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āng bù jiē
簡介
倉 埠 街: 倉埠位於位於武漢東北部,東抵倒水河,西濱武湖與
黃陂交界,北與
紅安接壤,南與
陽邏開發區毗鄰東臨倒水,全境南北長約6公里,東西寬3.5公里,版土面積1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161公頃,轄61個村、5個社區,人口9.14萬。服裝、建材為倉埠街兩大特色產業,現有各類服裝企業40家。
倉埠街道 辦事處駐倉埠,人口9.14萬人,面積170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61個村委會:方楊、文化路、武濱路、騎龍街、周鋪、項山、三山、井山、陶山、孫崗、段崗、林江、柳茂咀、陶家莊、蔬菜、茶店、墩塘、松林灣、范咀、福臨、豐樂寺、洪山、盛咀、金崗、蔡墩、楊咀、甘廟、蔡崗、獨屋、涼亭、陳堰、楊裴、宋咀、南湖、畢鋪、五雲、蓮花、東嶽、馬鞍、汪家坡、陡坡、永樂、康樂、西湖、方楊、寶店、林崗、前灣、叢林、周昭、吳勝、胡彰、漳泗、方院、羅院、林埠、楊岔、馮集、上店、高陳、上崗、五峰、葉崗、靠山、陶崗。
歷史沿革
倉埠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51年
黃岡析出
新洲縣,倉埠為第十區,轄倉埠、
孔埠、周鋪3個鎮和八里、蔡廟、楊裴、獨屋、洪山、陳集、堤圍、吳河、河口、南極、三山、林江、茶店、周鋪、八里、孔埠。1954年倉埠為新洲縣直轄鎮,1956年設倉埠指導組,轄八里、周鋪、南極、楊裴、畢鋪5個鄉。1958年成立倉埠人民公社,倉埠鎮屬社轄鎮,1984年建倉埠區,倉埠恢復縣直轄鎮。1986年,南極從周鋪劃歸倉埠鎮。1999年12月撤銷方楊鄉、周鋪鎮、倉埠鎮,合併設立倉埠街道辦事處。駐地:倉埠街。面積:(平方公里)137.66,總人口:87082,社區居委會:5個,建制村委會:61個。
倉埠,是一座古老的名鎮,自古以來是商賈雲集之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周邊有
紅安烈士陵園和林家大灣烈士陵園,報恩寺舊址、報祖寺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北洋時期的湖北軍政府首領蕭耀南、國民黨上將徐源泉均為倉埠人.倉子埠武廟至今還留存著有國民黨陸軍第十軍軍長徐源泉題聯:
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威震華夏,氣懾權奸,忠義迥無儔,大力克延劉漢柞;
生民來未若夫子也,天上日星,地下河嶽,順承欣有自,英靈應撼武湖潮.
自古以來是商賈雲集之地,人傑地靈。正源中學飽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徐源泉公館展示了豐富人文色彩;報恩寺舊址、報祖寺是著名的佛教聖地。318國道、武漢市外環、武英高速、陽福公路、漢施公路等重要公路網布其中,交通便利。
倉埠鎮歷史悠久,地理條件優越。鎮西南武湖常年水面67.9平方公里。公元前109 年(漢武帝元封二年),倉埠始名“騎龍鎮”(今倉埠有騎龍街);東漢江夏太守黃祖曾率兵駐湖操練,故名武湖,又名黃漢湖。公元882 年(唐僖宗中和二年),更名為“中和鎮”。
倉子埠背靠武湖之濱,扼守倒水河入陽邏出江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的糧倉,屯集軍糧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漕運埠頭。清太平天國北伐丞相吉文亮曾進駐倉埠,並作大本營。
倉者,倉庫也,埠者,碼頭也,公元1368 年(明洪武元年)朝庭利用武湖漕運,在此建貯糧所,改中和鎮為“倉子埠”。
武湖是通江湖,南通長江,枯水為湖,豐水為江,倉埠依崗濱湖,為交通要塞,1968 年以前,每年5至10月,風帆由湖入江,西上漢口、宜昌、重慶,東下黃石、九江、南京、上海。倉陽古道北接紅安、麻城,延及河南,南通陽邏,倉埠一度成為水陸貨物和客商運輸的中轉站。1965年,武湖圍墾,通向長江的黃金水道堵塞,倉子埠雖有所失落,但仍是
新洲縣的三鎮之一。
2009年招商引資額達到3200萬元,其中三角塑膠計畫投資1000萬元,已投資500萬元;四師印刷投資300萬元建廠和技術改造;引進的武漢市金水河金屬鑄造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已進入試生產階段。辛亥革命以後,1916年增設漢口至倉子埠的船班郵路。1928 年(民國十七年),倉埠紳士林育梅、夏克勤等在國民黨陸軍上將徐源泉的贊助下集股修建了倉(倉子埠)——水(水口)——窯(窯頭)公路,並成立了“倉水窯汽車股份公司”,創當時黃岡西鄉使用現代交通工具之首。
1930年(民國十九年)徐源泉又開辦了“倉漢輪船局”,經營倉(倉子埠)——漢(漢口)航運。從此水陸交通更便,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時人稱之為“小漢口”。 同年,湖北建設廳計畫勘測施工修建倉陽路(倉子埠至陽邏)、駱倉路(駱駝埠至倉子埠)、倉靠路(倉子埠至靠山店),後因戰事廢止.
