減少對商品的購買。因此,分散知識的存在使得價格協調的作用成為至關重要,“從根本上講,在一個有關相關事實的知識由眾多個人分散掌握的系統中,價格能夠幫助不同的個人協調他們所採取的彼此獨立的行動,就像主觀價值可以幫助個人協調他所指定的計畫的各個部分一樣。”

作品影響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一書收錄了哈耶克包括《經濟學與知識》、《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等多篇重要論文,並較為全面地總結和反映了30年代社會主義經濟核算大論戰的思想觀點。哈耶克在論戰之中從價格機制、競爭過程和知識分工等角度對團隊精神計畫經濟思想進行了徹底的批判,這是哈耶克終其一生捍衛自由主義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奧地利學派理論和方法的獨創性正是從這場論戰之中浮現,而哈耶克的思想方法也在這一階段發生了從純經濟分析向演化認識論等領域的擴展,他不再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學家。

出版信息

書名出版時間出版社譯者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1948年
Routledge Press (U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S)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2003年1月1日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鄧正來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1899—1992)是20世紀西方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先後在奧地利、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大學執教。主要著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等;在1974年,鑒於哈耶克“在經濟學界自亞當·斯密以來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