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河下

倉河下南起體育場路,北至環城北路,長600米。明始名,《成化府志》:廣豐倉街。《杭都雜詠》:倉河下,在寶善橋西北,舊名廣豐倉,即明預備倉址也。

康熙五十四年(1715),改名永濟,添倉廒凡二百四十間。其於東河水近,可便搬運,土人因呼為倉河下。清姚思勤《東河棹歌》詩:“積貯標題永濟名,義倉嘉穀更豐盈。泛舟滿載倉河下,米市何須絡入城。”
寶善橋倉河下是貨物裝卸集散之地,有條件的行業在此建莊船埠頭。同治以前,蘇州莊船就在此建有停泊埠頭。還造有石涼亭避風雨休憩。杭州錫箔業亦建有專用埠頭,後轉讓給杭州絲綢同業公會觀成堂,成了專業裝卸綢緞的埠頭。清末民初,由倉河下運裝的杭州絲綢,北上京杭運河內銷南京、北京;南轉錢塘江外銷東南亞及印度。倉河下是個繁忙之地。《東河棹歌》:“積貯標題永濟名,義倉嘉穀更豐盈。泛舟滿載倉河下,米市何須絡入城。”
莊仲方(1780—1857),字興寄,號芝階,秀水(今嘉興)人。舊寓倉河下。建“映雪樓”,藏書甚富。嘉慶十五年(1810)舉人,官內閣中書。澹於榮利,讀書務希樸學,不屑以詞章馳聲譽,而詩文卓爾大雅。嘗入東軒吟社,諸名宿亦未有以過也。好古,精鑑別。著有《碧血錄》、《南宋文范》、《映雪齋文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