1932年秋,
蔣介石親自出馬,糾集重兵,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起更大規模的“圍剿”,許世友徐向前和陳賡占領倉子埠,進逼黃陂城,攪亂了蔣坐鎮武漢的圍剿計畫.
抗日戰爭時期,倉子埠是組成武漢會戰大別山防線的重要據點.發生在1938年2月18日的空中搏殺,中國驅逐機追殲日寇敵機至黃陂東湖倉子埠及後湖一帶。1938年10月23日黃州、團風、新洲、陽邏、倉子埠、黃陂、漢口相繼失陷.1939年1月22日,日軍在新洲倉子埠林家大灣掃蕩,激起當地民眾的反抗,日寇燒毀林家大灣所有房屋,殘殺73人,製造林家大灣慘案。1942年6月新四軍在鄂東戰場團風、倉子埠、新洲等地抗擊日偽軍“掃蕩”,斃傷日偽軍430餘人。
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較好成果。農發公司的1500畝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板塊已完成建設任務。花果山生態休閒農莊,完成流轉土地2500畝,已栽種60多個品種的桂花樹。佳家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第一期已完成投資1225萬元,流轉土地2150畝,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倉埠地靈人傑,民國以來,光緒進士、曾經擁護
袁世凱稱帝、任黎元洪總統府秘書長、文官懲戒委員長、湖北省省長的夏壽康,創辦私立鄭源中學的國民黨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陸軍上將
徐源泉,抗日戰爭中以身殉國的國軍少將副師長
林英燦,參加重慶號巡洋艦起義的國民黨海軍少將萬元倚吾,與阮玲玉齊名、30年代上海灘八大女星之一的葉秋心,楚劇一代琴師嚴少臣,在“二七”大罷工中拉響第一聲汽笛的黃正興,抗戰時期義救美國援華飛行員瓦特克拉培的柳文禮;還有肖耀南、萬耀煌、陶希對等國民黨軍政大員也都出生於老倉埠區;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廣東佛教協會副會長的本煥大師,是早年倉埠報恩寺的四代弟子。“ 一門兩主事,五里三解元”的典故也是出自倉埠(黃岡西鄉),安詳禪創始人、天津籍耕雲先生曾經就讀於正源中學.
倉埠文風昌盛,素有“新洲文化鎮”之稱。1931年,由徐源泉創辦的正源中學是國民政府教育部的註冊中學。1950年改為倉埠中學,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盛名。
社會事業不斷發展。2009年出生嬰兒性別比比2008年下降5%,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92.28%以內。民政事務不僅做到了應保盡保,而且街級2所福利院投資260萬元進行了改造升級,通過了省級達標驗收,符合低保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農村無力建房戶建房困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2009年解決大病援助32人次,解決資金近10萬元。農村居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城鎮居民參保面比2008年有 了很大突破。投資300餘萬元改造了騎雲路下水管網和人行地磚的鋪砌,投資80萬元解決了武濱路、騎雲路、倉溪路的路燈問題,投資50萬元新建了垃圾轉運台。對318國道和陽福線沿線村的暴露垃圾處理實行了戶收集、村集中、街轉運的動作模式,改善了農村髒、亂、差的狀況。
科學文化
著名的
新洲二中坐落在倉埠街的最西邊。新洲二中始建於1931年,如今的新洲二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武漢市重點中學,為社會輸送了成千上萬的優秀人才。
倉埠街最有歷史淵源的當屬徐源泉公館,也坐落在新洲二中校園內。徐源泉公館原為國民黨著名將領徐源泉的棲身之地,解放後成為二中老校舍,如今已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源泉公館旁邊的退園原為不對外開放的院子,裡面種滿了樹木和花草,還有假山庭院等,當年也是學生住宿的地方。如今已改造為開放的亭子和水池,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與倉埠街最近的當屬周鋪街道,原為周鋪鎮,後併入倉埠街道。周鋪街道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在新洲二中,周鋪街道的學生們的成績也一直是名列前茅,多年來為社會輸送了眾多優秀人才。
倉埠街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地方就是報恩寺了。
報恩禪寺原址在新洲倉埠(現今改名報
祖寺),
始建於清朝光緒初年。為大雄禪寺方丈印徹法師建造
位於倉埠街松林村的倉埠山莊則是倉埠的另一個特色文化場所,那裡提供了餐飲,棋牌,住宿,垂釣,會議等一系列服務,是來倉埠休閒度假的人士選擇的最佳去所!